叶广芩,满族,1948年出生于北京,祖姓叶赫那拉,是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西安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西安培华学院女子学院院长,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被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授予“北京人艺荣誉编剧”称号。

早年就读于北京女一中,后被分配到陕西,先后担任护士和记者职务。1990年赴日本千叶大学学习,回国后调入西安市文联创作研究室,专注于专业创作工作。1999年担任西安市文联副主席,2000年起挂职任周至县委副书记。叶广芩是清朝皇族后裔,从小在老北京的大宅门中长大,经历了家族的兴衰和个人的成长。她的创作涉及家族、旅日、老县城和儿童文学等多个领域。

她的主要作品有家庭小说《本是同根生》《谁翻乐府凄凉曲》《黄连厚朴》以及长篇小说《采桑子》,还有以日本为背景的小说《黑鱼千岁》,以及纪实题材的《没有日记的罗敷河》《琢玉记》等。许多作品都被改编成了电影,例如《红灯停绿灯行》《黄连厚朴》《谁说我不在乎》等。另外长篇小说《全家福》和《青木川》等也被改编成了电视连续剧在中国大陆播出。还有她的儿童文学《耗子大爷起晚了》被改编成了儿童剧。

她曾获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柳青文学奖、萧红文学奖、中国女性文学奖、中国环保文学奖等奖项。

人物经历

宅门女子

叶广芩出生于1948年,从小受到父亲的文学熏陶,叶广芩对文学和艺术有着深厚的兴趣和造诣。她的父亲是一位在艺术领域有着卓越成就的人,他的影响使得叶广芩从小就对文学和艺术充满了热爱。

叶广芩的成长经历充满了曲折和艰辛。在她五岁的时候,因为母亲生了小妹妹,她被“发配”到颐和园,与同父异母的三哥一起生活。这段时光虽然艰苦,但也给了她很多宝贵的经历和回忆。她在大宅门里奔跑嬉戏,在胡同里与各种人交往,这些经历为她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然而,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1956年,叶广芩的父亲去世,家庭陷入了困境。她和母亲、妹妹一起艰难度日,生活的压力让她不得不寻找经济来源。她上中学时就读于北京女一中,后来考入北京七二一护校。

1968年,19岁的她被迫离开北京,到陕西省农村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离京时,她母亲病重,兄妹等人也东奔西走。然后,来到陕西农村,叶广芩在荒凉的黄河滩种地、养猪。

进入报社工作

1974 年,从农场调回西安市,在黄河厂卫生科任护士、又做过林业站记者,跑遍了秦岭深山的犄角旮。在这个时期,她开始尝试写作,并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夫妻之间》。这篇小说为她赢得了一些关注,也为她1983年进入陕西工人报编辑社工作铺平了道路。同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函授部学习。在报社工作期间,叶广芩任副刊部主任,开始正式写作,并涉猎了多个题材和风格。她写过农村题材、城市平民题材,还写过历史小说。她的作品《岸边》《退位》《孪生》等都展现了她多样化的创作能力和对不同题材的驾驭能力。

日本学习

1990年,叶广芩前往日本千叶大学法经学部学习。这段留学经历让她的思维模式得到了彻底的改变。她在日本接受了全新的环境和文化的熏陶,思想一下子打开了,视野扩展了,思路也变得更加宽阔。1992年叶广芩从国外回来以后,国内的情形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当然主要是个人的观念变了。

基于这些,叶广芩从1994年开始,写第一篇家族题材小说《本是同根生》,那种封闭的无意识被冲破了,家族生活、个人体验以及老北京的某些文化习俗,就不由自主地进入了她的笔端。

到了1995年叶广芩调入西安市文联,在创作研究室任专业作家。这一时期家族生活题材成为叶光芩的写作对象,《全家福》《黄连·厚朴》等长篇小说接连涌出。旅居日本的感触激发了她内心深处沉默且悲凉的东西,于是《采桑子》《状元媒》《去年天气旧亭台》等作品陆续问世。这一时期家族题材的中篇小说《梦也何曾到谢桥》获中国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家族小说使叶广芩在中国文坛声誉鹊起。

同时期叶广芩的旅日小说也迎来进步。因为丈夫和女儿分别在日本授课、求学,1996年起,叶广芩每年都要去日本广岛住几个月。她开始对中日两国历史文化进行比较和思考,对战争和人性进行反思。她的作品《风》《雾》《雨》《到家了》《注意熊出没》等都表达了她对人文精神的关怀。

老县城时期

1999年,任西安文联副主席。然后2000年起,叶广芩挂职到周至县任县委副书记。期间她写了一系列关注生态环境和乡村社会变动的作品,如《熊猫和“碎货”》《山鬼木客》《老虎大福》《长虫二颤》《猴子村长》等生态系列小说展现了她对动植物生存状况的关注,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长篇纪实散文《老县城》,也是开掘新的题材资源而结出的创作成果。

新的生活体验也成为叶广芩叙述中国现代历史变革和观照当下乡村社会变动的入口。中篇《对你大爷没意见》中的故事,就是作家在秦岭这一生活基地采而来。长篇《青木川》中的历史传奇,深藏于山野丛林之中,相传于山民的口耳之间,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叶广芩探险、挖掘而获取了又一方丰富的创作资源。这一时期叶广芩还写了长篇纪实《没有日记的罗敷河》《琢玉记》等;中短篇小说集多部;此间多部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

尝试儿童文学

2018 年,叶广芩开始尝试儿童文学。先后推出儿童文学《耗子大爷起晚了》《花猫三丫上房了》《土狗老黑闯祸了》。三部作品都有她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记忆在里面,让人感觉非常真实也很有代入感。2023年10月,她的儿童文学新书《猴子老曹》在北京举行了新作品发布会。

创作特点

家族小说的特点

叶广芩作为皇族后裔,她的生活经历与贵族意识之间的冲突使她能够以平和淡然的语气描写京城,并以仁爱和理解的笔触刻画故事人物的悲欢离合。她的家族小说对满族礼仪、风俗、饮食、服饰、娱乐的描写,以及对老北京街头巷尾风情的采撷,赋予了她的作品独特的气质。无论是从《梦也何曾到谢桥》《谁翻乐府凄迷曲》等“采桑子”系列小说,还是从《豆汁记》等京剧系列小说中,都能感受到她以贵胄的笔墨书写平民生活所散发出的京城文化的厚重与深度,以及她对人性的关怀和文学的高贵精神。

旅日小说的特点

叶广芩在20世纪90年代初留学日本的经历为她的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使她的作品的题材不再局限于国内。她在日本经历了不同文化和习俗的冲突,以超越中国传统思维的眼光重新审视自我,并反映了自身乃至全人类的生存状态。这些作品的文学价值正是体现在她对“日本故事”题材的处理上。

老县城小说的特点

叶广芩以亲历者的视角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她将自己挂职采风的经历和亲身经历融入到小说中,创作了多部关注环保与生态的动物题材小说,以及充满秦岭当地农村特色的小说《对你大爷有意见》等。她对环境保护、人类与动物和谐共处等问题的深层思考融入到了她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中。她的故事中的动物形象通常充满灵性,并被赋予一个和人类一样的名字。然而,这些动物与人类最后几乎成了不可调和的对立双方,故事最后也多以悲剧的结局收场。这种对人与自然环境的敬畏和对人性的批判与反思成为叶广芩生态书写的重要内容之一。她的作品中展现出对自然和生物的敬畏之心,对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处的深刻诠释。

儿童文学的特点

叶广芩将儿童文学作为自己创作类型的延伸。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思路更为清晰,阅历更为广泛,想法更为简单。她通过对物质和精神的“断舍离”,解决了年轻时纠结的问题,使自己能以一种快乐的心态迎接每一天。这种简单和直接的心态似乎更接近儿童,使她感到人生就像一个圆,它的首和尾最终会连接起来。

主要作品

参考资料:

散文选集

短篇小说

家庭题材的小说

中篇小说

参考资料:

长篇小说

题材的小说

纪实题材的小说

相关衍生作品

改编电影作品

改编电视剧作品

改编话剧作品

荣誉奖项

参考资料:

生活轶事

家庭背景

她的家庭曾是清朝的上层贵族,是慈禧侄女隆裕皇后的本家,因此大家也称叶广芩为当代格格。对这位出身于八旗世家的祖姓叶赫那拉的格格来说,曾经显赫的家族,带给她更多的却是悲凉和苦难。叶赫那拉的姓氏之所以名扬天下,是因为那位三次垂帘,执政48年的慈禧太后。而叶赫那拉氏辛亥革命之后,即将族姓叶赫那拉改称了叶姓。叶广芩的叶家是大家族,兄弟姐妹14人,叶广芩是第6个女儿,她出生时父亲已经60多岁了。父亲叶赫那拉·麟祥,早年毕业于京师高等工业学堂机械科,民国时在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陶瓷系教书。母亲是第三房太太,出身朝阳门外“穷旗人家的闺女”。叶家一边是家规严谨的高门大户,一边是说相声的、拉洋片的平头市民,两种家庭背景构成了儿女们另一番性情和见识。

穿旗袍与平民化

叶广芩是一位平民化的作家,她平易近人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她常常穿着一袭与众不同的素色旗袍,举手投足间散发出优雅和沉静,仿佛她正从历史的深处缓缓走来。她的作品总是带着一丝哀愁,却不让人感到伤感,透露出一种生命的豁达,这是只有经历过风雨、有见识的作家才能拥有的文学气度。

在叶广芩的记忆中,无论是冒着热气刚刚揭开笼屉的窝窝头,还是炝了花椒油疙瘩汤,亦或是邻居送来的一把青枣,或是老纪炸开的花豆,都给予她温情和谦恭平和的感受,让她能够善解人意。童年时期的性格塑造是无法改变的,这是生活的馈赠,也是命运的烙印。对此,她曾经说过:“从胡同我看到了这座城市内里的厚重和达观。”

双重父母两处家乡

叶广芩写作的一个背景是陕西秦岭,这位资深作家,曾在陕西秦岭度过了50多年的时光。她于1968年来到陕西省,到2021年仍然在这里工作并拥有陕西的户口。如今,她居住在西安东郊,能够流利地说陕西话。有句俗话说,人有双重父母,两处家乡,这句话在她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特别是在山区基层的日子,更是让人难以忘怀。虽然环境艰苦,但生活却异常丰富。

老县城是中国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生活着大熊猫、金丝猴属、羚牛、熊瞎子等各种珍稀动物。而村里的孩子们就像小松鼠一样灵动而敏感。孩子们和动物们成为了进入秦岭的美妙契机,他们之间的交流无需言语,每个孩子和动物都是一篇篇令人心动的故事。

社会活动

叶广芩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作家协会理事,西安文化艺术联合会副主席,西安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政协委员,西安培华学院女子学院院长。陕西省人大代表,西安市第十、十一届政协委员。

陕西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叶广芩提出了一项重要的倡议——建立黑河和渭河交汇地带湿地保护区,以保护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在叶广芩的倡议下,陕西省林业厅和西安市林业局派遣了专业人员前往周至县,对黑河与渭河交汇地带的湿地资源进行了详细调查,并编制了一份关于建立黑渭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人物评价

陈忠实称赞: “无论是叶广芩的家族小说,还是她写陕西民间乡土的小说,都有一种独特、深刻、个性化的体验。她在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中,完成了一个较为完美的创造。”

叶广芩的京味儿,头一条是有“墨香”。不造作、不拿捏,从容舒展中流露书卷翰墨之气。叶广芩是写作的多面手,但我认为唯有在写京味小说时,她才发现了自己特有的灵性。——作家邓友梅

在我的印象中,叶广芩不但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作家,而且也堪称“最后的贵族”。这印象自然是来自阅读她的那些让她声名鹊起的所谓“家族小说”,而不是翻过叶氏(原叶赫那拉氏)的家谱,或查过叶广芩的生平事迹之类的资料。虽然这小说写的不一定全都是、甚或全都不是她的家族成员的经历,但我相信那感受一定是真切的。这真切也不是非要亲身经历了不可,而是仅凭家族血统和精神传承,就足以让她在意识深处亲近她的先人,或先人所在的那个阶层。这在以往就叫作阶级本性,理论上可以归于血统论,或出身论、唯成份论的范畴。当然,今天讲血统,不是遇罗克当年反对的那个“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极端政治化的血统论,而是指通过血统传承的那么一点精神气脉和文化积淀。

参考资料

叶广芩.中国作家网.2022-01-28

[书 女]带你认识十月文学月里的女才人.搜狐网.2023-12-02

隐居深山的“格格作家”.参考网.2023-12-01

【国家社科基金外译项目】叶广芩作品英文版首发仪式在西北大学举行.中国文化研究中心.2023-12-01

叶广芩继承了古典的悲悯,书写着现实的伤痛.今日头条.2023-12-03

在灵魂深处,我始终是个北京的孩子.中国作家网.2023-12-01

格格作家叶广芩挂职八年.新浪新闻.2023-12-03

..2023-12-04

北京儿艺将叶广芩作品《耗子大爷起晚了》搬上舞台.今日头条.2022-12-05

叶广芩:颐和园里的“耗子丫丫”.网易.2023-12-01

..2023-12-04

资料:“格格作家”叶广芩生平简介.新浪娱乐.2023-12-01

《叶广芩文集》丨那些明明灭灭的故事,曾隐于历史的深处........今日头条.2023-12-05

梦也何曾到谢桥.豆瓣读书.2023-12-05

宅门奇女叶广芩(组图).新浪娱乐.2023-12-02

文学陕军专访叶广芩:作为陕军一员我充满骄傲和自豪.搜狐网-陕西作家协会.2023-12-03

走进叶广芩的儿童文学世界《猴子老曹》新书发布会在京举办.新浪财经.2023-12-05

叶广芩:艺术的本质是对话.微信公众平台.2023-12-04

琢玉记.豆瓣读书.2023-12-05

采桑子.豆瓣读书.2023-12-05

花猫三丫上房了.豆瓣读书.2023-12-05

去年天气旧亭台 (豆瓣).豆瓣.2022-12-05

贵妃东渡.豆瓣读书.2023-12-05

耗子大爷起晚了.豆瓣读书.2023-12-05

黄连·厚朴.豆瓣读书.2023-12-04

状元媒.豆瓣读书.2023-12-05

小放牛 短评.豆瓣读书.2023-12-05

醉也无聊.豆瓣读书.2023-12-05

老县城.豆瓣读书.2023-12-05

豆汁记.豆瓣读书.2023-12-05

青木川.豆瓣读书.2023-12-03

逍遥津.豆瓣读书.2023-12-05

日本故事.豆瓣读书.2023-12-03

黑鱼千岁.豆瓣读书.2023-12-05

谁翻乐府凄凉曲.豆瓣读书.2023-12-05

全家福.豆瓣读书.2023-12-05

风也萧萧 雨也萧萧.豆瓣读书.2023-12-05

注意熊出没.豆瓣读书.2023-12-05

没有日记的罗敷河.豆瓣读书.2023-12-05

战争孤儿.豆瓣读书.2023-12-05

乾清门内.豆瓣读书.2023-12-03

颐和园的寂寞.豆瓣读书.2023-12-04

山鬼木客.豆瓣读书.2023-12-04

..2023-12-04

采桑子.豆瓣读书.2023-12-03

谁说我不在乎 (2001).豆瓣电影.2023-12-03

妻室儿女 (2009).豆瓣电影.2023-12-03

全家福 (2013).豆瓣电影.2023-12-05

一代枭雄 (2014).豆瓣电影.2023-12-05

北京人艺《全家福》贺岁上演,冯远征沧桑留影话表演_文艺范.澎湃新闻.2022-01-27

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公告--服务--中国作家网.服务--中国作家网.2021-08-08

叶广芩:理解的幸福.微信公众平台.2023-12-03

载不动的京味乡愁.山东教育报.2023-12-03

在读.科学网.2023-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