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李淳风墓

李淳风墓

李淳风墓位于宝鸡市岐山县城东北约六华里之处的凤鸣镇李家道村。

李淳风墓直径约20米,墓丘高4米,围大68米。上植药树一棵,直径约有一米,高10余米。墓东旁有祠。

1972年,李淳风墓被列为岐山县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李淳风墓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城东北约六华里之处的凤鸣镇李家道村。

建筑特征

李淳风墓直径约20米,高约4米,围大68米。坟墓呈圆形,周边用砖和水泥砌成了保护墙。而就在坟墓顶上,有一棵已经枯死的古树,直径约有一米,高10余米。在坟墓的一侧,立着一个墓碑,上面写着“李淳风墓”,“岐山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岐山县革命委员会”等字样。

相关记载

(乾隆)《岐山县志》载:“李淳风墓在县东北五里,墓旁有词。”并引据(雍正)《陕西通志》考证说:李淳凤墓,《河南府志》以为在新安县;《畿辅通志》以从为在涿州东北向阳里;《西安府志》以为在周至东郭二里,"皆无微信。今考《唐书》本传,淳风系扶风雍人。按《文献通考》唐雍县有天柱山,慕在天柱山东三里许,似应以此为确。

所获荣誉

相关人物

李淳风(602-670),终年68岁,唐朝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道家学者,岐州雍县(今凤翔府)李家道(今属岐山县)人。李淳风和袁天罡所著的《推背图》以其预言的准确而著称于世。李淳风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力定级的人。其父李播,播有文学,自号黄冠子,注《老子》,撰方志图,文集十卷,并行于代。李淳风受其父熏陶,幼俊爽,博涉群书,尤明天文、历算、阴阳之学。

为了适应唐王朝科举制度的需要,李淳风以太史令身份奉命率国子监算学博士梁述、太学助教王真儒等,编定和注释了历代遗留下来的《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夏侯阳算经》《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张丘建算经》《五经算术》《海岛算经》《缀术》及《缉古算经》。这十部算经成为唐朝国子监算学馆教科书,而且传入朝鲜、日本。

李淳风641年开始担负了编写《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和《隋书》总的指导责任,还为《晋书》亲自撰写了《天文志》、《律历志》、《五行志》。在《天文志》中介绍了中国古代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等三种宇宙观,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浑天仪的发展史,比较全面的介绍了中国古代历法,还集古代天文学大成,描绘了星象图,内有283星座和1565个恒星,在《五行志》中保存了古代天象变化及自然灾害史料。李淳风还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科学家。他所著世界最早的气象学专著《乙巳占》中,把风分为动叶、鸣条、摇枝、除叶、折小枝、折大枝、折木飞沙石、拔大树等8级。1000年后,英国学者才在《乙巳占》的基础上,把风力划分为从零到十二级。

相关事件

墓穴真假

一说在安徽芜湖,但因为史料中的记载如同神话,作为证据有点儿戏。1919年的《芜湖县志·古迹志》上说:“太史令李淳风墓在江滨半里许。明洪武初,邑令李行素渡江,一棺沿江流下,视之,上镌字云:‘唐朝李淳风,洪武水来冲,芜湖李知县,载我过江东。’遂载之,至江岸高埠处,力举不能动,乃葬焉。”

早在清朝,黄钺就对李淳风墓在芜湖市的观点不屑一顾。他在《于湖竹枝词》中写道:“清风楼畔葬淳风,旧说荒唐不可从。博得盲人求利市,年年团拜墓门中。”显然,这个墓在芜湖的出现与清代在此地的旅游开发有关。

阆中古城也表示李淳风葬在他们那里,因为李淳风曾在那里隐居。这个本来可以理解,结果他们对外宣传的证据显然露出可疑的动机。在一个山清水秀的旅游胜地,李淳风的墓地左龙右虎、背倚华盖等,完全是所有旅游景点常用的风水宝地之类的的论断。再加上他们表示李淳风的墓没有梁启超墓,全是因为他最后得道升仙留下遗言,不立墓碑。

参考资料

厉害!给风定级的世界第一人是岐山人,比英国早1000年.微信公众平台.2024-07-08

【名人秩事】李淳风.微信公众号.2024-07-08

李淳风曾向唐太宗谏言赐死武氏 或为宝鸡岐山人.人民网.2024-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