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5年8月13日,克鲁格列尼村边的平原上列满了军队。一方是锡南帕夏统率的18万奥斯曼帝国大军,一方是米哈伊(勇敢者)大公指挥的1万6千瓦拉几亚联军。如此强弱分明,似乎胜负已定。然而追求独立自由的热血让罗马尼亚人只能舍死求生。土耳其军队率先发动进攻,一片枪林人海气势汹汹。米哈依大公镇定自若,派出2千战士迎敌。经过半天战斗,土耳其军的攻势被挫败了。然而米哈依大公判断,土耳其军队是故意示弱,真实意图是要在侧翼袭击瓦拉几亚军队。米哈依大公决定将计就计,他早就看好了战线侧翼附近的一处水草泥泞的沼泽地,便命沼泽附近的军队向主战场转移,做出支援主战场的样子。实际上又另派了一支部队埋伏在沼泽地附近的森林里。土耳其军队果然上钩,以为这里有机可乘,便出动主力要渡过沼泽地攻击瓦拉几亚军队。然而沼泽难行,大军竟然陷在了沼泽里。瓦拉几亚伏兵突然杀出,土耳其军队一时大乱。米哈依大公又抓住时机亲自率领大军发动猛攻,土耳其军队兵败如山倒。克鲁格列尼大战的结果是瓦拉几亚军队只伤亡1千多人,而土耳其人的损失达到了1万人。奥斯曼帝国要征服瓦拉几亚的企图被粉碎了。

战役背景

奥斯曼帝国

突厥是隋唐时代西北方一个强大而影响深远的民族,六世纪时突然崛起于漠北高原,填补了因匈奴人西迁而在西域和蒙古留下的空白。经过数十年战争,七世纪时,突厥汗国与唐朝作战失利,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两部,东突厥归附唐朝,西突厥人无力承受唐军和东突厥联军以及新崛起的阿拉伯帝国的数面夹击,只好又沿着他们匈奴祖先的足迹,向着欧洲方向西逃。在一路西迁的过程中,突厥人充分发挥了他们利用语言和宗教在民族同化方面的优势,将嘉峪关市以西到亚得里亚海以东,生活在中亚小亚细亚半岛及巴尔干地区几乎所有被他们蹂躏过的民族及部落,统统突厥化,仅在西域一地,历史上先于突厥数百年出现的大月氏、乌孙、克列、坚昆等民族,经过突厥化后,便成了当代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族吉尔吉斯斯坦

西突厥汗国乌古斯部落中的一支塞尔柱帝国人,于十世纪时,在其酋长塞尔柱率领下渡药杀水进入中亚河中地区地区,成为中亚伽塞尼王朝一支雇佣军。1040年,羽翼丰满的塞尔柱人推翻并取代了伽塞尼王朝,建立了强大的塞尔柱帝国。紧接着,塞尔柱骑兵一举征服了阿拉伯帝国统治下的波斯。1055年,图各鲁保率领塞尔柱突厥人攻占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将教主哈里发变成了一个中亚版的“刘协”。哈里发授予图各鲁苏丹和东西方之王的尊号。此后,塞尔柱突厥人和土库曼斯坦人(土库曼在突厥语和印欧语中就是土耳其人的意思)便在东正教地区,挟天子以令诸侯,收拾完回教徒后,便开始把进攻目标盯向拜占廷,也就是东罗马帝国。

在进攻拜占庭帝国时期,有一只塞尔柱帝国部落,其酋长叫奥斯曼帝国,曾经是鲁木速丹国苏丹阿拉丁二世的附属,替帝国守卫边疆。鲁木苏丹国灭亡后,其土分为十个小公国。奥斯曼公国只是其中之一。开始时,奥斯曼大公只是怀着趁火打劫的心态,参加其他突厥人进攻拜占廷的战争,但随着所占领地区越来越多,奥斯曼反客为主,由一个小公国,变成了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巨无霸帝国。1389年,欧洲联军与奥斯曼一世军队在科索沃发生了激战,尽管欧洲联军作战英勇,甚至击毙了苏丹穆拉德一世,但由于奥斯曼军队在数量上占有优势,联军终于被打败,塞尔维亚波黑保加利亚先后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庸国,后来又被兼并为奥斯曼帝国的行省。欧洲各国为了拯救拜占廷帝国,派出了援军。1396年,在多瑙河的尼科堡会战中,奥斯曼军队又一举打败了匈牙利、法兰西、德意志等国的联军,将近一万名十字军被俘,除了用巨款赎回300名贵族骑士外,其余的几乎全部被杀。

1402年,在安卡拉战役中,帖木儿军大败土耳其军,土耳其君主巴耶塞特被俘。这一事件暂时挽救了拜占庭帝国,使之又勉强存在了一段时间。因为巴耶塞特的四个儿子之间开始了争夺王位的战争,新征服地区的人民也趁机掀起反抗运动,土耳其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不得不推迟了在欧洲的扩张。土耳其君主穆罕默德一世(1413~1421)结束分裂局面,收复帖木儿征战时丧失的领土。1444年,穆拉德二世(1421~1451在位)在瓦尔纳战役打退了欧洲基督教王国的反扑。

穆罕默德二世统治时期,奥斯曼帝国开始对君士坦丁堡进行强攻。1453年,他率领20万大军和300艘战舰从陆上和水上同时进攻君士坦丁堡。奥斯曼帝国利用热那亚共和国人作内应,攻陷了君士坦丁堡,千年的拜占庭帝国灭亡了。土耳其人攻陷该城之后,大肆劫掠3天,许多居民被杀或被掠为奴隶。奥斯曼帝国迁都于此,并把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市

1521年,土耳其攻陷贝尔格莱德。1543年,土耳其继续进逼,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者斐迪南一世在1547年正式承认土耳其对匈牙利的宗主权。在苏莱曼一世治下,特兰西瓦尼亚瓦拉几亚及反复无常的摩尔多瓦都成为土耳其的附属国,须向土耳其纳贡。在东面,土耳其在波斯人手里夺取巴格达,得以掌控美索不达米亚及波斯湾

在苏莱曼一世统治时期的末段,土耳其的总人口多达1500万人。在赛利姆一世及苏莱曼一世时期,土耳其拥有强大的海军力量,能控制地中海东部的大部分地区。土耳其海军司令巴巴罗萨·海雷丁在苏莱曼一世时期带领土耳其海军多次击败基督教国家的海军,包括征服了西班牙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土耳其海军协助穆斯林及犹太人在西班牙宗教裁判所时期逃离西班牙,并护送他们抵达土耳其。

罗马尼亚联军

罗马尼亚人的祖先是达契亚人,自古以来就居住在罗马尼亚的土地上。公元前70年,布雷比斯塔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和独立的达契亚国,公元106年被罗马帝国征服,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省。以后达契亚人与罗马人混居并逐渐融合,形成了罗马尼亚民族。14世纪先后组成瓦拉几亚摩尔多瓦特兰西瓦尼亚3个公国。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尼亚分别被匈人西哥特人、日耳曼人、阿瓦尔人斯拉夫人占领。

在占绝对优势的土耳其军队压力下,1415年瓦拉几亚公国臣服于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入侵瓦拉几亚后,当地老百姓由瓦拉几亚大公弗拉德三世·采佩什带领进行抵抗,弗拉德三世·采佩什(Vlad Tepes 1431-1476)号称穿刺公(Impaler),是著名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的原型。他把战俘和反对者统统穿在木桩上,并排在街道两旁,用焦土作战、游击战这样的战术来反抗土耳其的统治。摩尔多瓦人民在斯特凡三世领导下,英勇抗击侵略者,屡创敌军。但由于双方力量对比悬殊,1489年摩尔多瓦沦为土耳其附庸。1541年,特兰西瓦尼亚也被迫臣服于土耳其。罗马尼亚各公国虽可保持内部事务的自治权利,但须向土耳其纳贡。土耳其人横征暴敛,引起了罗马尼亚各公国民众的反感反抗。

1594年,罗马尼亚仍被分为瓦拉几亚、特兰西瓦尼亚和摩尔多瓦三个公国,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成为奥斯曼帝国辖下的自治公国,特兰西瓦尼亚西部则处于奥地利统治之下。

瓦拉几亚的勇敢的米哈伊自称是前任瓦拉几亚王公的私生子,筹措巨款向奥斯曼帝国行贿,进而在奥斯曼帝国的扶植下,于1593年10月11日,取代原瓦拉几亚的亚历山大大公而成为瓦拉几亚的君主。1594年秋,米哈依大公又起兵反叛奥斯曼帝国,首先在布加勒斯特烧死了那些向其追讨债务的土耳其高利贷债主,并进攻土耳其人占领的多瑙河两岸城堡。接着,又求得了奥地利支持,联盟了特兰西瓦尼亚公国。

1595年8月,土尔其首相锡南率大军侵入瓦拉几亚,意图镇压米哈依的独立斗争。

战役过程

1595年8月12日,奥斯曼帝国宰相锡南率领180000精锐大军,到达瓦拉几亚的克鲁格列尼村边的平原;米哈依大公指挥1万6千瓦拉几亚联军迎战。

奥斯曼军队整形大乱,开始溃逃。瓦拉几亚军队全面反击,奥斯曼军队全线陷入苦战。战至黄昏,陷入沼泽奥斯曼军队被全歼,其余的失散溃逃。

战役后续

当时罗马尼亚境内瓦拉几亚、特兰西瓦尼亚摩尔多瓦三个公国三国鼎立,周围又有奥斯曼土耳其、奥地利波兰等强国环伺。瓦拉几亚的米哈依大公利用基督教世界惧怕伊斯兰教世界征服的战略空间,周旋于诸强之间,远交近攻,不断发展自己。先是联合了特兰西瓦尼亚抗击奥斯曼帝国军队,又臣服于神圣罗马皇帝奥地利国王鲁道夫二世,求得支持去征服特兰西瓦尼亚。回过头来又攻击摩尔多瓦,并拒绝承认鲁道夫二世的宗主权。终于在1600年第一次建立了统一的罗马尼亚国家,成为罗马尼亚大公。然而,四方诸强都惧怕一个统一独立的强国出现,便联合起来绞杀罗马尼亚。因为众寡悬殊,米哈依大公失败了,只得逃亡国外。他意志坚强,决定再次向鲁道夫二世臣服,伺机东山再起。而鲁道夫二世看出米哈依不会久居人下,不好控制,又怕其再度崛起,于是收买了米哈依的部将,于1601年8月9日将米哈依刺杀。米哈依被刺杀时年仅43岁,他死后,罗马尼亚再次被奥斯曼帝国征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