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树舌灵芝

树舌灵芝

树舌灵芝,即平盖灵芝(拉丁学名:Ganoderma applanatum(Pers.)Pat;英文名:Artist's Fungus),别名为树舌扁灵芝、老母菌、枫树菌、皂夹菌、树舌等,是多孔菌目多孔菌科、灵芝属一种常见的大型真菌。主要繁殖方式为灵芝菌种接入繁殖,常生于多种阔叶树、枯立木、倒木和伐桩上,分布于亚洲的中国(四川省贵州省甘肃省西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内蒙古自治区、河北、山西、湖南省、湖北、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苏、安徽、台湾等省区)、日本,还有欧洲、北美洲。

树舌灵芝子实体大或巨大,无柄或几乎无柄;菌盖直径4~50厘米,厚1~12厘米,半圆形、扁半球形或扁平,基部常下延,表面灰色,渐变褐色至污白褐色,有同心环纹棱,有时有瘤,皮壳角质,边缘较薄;菌肉浅栗色,有时近皮壳处白色后变暗褐色,孔口圆形,每毫米4~6个。孢子双层壁,外壁无色,内壁褐色、黄褐色,有刺,卵圆形,一端近平截。

树舌灵芝个体较大、菌管面平整,可用于绘制或雕刻灵芝盆景。树舌灵芝中包括多糖三萜脂类、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类、生物碱类、酚类、内酯香豆素类和糖苷以及微量元素等。幼嫩可食,但味苦,所含的草酸纤维素分解酶常用于食品和轻工业。可对免疫功能的产生影响,拥有抗肿瘤作用。树舌灵芝载于潘之恒广菌谱》称“皂角菌生皂树上,木耳也,不可食”。

历史

树舌灵芝载于潘之恒《广菌谱》称“皂角菌生皂树上,木耳也,不可食”。此菌多生于皂角树及其他树干上。今川、滇仍多沿用皂角菌一名。

分类与命名

命名

‌属名灵芝属‌,源自希腊语“γανος”(ganos,意为“光泽”或“明亮”)与“δερμα”(derma,意为“表皮”),合指该属真菌的表皮常具光泽‌。种加词applanatum‌,拉丁语中意为“扁平的”或“平面状的”,描述该物种子实体的扁平形态特征‌。

分类

1800年,克里斯蒂安·亨德里克·佩尔松(Christiaan Hendrik Persoon)对该多孔菌进行了描述,并命名为牛肝菌属 applanatus;1887年,法国真菌学家纳西塞·泰奥菲尔·帕图亚尔(Narcisse Theophile Patouillard)将其归入灵芝属(Ganoderma),由此确立其现行学名Ganoderma applanatum‌。天然野生灵芝属共有253种,常见的种类有广布灵芝Ganoderma adspersum、拟热带灵芝Ganoderma ahmadii、白边灵芝Ganoderma albomarginatum、长管树舌Ganoderma annulare等。

形态特征

性状

子实体为多年生,无柄。菌盖扁平,形状接近半圆形,横径范围在4至50厘米之间,厚度在1至12厘米之间。干燥后,菌盖会略微收缩,但形状保持不变。盖面皮壳平滑且带有光泽,颜色从灰褐色变化到锈褐色,常覆盖有一层锈色的孢子粉。皮壳上还具有同心环状的棱纹。干燥后,皮壳变得较脆,并出现许多小裂纹。边缘部分较为锐利,干燥后会稍微向下弯曲。腹面颜色为白色,当受伤时会迅速变为褐色。干燥后,腹面颜色变为灰白色至淡黄色。管口形状为圆形至多角形,每毫米间分布有4至6个管口。断面可以分为三部分:外层为黑褐色的皮壳,厚度约为1毫米;中间层为菌肉,质地为软木栓质,呈纤维状,厚度在1至12毫米之间,颜色由上至下逐渐加深,从淡褐色变化到深褐色;下层为菌管层,菌管呈现多层结构,每一层的厚度大约在1到1.5厘米之间。这些层与层之间被一层薄薄的菌丝层所分隔。菌管的颜色相较于菌肉要深,具体表现为深褐色。

组织构造

树舌灵芝的菌丝系统由三种类型的菌丝构成,即骨架菌丝、生殖菌丝和联络菌丝,形成了一个三体型结构。骨架菌丝的颜色为棕褐色,且其壁相对较厚。生殖菌丝则壁薄无色,并具有锁状联合的特点。联络菌丝的分枝较多。皮壳部分由排列整齐且紧密的膨大或棒状菌丝所构成。这些菌丝全部由骨架菌丝组成,呈现出一种疏松交织的状态。在菌管的纵切面观察中,菌丝沿着管的纵向排列,表现出较为一致且略交织的特点。其中,骨架菌丝占据主导地位,而生殖和联络菌丝相对较少。横切面观察则显示菌管为圆形,子实层的厚度在50到70微米之间。菌管内存在大量的担孢子,这些担孢子的形状从卵形到椭圆形不等,一端平截。担孢子具有双层壁结构,内壁为褐色并带有刺状突起,而外壁则光滑无色。其尺寸大约在(6~9)×(4.5~6.5)微米之间。

分布范围

树舌灵芝分布于亚洲的中国(四川省贵州省甘肃省、西藏、青海省、新疆、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山西省湖南省、湖北、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河南省江苏省、安徽、江西省福建省山东省、台湾、浙江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等省区)、日本,还有欧洲、北美洲。

生境

树舌灵芝属于腐生真菌,通过分解木材中的纤维素木质素等有机物质来获取营养。常生长在杨属桦树、柳树、栎属等阔叶树的枯立木、倒木和伐桩上,竹上也能生长,使树木患斑纹状白腐病,还能在一些针叶树上生长。

习性

树舌灵芝的生长周期较长,有些个体可以存活多年,每年在适宜的季节(一般为夏秋季节)会从菌盖边缘不断生长出新的部分,使菌盖逐渐增大。

繁殖

孢子释放机制

真菌孢子释放依赖三种外力,分别为风力、水力‌、动物媒介。‌‌1、风力‌:为最基础的传播方式,可迅速吹散白粉菌科等分生孢子。树舌灵芝孢子管长达5厘米而直径仅0.1-0.2毫米,孢子通过精密机制垂直下落,每天24小时以每分钟数百万的速率持续释放,年释放期超六个月。‌2、水力‌:雨滴可击打含担孢子的巢状小菌体,此为许多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的主要释放方式。3‌、动物媒介‌:微小孢子常借助昆虫等小型动物传播。昆虫与真菌存在拮抗/互利关系,例如树舌灵芝利用奥尔登堡嗜菌果蝇(Mycodrosophila oldenburg)作为孢子传播媒介。

孢子传播生态

孢子的小型化与轻质化使其可随风远距离扩散;雨水对局部孢子再分配具有重要作用;昆虫(鞘翅目甲虫双翅目嗜菌果蝇)通过体毛携带或粪便传播完整孢子;哺乳动物通过摄食植物或体毛附着的孢子参与传播;森林生态系统中,真菌与昆虫协同驱动凋落物分解,木质基质为菌虫群落提供多样化生态位

孢子萌发关键

孢子脱离母体后,着落适宜生境即启动萌发过程,此阶段决定其生存成败。该过程可类比维管植物的种子萌发,需环境因子(温湿度、营养基质)与生物因子(共生微生物)的共同作用。

培养

液体培养基配方:麦芽糖15g;蛋白胨5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1g;维生素B1100mg;自来水1000ml,调节PH值至5.0。固体培养基配方同上,另外添加琼脂25g.用经过灭菌的直径为1厘米的打孔器在树舌灵芝的菌株上截取大小均匀一致的接种菌块,分别接种于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中,放在25℃的恒温培养箱中静置培养。

用途

化学成分

子实体含多糖:树舌多糖G-Z、G-F,色素葡聚糖(glucan)CF1、CF2:其中,树舌多糖G-2、G-F由D-葡萄糖、D-鼠李糖、D-阿拉伯糖、D-木糖、D-甘露糖、D-半乳糖等组成;植物固醇麦角甾醇,麦角甾-7,22-二烯3-酮(ergosta-7,22-dien-3-one),麦角甾-7,22-二烯-3β-醇(ergosta-7,22-dien-3β-ol),麦角甾-5,8,22-三烯-3β,15-二醇,麦角甾-7,22-二烯-3β-醇软脂酸(ergosta-7,22-di乙二胺3β-ylpalmitate),麦角甾醇过氧化物(ergosterol peroxide),24-甲基甾烷7,22-二烯-3β-醇(24-methylcholesta-7,22-dien-3β-ol);三萜类:3β,7β,20,23ξ-四羟基11,15-二氧羊毛甾-8-烯-26-酸,7β,20,23ξ-三羟基-3,11,15-臭氧羊毛甾-8-烯-26-酸,7β,23ξ-二羟基-3,11,15-三氧羊毛甾-8,20 E(22)-二烯26-酸,7β-羟基-3,11,15,23-四氧羊毛甾-8,20 E(22)-二烯-26-酸甲酯,天然野生灵芝22-烯酸(ganoderenic acid)A、F、G,灵芝-22-烯酸H、I甲酯(甲基 ganoderenate H、I),7-表灵芝酸A甲酯(7-epiganoderate A),呋喃灵芝酸(furanoganoderic acid),灵芝酸A、P甲酯(methyl ganoderate acid A、P),树舌环氧酸(applanoxidic acid)A、B、C、D,无羁萜(friedelin),无羁萜醇(friedlinol),表无羁萜醇(epifriedelinol),D:B-弗瑞德木犀榄5-烯-3-酮(D:B-friedoolean-5-乙二胺3-one);还含赤杨烯酮(赤杨酮),软脂酸亚油酸及凝集素等。

药用

树舌灵芝可对免疫功能的产生影响,拥有抗肿瘤作用。

其他用途

树舌野生灵芝个体较大、菌管面平整,可用于绘制或雕刻灵芝盆景。幼嫩可食,但味苦,所含的草酸纤维素分解酶常用于食品和轻工业。可用于制作茶、酊剂,或作为户外生火的生存工具。菌盖切片可添加到发酵食品中以增强风味;在亚洲,人们会将其与水混合或冷压制成灵芝饮品。

参考资料

树舌灵芝的科普介绍.百家号.2024-04-06

平盖灵芝.植物智.2025-04-21

Ganoderma applanatum.ultimate-mushroom.2025-04-21

树干上“树干上”伸“出来的”舌头“是什么?|绿会保护地科普伸”出来的“舌头”是什么?|绿会保护地科普.百家号.2025-04-21

平盖灵芝.sp2000.2025-04-21

【草木葳蕤】树舌.微信公众平台.2025-04-21

紫金山菌类植物梅雨天撒欢地长,但其中56种有毒!.今日头条.2024-04-06

Ganoderma.catalogueoflife.2025-04-21

灵芝属.sp2000.2025-04-21

PRODUCTION AND DISPERSAL OF BASIDIOSPORES OF Ganoderma applanatum IN JAPAN.core.ac.uk.202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