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珠茶
平水珠茶是浙江省独有的传统名茶,素以形似珍珠、色泽绿润、香高味醇的特有风韵而著称于世。几百年来,外销不衰,成为我国主要出口绿茶产品,其中尤以“天坛”、“骆驼”牌特级珠茶为佼佼者。1984年9月,在马德里举行的第23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会上,特级珠茶荣获金质奖。此前,在1981年获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
概述
其产区包括浙江的绍兴市、诸暨市、嵊州市、新昌县、萧山区、上虞区、余姚市、天台县、县、奉化区、东阳等县。整个产区为会稽山、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台州天台山等名山所环抱,境内山岭盘结、峰峦起伏,溪流纵横,气候温和,青山绿水,风景名胜众多,不少地方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浙江省茶叶的主产区。平水是浙江绍兴东南的一个著名集镇,历史上很早就是茶叶加工贸易的集散地,各县所产珠茶,过去多集中在平水进行精制加工、转运出口。因此,浙江所产的珠茶在国际贸易中逐渐以“平水珠茶”称著。平水珠茶的形成有着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早在宋代,当其他茶区还是沿袭团团茶制法时,平水茶区已是不团不饼,改用炒青制法了。陆游在他那首吟赞日铸雪芽的《安国院试茶》诗后注云:“日铸则越茶矣,不团不饼,而曰炒青,曰苍鹰爪,则撮泡矣。”这是一条有很重要史料价值的诗注,从中可知,在800年前陆游那个时代,平水茶区已出现了类似现今的炒青散茶,采取了与今人相仿的用开水冲泡饮用的方法。由于炒青制法历史悠久,茶农摸索出一整套掬、挪、撒、扇、炒等工艺和收藏方法,使日铸茶的内在品质得以充分发挥。大约到了清代,平水茶区的炒制方法又有新的改变,即产生了珠茶制法,制成的茶叶揉成一团,外形成颗粒状,细圆紧结,宛如珍珠,故名珠茶。
历史沿革
平水茶区所产茶叶,古称越州茶。陆羽早就高度评价浙东地区茶叶“以越州为上”。其后,品评、鉴别、研究者颇多。宋代越州茶著名的有日铸雪芽、卧龙茶、瀑布茶、大昆茶、剡溪茶等,以日铸茶为最。宋吴处厚在《青箱杂汇》中说:“越州日铸茶,为江南第一。日铸茶芽纤白而长,味甘软而永,多啜宜人,无停滞酸噎之患。”日铸茶产于平水东首的日铸岭。相传,欧冶子为越王铸剑,他处都不能铸成,而至此仅一日便铸成,故名“日铸岭”。岭下阳坡朝暮常有日,产茶奇绝。宋时列为贡品,但产量甚微,有“日铸雪芽”之称。
明、清两代在这里开辟“御茶湾”,专为皇室采制御茶。明许次纾在《茶疏》中说:“浙之产,又曰天台之雁荡、括苍之大盘、东阳之金华、绍兴之日铸,皆与武夷相伯仲。”日铸作为皇家珍品,声誉极高。
名字由来
珠茶是绍兴市茶农首创的一种炒青绿茶,亦称圆茶。它的外形圆紧,呈颗粒状,色泽绿润、身骨重实、宛如珍珠,内质香高味浓,经久耐泡。此茶以“珠”命名,最为恰当。
平水,是绍兴东南一个历史悠久的集镇。唐时,这里已是有名的茶、酒集散地。清代至民国的近300年间,这里成了珠茶的精制加工和集散中心,故国际上称“平水珠茶”,一直沿用至今。
珠茶销往国外后,译名很有趣,外国人译为“Gunpowder”,中文之意为发射药弹,在来福枪发明前,枪弹亦浑圆如珠球。故外国人译名之形象生动,亦不亚于中方。
珠茶的外国译名“Gunpowder”,还偶尔闹出笑话来。据说,1981年有香港特别行政区商人曾郑重其事地建议内地茶叶出口公司,更改这一译名,以免妨碍销售。但内地口岸公司考虑到此名已沿用数百年,若更改译名,倒反而真的要妨碍销售,于是没有采纳这位热心人的建议。1984年浙江省绿茶贸易小组去同中国建交不久的象牙海岸洽谈业务,一位在当地经商的印度人,对珠茶样品印象甚佳,但在签订合同时,却多次要求,品名栏只能用“中国绿茶”笼统称之,切勿显示“Gunpowder”字样,理由就是免得被当地海关误会成军火交易。
品质特点
平水珠茶外形浑圆紧结,色泽绿润、身骨重实,用沸水冲泡时,粒粒珠茶释放展开,别有趣味,冲后的茶汤香高味浓,经久耐泡。
日铸雪芽细采精制,明代闻龙《茶笺》中就对日铸茶的采制作过详尽的记述:茶初采摘时须拣去枝梗老叶,唯取嫩叶,又须去尖与柄,恐其易焦,此松罗法也。炒时须一人从旁扇扇,以去热气,否则黄色、香味俱减,炒起出锅,置大磁盘中仍须急扇,待热气稍退以手重揉之,再入锅文火炒干入焙,并揉到其津上浮,点时香味易出。
现代珠茶的采制与上述的日铸茶相仿,鲜叶采下后,经过杀青、揉捻、炒二青、炒三青、做对锅、做大锅而制成。过去人工制茶非常辛苦,现在已实现制茶全程机械化。平水珠茶需经过初制和精制二次加工,而关键性的工艺是初制。炒制的方法十分讲究,要经过杀青、揉捻、干燥3个过程。而干燥工序又可分“炒二青”、“炒三青”、“炒对锅”、“炒大锅”4个工艺工程。过去手炒一锅珠茶约需10余个小时,劳动强度很大,故有“斤茶斤汗淌脚跟,一季茶落瘦煞人”的说法。从60年代开始,绍兴市创制了珠茶炒干革命机,实行珠茶初制全程机械化,从而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炒茶工效,也提高了珠茶外形圆结度。
出口
珠茶为中国最早出口的茶品之一,17世纪即有少量输出海外。
18世纪初期,珠茶以“熙春”、“贡熙”的茶名曾风靡欧陆茶坛,被美誉为“绿色的珍珠”。“熙春”是取晋潘岳”于是凛秋暑退,熙春寒往”之句,含有冬去春来,茶芽初发于早春采制而成的意思。“贡熙”,则是夸耀此茶的名贵,是进贡皇室的“贡品”。也有一种附会说法:即此茶曾进奉过康熙帝,故名贡熙。
19世纪中后期,珠茶出口达鼎盛期,年输出量约1万吨。珠茶输出初期以销欧、美为主,20世纪20年代起,以销西、北非为主。如今珠茶已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获得荣誉
1984年9月天坛牌特级珠茶,在马德里举行的第23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大会上,荣获金质奖。世界优质产品评选会是由国际优质产品评选协会主办的,评选活动始于1961年,每年在欧洲国家举办一届。评选的产品分酒类、非酒类饮料、食品(包括茶叶)、烟叶及其制品等十大类。评选产品的质量鉴定由中立的、富有权威性的机械通过化学分析、感官审评、样品代表性检查等手段实施。天坛牌特级珠茶荣获世界金质奖,这是一件轰动茶坛的大喜事,它在中国茶叶史上写下了新的篇章。中国著名书法家沙孟海曾亲笔为珠茶获奖题了“金蕾珠蘖”四个大字,祝这东方的“绿色珍珠”在世界茶坛上永放光彩。
主要成分
水、蛋白质、氨基酸、咖啡因、多元酚类、糖类、脂质、矿物质、植物色素、维生素、挥发性成分、有机酸。
茶叶文化
释蛟然——《饮茶歌》。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