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处厚
吴处厚,字伯固,邵武市人。他在宋朝期间活跃,曾在皇祐五年(1053年)郑獬榜进士,历任汀州司理参军、将作监丞、大理寺丞等职。他以读书和词赋见长,著有《青箱杂记》十卷。吴处厚曾上奏赵祯,建议对程婴、公孙杵臼进行表彰,得到了仁宗的赞赏。他还曾向朝廷指出蔡确的《夏日游车盖亭》中有讥讽之词,导致蔡确被贬到新州。吴处厚因功升为卫州知州,不久后去世。
人物经历
吴处厚在宋仁宗时期,因上奏建议对程婴、公孙杵臼进行表彰,被任命为将作丞,负责寻找二人的墓地,并对他们进行封侯立庙。
在大理寺任职期间,他因知道王安礼和王之间的关系,论奏舒亶用公家的灯烛进行盗窃。蔡确曾向吴处厚学习做赋,但后来却阻挠他的升迁。吴处厚还因为对蔡确的请求不予理睬而遭到了蔡确的恼怒。
他曾被任命为大理白族自治州丞和汉阳知军,但对这些职位都不满意。元祐中期,蔡确为安州知州,安州有静江兵卒应该戍守汉阳,蔡确坚决不调遣,吴处厚愤怒地说:“你在朝廷时多次陷害我,现在在邻郡做守臣,还这样吗?”正巧吴处厚得到蔡确的《车盖亭诗》,诗中引用郝山的事,于是就抄好并加以注释上奏给赵煦说:“郝处俊被封为甑山公,恰巧李治想传位给武则天,郝处俊劝谏才作罢,现在蔡确是用这事来影射太皇太后。并用沧海扬尘事,这大概是说时运大变,更不是好话。诽谤朝政,都是不该说的。”蔡确于是被流放到南方。
吴处厚被提升为卫州知州,然而士大夫从此害怕并厌恶他,不久他去世。绍圣年间,吴处厚被追贬为歙县别驾。
史书记载
《宋史·卷四百七十一·列传第二百三十》:
吴处厚者,邵武市人,登进士第。赵祯屡丧皇嗣,处厚上言:“臣尝读《全本史记》,考赵姓废兴本末,当屠岸贾之难,程婴、公孙杵臼尽死以全赵孤。宋有天下,二人忠义未见褒表,宜访其墓域,建为其祠。”帝览其疏然,即以处厚为将作丞,访得两墓于,封侯立庙。
始,蔡确尝从处厚学赋,及作相,处厚通笺乞怜,确无汲引意。王珪用为大理白族自治州丞。王安礼、舒亶相攻,事下大理,处厚知安礼与珪善,论亶用官烛为自盗。确密遣达意救亶,处厚不从,确怒欲逐之,未果。珪请除韦处厚馆职,确又沮之。珪为永裕山陵使,辟掌笺奏。确代使,出知通利军,又徙知汉阳,处厚不悦。
元祐中,确知安州,郡有静江卒当戍汉阳,确固不遣,处厚怒曰:“尔在庙堂时数陷我,今比郡作守,犹尔邪?”会得确《车盖亭诗》,引郝甑山事,乃笺释上之,云:“郝处俊封甑山公,会李治欲逊位武则天,处俊谏止,今乃以比太皇太后。且用沧海扬尘事,此盖时运之大变,尤非佳语。讥谤切害,非所宜言。”确遂南窜。擢处厚知卫州,然士大夫由此畏恶之,未几卒。绍圣间,追贬歙县别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