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洞位于重庆巫山县县,地处巫峡西口与大宁河交汇处北岸,距离巫山县城约2.5千米。该洞由清水洞、金竹洞、玉林洞三个古洞组成,三洞既独立又相互贯通。洞内钟乳石形态各异,包括犀牛探洞、苏武牧羊、玉柱擎天等景观。赵昚乾道六年(1170年),诗人陆游曾在此洞夜泊,因此得名。
简介
陆游洞位于长江三峡风景区巫峡西口与大宁河交汇处北岸,圣泉峰下,距巫山县2.5公里处。洞穴形成于第四纪,上洞名为“人和寨”,下洞名为“清水洞”。陆游洞藏身于巫峡口箜篌山中,洞口俯视长江,新建的山门清晰可见。洞内有陆游塑像,对联“金龙倒挂天梯侧;犀牛正卧月明中”概括了洞中景观。清水洞右侧为金柱洞,通过九曲悬梯可达。玉林洞尚在开发中,但山顶出口已可辨认。
旅游资源
陆游洞深约30米,由清水洞、金柱洞、玉林洞组成,集洞景与峡景于一体。洞内装有壁灯,建有石长廊、小桥等。清水洞为陆游洞之腹,金柱洞为陆游洞之胸,玉林洞为陆游洞之首。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有形似犀牛伏卧的“犀牛探洞”,有身着古装的“苏武牧羊”,有玲珑剔透的“玉柱擎天”等。清水洞右侧为金柱洞,高50米,阔10余米,深40多米,形若长廊。玉林洞钟乳林立,姿态万千。出洞口有四座亭榭,分别以春、夏、秋、冬四季为主题建造。
陆游洞深约30多米,由清水洞、金柱洞、玉林洞组成,清水洞与金柱洞是洞接洞,玉林洞与前两洞石级相连,集洞景与峡景于一体。洞内装有壁灯,建有石长廊,小桥等。三洞既各自独立,又交错叠起,相互贯通,融为一体。当地人叫清水洞为陆游洞之腹,悬梯尽头的金柱洞为陆游洞之胸,而于悬梯半腰另开一径,可斜上直达山顶的玉林洞,就是陆游洞之首。
现状
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时,陆游洞成为“水下龙宫”。陆游洞无法用搬迁和复制的方式保存,这座由大自然天造地设的溶洞将永远留在历史中。
历史故事
公元1170年夏,南宋大诗人陆游入蜀赴夔州任通判时游过此洞,故名。陆游游此洞时,曾到清西陵山腰取泉水而煎茶品之,并赋诗一首书于峭壁上。陆游在《入蜀记》中对清水洞作了专门记述。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把这洞叫陆游洞。
参考资料
陆游洞.三里地.2024-09-30
陆游躲过雨 巫山人躲过空袭.新浪网.2024-09-30
陆游洞.宝中旅游.2024-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