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金中镇,位于开阳县西北部,距县城28公里,距贵阳市中心88公里。东与永温镇相连,南接双流镇,西靠息烽县永靖镇,北抵温泉镇,是一个典型的山区集镇。全镇总面积74.84平方千米,辖11个居委会(其中开磷集团10个居委会),9个行政村(中心村、金华村、沙坝村、大水村、茶园村、岩脚村、丰厚村、寨子村、茅坡村),74个村民组,共23351人(2020)。主体产业是农业和矿产业。

2019年10月,金中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地理环境

全镇面积74.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85亩,其中田1770亩,土3015亩,林地面积28788亩,草坡面积425亩,森林覆盖率43.85%。

气候

金中镇多年平均气温16.1℃,极端最高气温39.9℃,极端最低气温-6.2℃。无霜期年平均320天,年平均降水量1129~1120毫米。

水源

金中镇境内主要河流有洋水河、两岔河,其中两岔河发源于杨家沟和九洞,全长13千米,在香树坪汇合后从南到北流人茶园坡脚与洋水河汇合;另有发源于狼鸡岭东北猫猫洞的洋水河,全长15千米,从南到北在茶园坡脚与丰岩河汇合,而后流入乌江

行政区划

520121102001 121 洋水社区

520121102002 123 开磷居委会

520121102200 121 中心村

520121102201 121 金华村

520121102202 122 沙坝村

520121102203 122 大水村

520121102204 220 茶园村

520121102205 220 岩脚村

520121102206 220 丰厚村

520121102207 122 寨子村

520121102208 220 茅坡村

区划沿革

1963年3月,辖寨子、金华市、中心、岩脚、茅坡。

2011年末,辖洋水、开磷2个社区,寨子、金华、中心、沙坝、大水、茶园、丰厚、岩脚、茅坡9个村;下设78个村民小组。118个自然村。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金中镇辖2个社区、9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金中镇中部。

人口民族

全镇辖9行政村,13个居委会,共74个村民组,总人口23351人(2020),其中农业人口13909人。

自然资源

金中镇有着丰富的磷矿石资源。目前境内磷矿石探明储量达4.3亿吨,五氧化二磷平均含量达33.73%,含P2O5在32%以上的优质富矿占全国的70%以上,是中国优质富矿的主要产地,同时也是全国唯一不经处理即可生产高浓度磷肥的优质磷矿石基地。“十里磷都遍地金”,金中镇是我国优质磷矿(P205\u003e30%)的主要产地,是全国唯一不经处理即可生产高浓度磷肥的优质磷矿石基地。全国大型磷矿生产基地之一的开磷(集团)公司位于境内。

基础建设

目前乡村公路总里程达86公里,境内公路四通八达。北有金(中)阳(息烽阳郎)19公里三级柏油路与贵遵高等级公路相连,南有高(云)金(中)20公里三级柏油路与久(长)铜(仁)线相连。川黔铁路中心支线横贯境内。境内有火车发运站台4个,危险品货物发放货位6个。该镇享有15个货位的火车发运站台使用权。该镇有电话机房6个,期中母局1个,模块局5个,电话通信站2个,程控电话装机量达7328门,移动通信基站3个,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全镇。除开磷(集团)公司的电力供应外,建有35KVA变电站一座,农村电网改造已完成,实现户户通电。

经济发展

综述

开阳县人民检察院到金中镇茅坡村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工作(2张)

2011年末,金中镇农民人均纯收入7901元。2011年,金中镇财政总收人64.086万元,比上年增长29.2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57万元,比上年增长29.18%。

截至2018年末,金中镇有工业企业7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个。

农业

2011年,金中镇农业总产值3235万元,比上年增长4.6%。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238吨,其中水稻467吨。比上年增长1.6%。

工业

2011年,金中镇工业增加值21848万元,比上年增长57.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2.8亿元,比上年增长79%。

商业

2011年,金中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3亿元,比上年增长18%;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0.97亿元,比上年增长14%。

金融

2011年末,金中镇有3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各项贷款余额2亿元,比上年增长1.4%。

发展目标

2007年金中镇抢抓大水工业基地建设的历史机遇,根据“坝子工业园、沿河小城镇、山腰果蔬花、山洞展览馆、山尖披绿装、山脚新农家”的总体布局,按照“环境立镇、资源兴镇、工业强镇、商贸活镇”的发展思路,努力打造“绿色生态、民富镇强、发展协调、社会和谐”的生态示范矿区,全面推动开磷矿区的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大力实施“12345”工程,即:锁定一个目标(建设生态经济强镇),建设两大基地(磷化工原料生产基地、贵州省最大坑口化肥基地),狠抓三个转变(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粗放采掘业向循环经济发展转变、重经济增长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实施四大战略(特色农业战略、工业强镇战略、劳动力资源战略、科教兴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五个新跨越(建设新农村取得新跨越、构筑支柱产业取得新跨越、发展提升第三产业取得新跨越、构建和谐金中取得新跨越、协调发展取得新跨越)。

两进工程

紧密结合实际,抓好“两进工程”,创新农民增收机制。即实施“农民进企业、农民进城镇”工程,努力走出一条以工业化带动农民增收、城镇化促进农民增收的发展路子。一是坚持适度规模的农业生产布局,大力发展养殖、蔬菜种植,积极推行“公司加农户”、“协会加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围绕开磷合作发展订单农业,让农业进企业。二是按照“山为骨、绿为脉、文为魂”的思路,发展劳务向城镇、企业输送;鼓励有谋生能力的搬迁农民向城镇转移,推动农民进城。实施“两通一保”工程,创新农民解困机制。即实施“通村油路、通自来水、社会保障”工程。一是采取向上争取一点、政府投一点、村级出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办法,加大农村交通、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和质量。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创建“一矿帮一村”的共建模式,激发群众热情,掀起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二是千方百计扩大农村、城镇低保面,努力实现合作医疗覆盖率98%以上,大力推进企业工伤保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等,创新为民解困的新机制。

2007年目标

2007年目标: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72万元,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5316元,增长8%;乡镇企业增加值26920万元,增长16%;工业增加值17072万元,增长17%;第三产业增加值333万元,增长15%;财政总收入23985万元,增长17%;地方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013亿元,增长14%(新口径);固定资产投资49373万元,增长23%;招商引资突破5亿元,增长30%;计划生育率97%;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98%;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98%以上.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金中镇有幼儿园1所,小学6所,初中3月共有专任教师13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6%,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100%。

医疗卫生

金中镇

2011年末,金中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1病床50张。专业卫生人员45人。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5872人,参率100%。

基础设施

邮政

2011年末,金中镇邮政网点1个。

政府机构

1、党政办公室(统计办公室):负责传达和贯彻党委、政府的决议等;抓好党建、组织人事、劳动工资、文秘、机要通讯、档案、统计、工会、目标及各项中心工作;

2、社会事务办公室:负责指导村(居)委员会基层政权建设,负责民政、民族、宗教、老龄委、残疾人工作,负责婚姻登记、社会福利、扶贫救助救济、优抚安置、殡葬管理等工作;

3、经济发展办公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招商引资工作,制定本镇企业、村办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计划并督促落实,并宣传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指导协调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

4、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落实人口发展规划、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年度目标管理及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和妇幼生殖保健服务工作;

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贯彻执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承担政法委的全局性工作,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禁毒、信访、维稳等工作。

6、城镇管理办公室:负责镇容镇貌、公共设施绿化、市场摊点、非法占道经营、占道施工等管理工作。

7、财政所:负责按财经制度统一管理和使用预算内外资金,编制财政预决算报表,完成财政收入任务。

8、农业服务中心:负责农业技术推广培训、畜牧、农机具管理。

9、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负责对全镇企业指导监督、管理协调服务、安全生产督促检查。

民俗文化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世界上凡是有华人居住的地方都把“龙”作为吉祥之物,在节庆、贺喜、祝福、驱邪、祭神、庙会等期间,都有舞“龙”的习俗。

这是因为,“龙”是中国华夏民族世世代代所崇拜的图腾。在古代,中国人就把“龙”看成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的神奇之物。数千年来,炎黄子孙都把自己称作是“龙的传人”。

早在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就有杂记记载了这样的壮观场面:为了祈雨,人们身穿各色彩衣,舞起各色大龙。渐渐地,舞“龙”成为了人们表达良好祝愿、祈求人寿年丰必有的形式,尤其是在喜庆的节日里,人们更是手舞长“龙”,宣泄着欢快的情绪。

金中镇目前有舞龙队7支,花灯队7支,舞狮队1支。腰鼓队3支。经过几千年的流传和发展,表现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

龙舞能受到如此的喜爱,与它的群众性、娱乐性是分不开的,民间传说:“七八岁玩草龙,十五六岁耍小龙,青年壮年舞大龙”。耍龙的时候,少则一两个人,多则上百人舞一条大龙。最为普遍的叫“火龙”,舞火龙的时候,常常伴有数十盏云灯相随,并常常在夜里舞,所以“火龙”又有一个名称叫“龙灯”。

耍龙灯的时候,有几十个大汉举着巨龙在云灯里上下穿行,时而腾起,时而俯冲,变化万千,间或还有鞭炮、焰火,大有腾云驾雾之势!下面簇拥着成百上千狂欢的人们,锣鼓齐鸣,蔚为壮观,好不热闹!

这种气势雄伟的场面,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情绪,振奋和鼓舞了人心。因此,舞“龙”成为了金中镇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乐章,也体现了金中人民战天斗地、无往不胜的豪迈气概。

地名由来

金华市、中心两乡合并组合而得名。

历史沿革

明、清属开州,为上户、中户。

民国三年(1914年),上户(寨子、金华、中心、岩脚、茅坡)改为南山保;中户(沙坝、大水、茶园、丰厚)改为敦化保。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南山与敦化市合并,建南敦联保。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建立南敦乡。

1951年10月,南敦乡分为金华、中心、蒿芝3行政村。

1953年1月,3行政村改乡。

金中镇

1956年,搬蒿芝乡并入金华市、中心2乡,蒿芝乡的茶园、丰厚划归中心乡,茅坡划归金华乡。

1958年,上述乡合并为金中公社。

1959年10月,改金中管理区。

1962年,又改金中公社。

1966年,大水公社并入金中公社。

1967年,划给开阳化工矿山建设公司,称开阳特区

1968年,从矿区划出仍称金中、大水2公社。

1976年,大水公社并入金中公社。

1984年7月,四川省金堂中学校双流区划出升格为区级镇。

荣誉称号

2019年10月,金中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参考资料

贵州最“土豪”的镇已被曝光,全国人都眼红了!.今日头条.2024-01-02

点赞!贵阳这四区一市入选全国百强榜单.今日头条.2024-01-02

贵阳四区一市入选全国百强榜单.今日头条.2024-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