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的掌纹》是2004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余光中。该书包含了五十多篇精选的余光中散文。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从余光中全部散文创作中“精选”出来的。它囊括了作者五十年间散文创作各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作,从最早发表的《猛虎与蔷薇》、《石城之行》,到近期问世的《萤火山庄》、《金陵子弟江湖客》。

本书是论入选作品写作时间的跨度之长,近作与新作的数量之多,本书恐怕当属迄今为止大陆所出“余选”之最。 “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这是文坛对台湾著名学者余光中公认的形容。而今,余老又用他的左手为读者奉献上一道精神大餐,散文集《左手的掌纹》选其作品五十多篇,有短到数百言的小品,也有长逾万言的巨制;有纯粹的抒情文,有夹叙夹议的杂文,还有不折不扣的论文。无论篇幅与文体都不拘一格。

目录

自序

第一辑 蒲公英的岁月

石城之行

鬼雨

落枫城

九张床

登楼赋

地图

蒲公英的岁月

听听那冷雨

第二辑 开卷如开芝麻门

猛虎与野蔷薇

书斋·书灾

岂有哑巴缪斯

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疝气

开卷如开芝麻门

美文与杂文

夜读阿图尔·叔本华

文森特·梵高的向日葵

第三辑 凭一张地图

逍遥游

南半球的冬天

重访威斯敏斯特教堂

凭一张地图

驶过西欧

德国之声

山色满城

红与黑

第四辑 幽默的境界

莎士比亚的一封回信

幽默的境界

尺素寸心

催魂铃

秦琼卖马

何以解忧?

假如我有九条命

娓娓与喋喋

开你的大头会

第五辑 日不落家

山盟

花鸟

我的四个假想敌

吐露港上

海缘

日不落家

萤火山庄

两张地图,一本相薄

第六辑 落日故人情

朋友四型

送思果

文章与前额并高

何曾千里共婵娟

思蜀

第七辑 自豪与自幸

剖出年轮三十三

四窟小记

自豪与自幸

十二文集

从母亲到外遇

九九重阳节,究竟多久?

黄河一掬

金陵子弟江湖客

编后记

编辑推荐

许多读者通过《乡愁》这枚小小的邮票认识了诗人余光中,也在吟咏余光中的诗歌中长大。有趣的是,余光中是戴着诗人的桂冠步入文坛的,但他写得最多的却是散文。余光中自己说:“我写散文,比写诗几乎晚了十年。当初动笔,不过当作‘诗余’,原来无心插柳,后来竟自成阴,似乎赢得更多读者。”新近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左手的掌纹》,集余先生数十年散文创作之功,由他“钦定”出版,也足证明余先生所言不虚了。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是余光中的散文名篇,用来形容他的创作也颇合适。从他在紫金山下写下第一首诗算起,先后长达五十余年,差不多像铁轨一样长了。在长达五十年中,他从大陆到台湾香港,不仅成为台湾有名的教授学者,还是蜚声海内外的诗人散文家和翻译家,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先后创作诗歌九百余首,散文近二百篇,内容包括散文、随笔、小品、杂文等。为了读者阅读的方便,编者分类编选,分蒲公英的岁月、开卷如开芝麻门、凭一张地图、幽默的境界、日不落家、落日故人情和自豪与自幸等七辑,函盖了余光中五十年散文创作各个时期的代表作,论入选作品写作时间的跨度之长,近作与新作的数量之多,本书可谓迄今为止大陆所出“余选”之最。余光中先生对这个选本也十分满意,他在序言中说:“这本〈左手的掌纹〉所选的作品五十多篇,有短到数百言的小品,也有长逾万言的巨制;有纯粹的抒情文,有夹叙夹议的杂文,有自己出书的序文,还有不折不扣的论文。无论篇幅与文体都不拘一格,可谓最广义的一部文选了。”这些散文或记海外见闻,或写读书杂感,或写域外游踪,或写人情世故,或抒思乡怀人之情,内容广泛,不拘一格,编选者从余光中散文创作的整体性和多样性出发,整体勾勒出这位活跃在当代世界顾贞观之林中的文学巨擘,从浪迹天涯到誉满中外的人生轨迹与心路历程,集中展示了余光中散文创作的多方面的艺术才华。这些散文随笔,叙事抒情议论自成一家,激情奔放,叙事精当,思路开阔,人情练达,知识渊博,读来美不胜收,在当代作家中,像余光中这样“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又卓有成就的作家并不多见,无怪连散文巨擘梁实秋先生对此都十分推崇,称之为“一时无两”。

余光中先生出生在南京,在南京度过了他难忘的童年时代,是个货真价实的“南京小罗卜”,当年在石头城白墙红瓦的小楼上,每当夕阳西下,面对紫金山美丽的夕照,一颗少年的诗心便随之跳动,他的第一首诗作“就是对着那一脊起伏的山影写的”。不论身在何处,这位金陵子弟江湖客最牵挂的依旧是他的故土南京。一年前,他曾向江苏文艺出版社表示了希望在故乡出版一部作品的愿望,现在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他兴奋地说:“十多年来我的书在大陆各省出版,但是在江苏省,这还是第一次,尤其还是在接生我的南京,更是倍加快慰。”但是最快慰的却是广大的读者,因为在这部作品中,余光中把他最好的作品都奉献出来了。余先生自己戏称诗歌是他的右手,散文是他的左手,对他的右手我们都已熟悉,现在让我们好好欣赏余先生的左手,看看他左手的掌纹。

作者简介

祖籍永春县,1928年10月21日生于江苏南京,在陵路小学读书(原崔八巷小学)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特别行政区,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写作风格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中国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 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河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著有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

1928,10月21日生于南京。

1947,19岁,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

1949,21岁,迁香港特别行政区

1950,22岁,5月到台湾,9月考入台大外文系三年级。

1953,25岁,与人合创“蓝星”诗社。

1956,28岁,开始在大学任教。与范我存女士结婚。

1958,33岁,赴美国进修。第二年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回台,任师范大学英语系讲师。

1964,36岁,赴美国讲学一年。

1966,38岁,任师范大学副教授,在台大等校兼课。

1969,41岁,赴美国任科罗拉多州寺钟学院客座教授。

1971,43岁,任师大教授。

1972,44岁,任政治大学西班牙语系主任。

1974,46岁,赴香港特别行政区任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

1980,52岁,任师范大学英语系系主任,兼英语研究所所长。

1982,54岁,《传说》获台北新闻局金鼎奖歌词奖。

1984,56岁,获吴三连文学奖散文奖。

1985,57岁,离开香港,到高雄市定居,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外国语文研究所所长。获中国时报新诗推荐奖。

1989,61岁,主编的《中华现代文学大系》出版,并以此书获金鼎奖图书类主编奖。获选为联合副刊第一位「每月人物」。

1990,62岁,获选为台湾地区笔会会长。

1991,63岁,获美西华人学会的“文学成就奖”、香港翻译学会的荣誉会士衔。

1993,65岁,《港台文学选刊》推出“余光中专辑”;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邀请担任“到访杰出学人”;《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大全》纳入一整页余光中评传。

1994,66岁,评论集《从徐霞客到梵谷》获《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中山大学聘为“中山讲座教授”。

1995,67岁,厦门大学邀请返校演讲,并颁赠客座教授。

1996,68岁,《井然有序》获《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

1997,69岁,长春市举办全国书展,由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余光中诗歌选集》及《余光中散文选集》共七册。应邀前往长春、沈阳市哈尔滨市大连市、北京等五大城市为读者签名。获吉林大学颁授客座教授名衔及东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名衔。获中国诗歌艺术学会颁赠“诗歌艺术贡献奖”。

1998,70岁,广电基金会拍摄“诗坛巨擘——余光中”影集。获颁文工会第一届五四奖的“文学交流奖”、中山大学“杰出教学奖”、台湾地区“斐陶斐杰出成就奖”、台湾地区行政机构新闻局“国际传播奖章”。散文集《日不落家》获《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七十大寿发表新作及新书出版等活动,被台湾电视公司“人与书的对话”选为1998年“十大读书新闻”之第六。

1999,71岁,傅孟丽著《茱萸的孩子——余光中传》由天下文化出版。黄维梁江弱水编选《余光中选集》五册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山大学聘为“光华讲座教授”。苏其康主编《结网与诗风——余光中先生七十寿庆论文集》由九歌出版社出版。台湾淡江大学主编之《蓝星诗学》推出“余光中特辑”。《日不落家》获颁吴鲁芹散文奖。应湖南文协之邀访湘,先後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湖南师范大学岳阳师范学院常德师范学校、武陵大学演讲。

2000,72岁,香港中文大学校友月刊,选出余光中、丘成桐牟宗三唐君毅钱穆等十人为“中大最重要人物”。获颁高雄市文艺奖。《余光中诗选》当选“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由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南京举办“余光中文学作品研讨会”,武汉大学举办“余光中暨香港沙田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武汉华中师范大学颁授客座教授聘书。诗集《高楼对海》获《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

2001,73岁,江堤编选《余光中:与永恒拔河》,为“岳麓书院千年论坛丛书”之一,由湖南大学出版。黄维梁编选《大美为美——余光中散文精选》,列入季羡林主编丛书《当代中国散文八大家》,由深圳海天出版社出版。获第二届“霍英东成就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