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新喀鸦

新喀鸦

新喀鸦(学名Corvus moneduloides),鸦科鸦属动物,新喀里多尼亚的特有物种。新喀鸦体长43厘米,体重225-330克。雌雄相似。全身羽毛黑色,除头顶、枕、后颈和颈侧光泽较弱外,其他包括背、肩、腰、翼上覆羽和内侧飞羽在内的上体均具紫蓝色金属光泽。

新喀鸦为杂食性动物,主要以种子和坚果为食,会用鸟喙敲击椰子和蜗牛壳并打开它们,喜欢将食物叼至岩石上和树墩处才开吃。分布于太平洋、中国海域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海域。

研究人员发现南太平洋新喀里多尼亚岛上的新喀鸦,是自然界非人类最会使用工具的其中一种动物。2016年英国鸟类学研究者拍摄到这些新喀鸦会用喙制作带钩的棍子,然后用这些棍子从树干缝隙中把昆虫钩出来。

体型特征

体型

新喀鸦体长43厘米,体重225-330克。雌雄相似。全身羽毛黑色,除头顶、枕、后颈和颈侧光泽较弱外,其他包括背、肩、腰、翼上覆羽和内侧飞羽在内的上体均具紫蓝色金属光泽。初级覆羽、初级飞羽和尾羽具暗蓝绿色光泽。下体乌黑色或黑褐色。喉部羽毛呈披针形,具有强烈的绿蓝色或暗蓝色金属光泽。其余下体黑色具紫蓝色或蓝绿色光泽,但明显较上体弱。喙粗且厚,上喙前缘与前额几成直角,下颌的嘴底稍弯曲。喉部的羽毛都非常精细,几乎类似人类的头发。尾巴比较长,尖端略圆。虹膜深褐色或暗褐色,鸟喙、腿爪黑色。

声音

新喀鸦发出低调、嘶哑的“哇”声,音调相当高。还有响度更强、音调更高的“wak-wak”,以及伸展更长的“aaup”。对于乌鸦家族成员来说,这是相当典型的交流。

生活习性

行为特征

大多数时候,新喀鸦是一种孤独的鸟。它有时生活在小家庭群体中,但很少形成大型聚会。它像剪刀一样的喙表明它使用非常专业的技术来进食,新喀鸦是杂食性动物。它的喙可通过敲击来打开椰子和蜗牛壳。

新喀鸦会在飞行中捕捉猎物,表现出极大的敏捷性和技巧。新喀鸦显著的特征是它锻造工具的强大能力。新喀鸦从灌木中分离出细树枝,勾出毛虫、 蜘蛛和其他昆虫;它还可以用喙切开当地树(露兜树)的扁平、坚硬的叶子放到木头的空腔以捕捉植物病原线虫

繁殖特点

新喀鸦独自筑巢。他们的巢穴是一个用树枝搭建的平台,里面衬有根和植物纤维。新喀鸦的巢被放置在树上非常高的高度,平均为7 m,最多10 m,至少高出地面2米50。

巢内一般有由 2 或 3 个蛋,颜色为淡绿色或蓝绿色,带有许多橄榄色、棕色或灰色斑点和斑驳。在洛亚蒂群岛,筑巢季节从 9 月持续到 11 月。在巢穴期间,雏鸡由父母双方喂养。羽化后,他们仍然依赖父母4 或 6 个月才能独立生存。

地域特征

新喀鸦栖息地包括耕地、亚热带或热带的(低地)湿润疏灌丛、亚热带或热带的旱林、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低地林和亚热带或热带的(低地)干草原。

分布范围

新喀鸦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

种群现状

新喀鸦物种分布范围较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物种保护

新喀鸦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相关研究

《每日邮报》报道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016年1月5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在野外实验中,首次拍摄到一群聪明的乌鸦制作工具进行捕食的过程。这种乌鸦的中文名是新喀鸦(学名:Corvus moneduloides)。利用安装在它们羽毛上的摄像机,研究人员获得了这段有趣的视频。

可以看到,这些新喀鸦会用喙制作带钩的棍子,然后用这些棍子从树干缝隙中把昆虫钩出来。尽管新喀鸦制作工具的行为已经在许多文献里有记录,但这是第一次在野外环境中拍摄到这种行为的画面。两位研究者,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Jolyon Troscianko和圣安德鲁斯大学的Christian Rutz将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皇家学会-生物科学》(theRoyal Society journal Biology Letters)杂志上。

两位研究者开发出了微型的“乌鸦摄像机”,用于观察新喀鸦在南太平洋海岛的栖息地中生活的情况。新喀鸦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行为学实验显示,这种以使用羽毛工具著称的鸟类还能进行更高智能的推理。尽管研究者在实验室中已经观察到,新喀鸦能够利用各种各样的工具获取食物,但他们依然想知道自然状态下的这些鸟所能做到的事情。

“尽管野外观察已经发现了一些它们制作带钩棍子的迹象,但此前唯一的一段视频来自以饵引诱摄食的地点,科学家为乌鸦提供了原始的工具材料和探索食物的任务,”Troscianko博士说,“我们很想获得这些鸟类的特写视频,观察它们如何在完全自然的条件下制作这些工具。”

实验中所用的摄像机粘在新喀鸦的尾羽上,重量只有12克左右。摄像机上还装有无线电信标,使研究者能在新喀里多尼亚的丛林中找到新喀鸦的位置。经过数百小时的野外工作,研究者最终捕捉到了两次清晰的制作工具过程。

“这种行为很容易就错过,” Troscianko博士说,“第一次看这段视频时,我没有发现什么特别有趣的东西。当一帧一帧再看一遍的时候,我才发现这一神奇的过程。”这段视频还表明,鸟类更喜欢使用自己的工具。在视频中有一幕,一只新喀鸦的工具掉到了森林地面,它又捡了回来,表明这些工具对它们来说是很有价值的。

“乌鸦很痛恨丢失自己的工具,它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来保管好这些工具,”Rutz博士补充道,“我们甚至观察到,它们会将工具暂时保存在树洞里,就像有人把一只名贵的笔放在笔架上一样。”研究者在论文中写道:“我们的结果不仅增强了我们对新喀鸦觅食生态学的认识,而且在更普遍的意义上,记录了动物使用工具行为的适应性价值——研究者对这一课题越来越感兴趣。”

英国伯明翰大学

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研究发现,新喀里多尼亚乌鸦(简称“新喀鸦”)善于使用工具。研究人员采用了检眼镜摄像机,记录三只野生新喀鸦在诱饵的管道前其眼球的视野活动,发现它们的眼睛定位更前,而非横向定位,出现了异常的“双目重叠”。正是这种特殊视觉结构,使这种乌鸦能紧握工具并让其处于视野范围之内。科学家展望这种成像技术未来能应用于机器人研发等领域。

参考资料

Corvus moneduloides. New Caledonian Crow.2024-08-17

New Caledonian Crow.The IUCN Red List .2024-08-17

聪明新喀鸦制作工具捕食:带钩棍子勾出昆虫.新浪网.2024-08-17

“乌鸦喝水”——或许不仅仅是传说.人民网.202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