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导海(1924年9月21日—1994年10月8日),安徽省明光市明光镇(今安徽省明光市)人,曾任中央办公厅机要局局长,汪雨相的四儿子,汪道涵的弟弟。
1937年11月,汪导海随父兄赴延安市参加革命。1938年6月29日,汪导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6月,汪导海被调做机要工作,历任中央机要科机要员,中央机要处副股长、股长,中央前委机要科副科长,中央机要处业务组长、业务科长等职。1946年,汪导海被评为甲等模范工作者。新中国成立后,汪导海先后任中央办公厅机要局业务处长、技术处处长,国防科委第五十一研究所副所长兼情报资料室主任等职。1975年5月,汪导海任总参第五十三研究所所长。1979年4月起,汪导海先后任中央办公厅机要局副局长、第一副局长、局长等职。1985年10月,汪导海离休。1994年10月8日,汪导海在北京病逝。
人物生平
汪导海的父亲是汪雨相。幼年时期,汪导海在明光小学、明光中学念书。受家庭爱国进步思想的熏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即在家乡参加战时青年服务团,从事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1937年11月,汪导海跟随父兄奔赴延安市参加革命。先在陕北地区抗战剧团、孩子抗战剧团当团员,并于1938年6月29日在孩子抗战剧团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汪导海到西安青救会工作。1940年4月,陕甘宁边区举行隆重的儿童节纪念活动。从事西北青救会工作的汪导海报告了晋东南儿童工作情况。此后,汪导海先后从事在西北青年救国会、西安办事处、晋西南区党委中央青委儿童工作考察团、延安中央青委、陕北绥德警备区青救会等处做抗日救亡工作。因好学上进、勤奋工作、积极劳动,被评为劳动模范、模范青年。
新中国成立前,汪导海历任中央机要科机要员,中央机要处副股长、股长,陕北中央前委机要科副科长,中央机要处业务组长、业务科长等职务。因精研机要业务,善于总结改进工作,团结同志,出色完成任务,于1946年被评为甲等模范工作者。1947年3月,党中央撤出延安市,汪导海跟随毛泽东、周恩来率领的中央前委,转战陕北12县38个村庄,译制大量重要作战指挥电报。
新中国成立后,汪导海先后任中央办公厅机要局业务处长、技术处处长,国防科委第51研究所副所长兼情报资料室主任等职务。1960年11月,国防部国防科委第51研究所在北京成立,隶属总参机要局 ,汪导海担任中央机要局技术处处长副所长。
文化大革命中,汪导海遭受极“左”路线的迫害,被错误地批斗,下放到“五七学习班”劳动,并被调出机要部门,任四川省物资局革命领导小组组长。1975年5月,汪导海被重新调做机要工作,任总参第53研究所所长。1979年4月起,汪导海先后任中央办公厅机要局副局长,第一副局长、局长等职务。
1985年10月,汪导海离休。1994年10月8日,汪导海在北京病逝。
相关荣誉
人物评价
汪导海以强烈的事业心和对机要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经常研究机要工作中一些重大问题,他提出的有关机要保密的观点和思想是科学的、正确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对机要工作的现代化作出了重大贡献。(滁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评)
人物家庭
参考资料
“追随父兄往延安!”一一忆离休干部汪琪.上海科技党建.2024-08-29
【革命人物】汪导海.微信公众平台.2024-08-29
“巾帼力量 芳华永恒 ”好书共读 | 回忆文章《三进三出青训班》.微信公众平台.2024-08-29
陕甘宁边区的儿童节,毛主席三次题词,“天天向上”家喻户晓.百家号.2024-08-29
巴中走出来的将军——阳自碧.微信公众平台.2024-08-29
汪道涵和他的台湾朋友.人民网.2024-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