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咸蔚,原名吕耀刚、吕圣博,男,五河县人,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曾是著名泗州戏演员,在泗州戏界被艺人称为“活字典”,现为媒体人、泗州戏研究者、临沂市沂州柳琴戏剧团艺术指导、安徽宝凤泗州戏剧团艺术顾问。与孙梅、刘荣芝、张廷并称“泗州戏四小名旦”,在泗州戏界有“少甘罗”美誉。“泗州戏贡献奖”获得者。整理并出版了泗州戏传统剧目《泗州戏集锦》、《泗州戏简介》、《戏曲身段理论讲稿》。
早年经历
出生于梨园世家,自幼受到祖辈李宝凤(著名泗州戏表演艺术家)熏陶,学习泗州戏,在蚌埠市、五河县、泗县一带,颇有影响,巧妙的掌握了泗州戏的表演技巧,刻苦钻研其中的综合性、程式性、虚拟性,认真学习戏曲中的五功五法,是80后继承泗州戏传人不多的之一。可以说是一位卓越建树的青年演员,在泗州戏界被艺人称为“活字典”。
他会的传统戏太多,武旦、青衣、花旦、小生横跨不同领域行当,演员一忘词儿,就问他。在戏曲道路上他刚刚出名就辍演了,真乃泗州戏的一大损失。2010年6月入职于中国最大深圳报业集团之一的北京市《新京报》报网编辑部,从事新闻工作。做一个笔耕不辍的文人、挖掘事实的报人。现媒体人、泗州戏研究学者、临沂市沂州柳琴戏剧团艺术指导、安徽宝凤泗州戏剧团艺术顾问。
演艺经历
幼时他体弱多病,身体很不好,一些老艺术家见他面目清秀、鼻梁端正,就说应该学戏,一来继承戏曲艺术,二来练功增强体质。就这样他成了五河泗州戏剧团的一员。
每天早晨不见亮,就跟梨园子弟一起到城南的河边喊嗓,依啊因为惊扰居民晨睡,我们常常是被人恶言以对。喊完嗓子就回到文工团大院练功,“嘟——打仓”,上场不管用什么锣鼓点,都要在这一节奏中运用手、眼、身、法、步这五方面的配合,双肩与手要放松,不能僵硬,眼要有神,身要立腰,收腹挺胸,全身要形成子午像,脚站丁字步,前脚尖虚点地,后脚跟站稳,全身有机的协调和统一聚焦在最后一锣的节奏中,形成一个完美的造型,术语亮相,老师一遍一遍的说。打戏打戏,只有打了,才能记住,只有练了,才有玩意儿,真是没有途径,一个字儿“练”。除了他受到奶奶的熏陶,又像著名泗州戏石金霞、许凤兰、郭素霞、梁富佳等老艺人求学。
练身段、吊嗓子、学唱腔、念本子,文化课也一点不落下。字儿、气儿、劲儿、味儿,所谓的练出“范儿”,一学就是四年,四年代表可以出演了,四年出科演戏是就能拿工资了,下乡演戏条件很差,真是很辛苦,真是行外人无法体会的那份罪儿。在戏曲的生涯里,他一直没有忘记,不能丢下文化课,不能再让人看低我们,说我们是“没有文化的文化大军”。吕咸蔚说。
艺术特色
他博采众长,戏路宽广,字真句明,嗓音甜润,水音十足,被泗州戏老艺术家:李宝凤、蒋荣花、郭素霞、刘兆霞、中年艺术家:石金霞、马继英、杨华等誉为:“金嗓银调”。
他功底坚实,体态轻盈,做表规矩,承旧创新,寓文于武,表演别具一格。在蚌埠市、五河县、泗县一带有口皆碑。
梨园家事
淮、浍、漴、潼、沱五水汇聚而得名五河。他就是出生在这个古典艺术文化的古城。他家四五辈儿都搞戏曲艺术,乃是梨园大家庭。过去老辈儿都是班子坐科出身,造诣很深、腹渊博、技艺精深,都是泗州戏最为敬重的泰斗级人物,在浓厚的戏曲家庭他受到熏陶,走上了戏曲之路。
2010年底至今整理了50多万字的泗州戏传统剧目《泗州戏集锦》《泗州戏简介》《戏曲身段理论讲稿》。
泗州戏
安徽省地方主要剧种之一的泗州戏,是开放在淮河两岸的一朵鲜花。在辽阔的淮北平原上,广大的群众都 非常喜欢它,俗称它为《拉魂腔》。在艺人中也流行着这样一首民俗音乐:“拉魂腔、拉魂腔,不怕你不来,就怕俺不唱。”由此可见它的影响和艺术的魅力了。
泗州戏的唱腔是耐人寻味。特别是旦角唱腔,即高亢又优美,即婉转又强烈,具有非常鲜明的剧种特色,听了这种腔调,犹如您置身在淮北平原上,听云雀在高歌猛唱,听淮水在滚滚奔流,是那样的悠扬、曲折而又饶有韵味儿,是那样热情奔放而又具有力量,它和当地的语言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因此听起来又亲切、又好懂,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泗州戏的唱腔形式很活泼,基本上是种说唱形式音乐,演员的唱腔不受伴奏乐器的限制,可以任意起腔、任意休止,因此演员在表演时,可以根据个人的嗓音条件来创造旋律。
如以节奏来分,有:慢板(又名澄清板、悠板)、二行板(分二行、慢二行、快二行)、垛板(又名数板)、紧板、五字紧板,演员表演时根据人物情绪千变万化、健康朴实、委婉动人。即慢板来说又可以分为:哈弦、起腔、连板起、哭皮、叶里藏花、含腔、柔腔、射腔、垛句、停腔等。
泗州戏,是从民间生长起来的一个地方剧种与当地的民间舞蹈,如旱船舞、小车舞、花鼓灯,都有深厚的血缘关系。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丰富多彩的。
泗州戏已经面临瘦骨嶙嶙、奄奄一息,几乎就要丧失艺术生命。只有党的阳关普照,才能使它恢复艺术青春,抽出茁壮的新枝,笑迎东风、鲜花怒放,已达到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作为中国人,要多少了解一些这几百年留下的古典艺术。因为它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将有助于人们精神文明的提高,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戏场里,一段慢板、地球转动停止,一举杯、一次宴会,一转身、行程万里,时空跳跃、虚虚实实、变幻莫测,一挥手、一展眉、一切都是浓缩,一切都是精华。
戏曲里唱念做打都是旋律,管弦声带着打击乐、发出传承的音色,伴随着传统文化的足迹、质朴的艺术,优美的程式性、真实的虚拟性、全面的综合性,让观众看得如痴如醉。
当代人对古典艺术不怎么感兴趣,喜欢通俗音乐、肚皮舞等,对于这些比较有深层次欣赏的艺术敬而远之,难道是浮躁的社会造成的。我不太清楚?
戏曲的动作,念白无一不是从平常的生活中演变而来,坐如钟、卧如弓、站如松、行如风,云手的位置也极有讲究,花脸举过顶、老生齐眉、武生齐脑门、小生够于鼻、旦角齐乳,生角扇扇子的分寸,文扇胸、武扇腹、轿夫扇裆、奴仆扇肩,旦角分三种扇子,拿折扇表现端庄典雅、雍容华贵的花旦、闺旦人物,拿团扇表现秀丽爽朗、俊俏潇洒的花旦人物,拿绒扇表现仙狐人物。您瞧瞧,是多么的讲究,多么的神奇啊!
戏曲是对生活的高度浓缩,也是艺术的灵性和魅力,任何一角度来欣赏,都能给人一种美好的享受。戏曲是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符号,面临着崎岖不平之路,我们要加大普及工作的力度,要让戏曲艺术像“红楼”、“三国”、“论语”一样深入人心,让更多的年轻人来了解去探寻,来品尝这道丰盛的视觉大餐。
泗州戏是地方戏,很多的优秀剧目已失传,“人在艺在、人亡艺失”好的剧目失传实在太可惜了,本人在工作之余,批星赶月的整理传统老戏,已整理:大书观、樊梨花点兵、皮秀英四告、赵美容观灯、阴阳斗、鲜花记、老河东、彩楼配、化仙庄、李十娘、小欺天、十八里相送、拦马、小书馆、爱新觉罗·弘历私访、王二英思盼、打干棒、走娘家、懒大嫂、拾棉花等传统剧目,共五十多万字,整理出来以便学子学习及推广发扬,希望泗州戏能够大发展、大繁荣、最后达到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