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纪念馆
徐光启纪念馆,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南丹路17号(南丹公园内),是为纪念明朝学者徐光启而开设的纪念馆和博物馆。纪念馆占地面积为502平方米、建筑面积282平方米,属社会科学类名人专题博物馆。2005年1月15日,徐光启纪念馆正式对公众开放,主要陈列有:“碑廊”“徐光启生平”“《农政全书》与《几何原本》”“《崇祯历书》与《徐氏庖言》”“徐光启与上海”等部分。截至2019年末,徐光启纪念馆藏品共计有102件/套。1959年,徐光启纪念馆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徐光启纪念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崇祯七年(1641年),当时徐光启被赐域赐葬,墓地位于今上海徐家汇旁的南丹公园内。1957年,徐光启墓由政府出资修复。1988年1月13日,徐光启墓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6月,徐汇区人民政府和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共同出资,将原处于梅陇镇东、始建于明弘治末年的徐汇区文物保护单位一“南春华堂”整体搬迁至光启公园内的徐光启墓地旁。2003年12月,徐光启墓竣工。2004年1月,徐光启纪念馆开始在“南春华堂”内筹建。2005年1月15日,徐光启纪念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馆内构造
南春华堂可谓明代建筑典范,厅堂以明式家具布置,按照徐光启旧居摆设陈列,古意盎然。正厅中央高悬一块牌匾,上书“后乐堂”三字,得自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两边的抱柱联“虔信天学泛爱众人富国利民树贤范,深研博物躬行农政学贯中西创伟功”,是徐光启逝世350周年时,著名书法家戚叔玉撰写的。徐光启纪念馆,由照壁、碑廊、厢房、厅堂等部分组成,分为四大陈列:徐光启平生、《农政全书》与《几何原本》、《崇祯历书》与《徐氏庖言》以及徐光启与上海市。
主要展品
这里陈列的最早传入中国的世界地图——《坤舆全图》复制图等一系列资料,首次完整地介绍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对徐光启的影响。160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徐光启看到利玛窦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他惊呆了:地球竟是圆的,这是一个他所未知的广袤世界,于是写下了《题万国二圜图序》一文。此后,他与利玛窦结识,共同翻译出《几何原本》。而一旁运用幻影成像技术的装置,为参观者演绎了他在南京夜访利玛窦的场景。这里还有20世纪初上海土山湾画馆所作的徐光启、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4幅人物水彩画像复制图等一批珍贵资料。为了展示这段历史,徐汇区文化局特意到南京博物院和旧金山大学将这两件文物复制后陈列。
徐光启纪念馆
展馆内徐光启用过的天文仪器图片则讲述了另一段故事。明代后期,《大统历》由于长期无人修正,出现了很大的误差,对于日月交食的预测总是不准确。得崇祯之令,此时已七十高龄的徐光启,仍亲临指导和亲自进行观测。1633年,徐光启病危不起,此时《崇祯历书》的绝大部分他都已审定完成了。《崇祯历书》的编奠定了中国近300年天文立法的基础,具有划时代得意义。而面对明末积贫积弱、外患不断的局面,徐光启忧国忧民,提出了“富国强兵”的政治主张。他编著了许多练兵、治兵的好文章,并汇编成《徐氏庖言》,馆内展示有在他的大力倡导下从西方引进的火炮部件模型。
此外的十块碑刻,分别选自蔡元培、冯玉祥、柳亚子、邵元冲、张元济、马君武、蒋介石、宋子文等后人,为纪念徐光启逝世300周年及350周年时的题词,反映出后人对这位创造出无数丰功伟绩的先人的缅怀和歌颂。
馆藏文物
截至2020年5月,藏品数量102(件 套)。
获得荣誉
2020年5月13日,入选国家文物局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
展馆地址
徐光启纪念馆
参考资料
徐光启纪念馆.携程旅行.2024-09-08
400年前徐家汇的起源,全都藏在这座公园内 | 最上海.澎湃新闻.2024-09-08
关于公布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的通知.国家文物局.20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