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福兴(1864年~1924年),回族,中国云南省建水县东坝回龙村人,生于官宦家庭,原北洋政府陆军中将,新疆喀什噶尔提督。

马福兴出身民间,从小习武,力气很大。光绪十七年,他参加了武举比赛,并获得了第一名,此后历任大理城守营守备,后在云南提督署任参将。光绪二十六年,因为马福兴护卫慈禧前往陕西省避难途中有功劳,他被派往河南省担任军中参将。接着,他又被调到浙江省任职,但不久后因渎职等原因,被清朝政府发配到新疆米泉一带从事农业劳动。

辛亥革命在新疆爆发后,由于马福兴精通武艺,被杨增新招入回族军队,成为杨增新的得力助手。为了回报杨增新的提拔之恩,马福兴镇压了哥老会在新疆的势力,大量逮捕和杀害农民起义者,因此深得杨增新的信任。杨增新取得新疆的统治地位后,提拔马福兴为“回队”首领。为了进一步巩固在南疆的势力,杨增新派马福兴带兵前往喀什噶尔驻守,监视革命党人的活动。1915年底,马福兴正式担任喀什噶尔提督。在任职期间,他逐渐加强对喀什噶尔局势的控制,将喀什噶尔变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行为霸道,强取豪夺,不断扩大自己的军事实力,甚至企图脱离杨增新的控制,与俄罗斯帝国英国帝国主义势力勾结,夺取新疆的统治权。

1924年6月,杨增新密市令其亲信马绍武翦杀马福兴父子,马福兴被马绍武在喀什北门枪毙。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马福兴清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官宦家庭,青年时中武举,历任大理城守营守备,后在云南提督署任参将。

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占了北京,慈禧带着光绪帝逃到西安市躲避战乱。为了保障安全,各省都挑选了一些武艺高强的勇士前往西安护驾。当时,马福兴37岁,他不仅武艺高强,还擅长带兵打仗,有着过人的胆量和惊人的臂力,因此被云南提督选中,派往西安护驾。有一天,慈禧太后去一座庙里上香,看到庙里关圣帝君的塑像手里拿着一把几百斤重的大刀,随口说道:“这把刀好重啊!谁能举起来呢?”护驾的随从中有几个想试试看,这时马福兴走上前,跪下禀报说:“微臣能举起来。”说完,他就挥动胳膊,轻轻松松地把大刀舞了起来,这让慈禧非常高兴。后来,慈禧太后准备回北京,临行前她下了一道旨意,任命马福兴为河南省参将。

河南巡抚有个儿子,在市井间肆意妄为,经常欺负百姓,甚至还强奸良家妇女。这些事情马福兴早有耳闻。有一天,马福兴在街头恰巧碰到巡抚的儿子正在做坏事,他立刻上前把对方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差点儿闹出人命。这一下惹恼了巡抚,他利用权势,勾结朝廷中的人,给马福兴捏造了一个罪名,把他发配到了新疆。

宣统二年的时候,马福兴来到了乌鲁木齐市(今乌鲁木齐市),在一家车马店里做起了伙计。有个叫马生元的云南回民,也是因为犯了事被朝廷发配到新疆来的,他常到迪化卖米,每次都住在那家车马店。马生元听到马福兴说云南话,觉得亲切,两人就成了好朋友。后来,马生元邀请马福兴一起去吉三泉开垦荒地务农,打算一起在那里开始新的生活,共同创业。

军伍生涯

辛亥革命在新疆爆发后,清朝政府在新疆的统治变得非常危险。因为清朝在新疆的军事力量很弱,新疆巡抚袁大化对如何应对革命形势感到束手无策。这时,新疆提法使、镇迪道尹杨增新向袁大化提议,利用新疆的回族人组建回族武装,来镇压革命力量。袁大化采纳了这个建议,授权杨增新建立这支回族武装,简称“回队”。于是,在清朝宣统三年的十二月,袁大化下令招募了五营的回队,并让杨增新担任统领。

因马福兴本人为回族,且精通武艺,素日与杨增新来往频繁,且二人为云南省同乡。杨增新便有意提携马福兴为回队五营中其中一营管带,负责全营事务。对于杨增新的提拔,马福兴自然感恩戴德,上任以后以全力带兵,消除威胁到杨增新的统治威胁。马福兴先后带兵围剿在天山北部活动的哥老会势力,杀害首领杨生花和周乔生等人,镇压哈密农民起义,颇得杨增新的倚重。

1914年,新疆督办杨增新任命云南籍回族统领马福兴为喀什提督,委以中将之职,驻疏勒县现南疆军区司令部驻地。1915年,马福兴派人在疏勒县南14公里的罕南力克河边开荒地上千亩。在这以前,这片地方方圆几十公里芦苇丛生,沼泽遍地,荒无人烟。

1916年,马福兴派遣一个工兵营,并征召附近维吾尔族民工,在该地建造兵工厂和别墅。工程耗时三年,动员劳力超过一万人次,使用了200多万块大青砖和2000多立方米的巨大砾石。最终,建成了一座占地一平方公里的别墅,分为内外两院。内院包含一座马蹄形2层土楼,以及地下室、天桥、走廊、凉亭和马福兴的练武场地;外院则设有兵工厂、白酒作坊、酱油醋豆腐作坊、制革车间等。院内种植了20000多棵树。整个项目共耗资30万两白银,命名为“马家花园”。马福兴让他的河南籍夫人迁居至马家花园。马家花园常设有一个排的兵力,拥有70多匹马。当时,喀什周边的回族社群(当时称作东干人)约有1800多人,马家花园一度成为他们的活动中心。马家花园与外界交流密切,不仅各地的回族领袖定期在此集会商议事务,还常有军人、商人、地方官员及外国访客前来拜访。

1920年4月18日,俄国喀什领事与英国喀什总领事埃氏及当地重要官员在马福兴的陪同下,参观了马家花园的兵工厂、各类工作坊、马棚及花园区域。然而,7月8日,马家花园突发火灾,兵工厂、马棚、工作坊等建筑被毁。马福兴紧急逃离别墅,藏匿于罕南力克河畔的一座小磨坊内。火灾持续了三天三夜。7月11日,英国总领事埃氏带领一行人前往马家花园慰问马福兴,并从小磨坊将其接回疏勒国县城。事后调查确认,火灾为人为纵火。起因是马福兴因贪图美色,强占了一名鞋匠年轻漂亮的妻子,鞋匠愤怒之下纵火烧毁了马家花园,随后被捕。马福兴对鞋匠夫妇实施了极端的惩罚。之后,马福兴再次投入数万资金,将马家花园重建。

引祸上身

马福兴的所作所为,使境内各族人民怨声载道,控诉到杨增新那里的状子连篇累牍。由于马福兴是杨增新的亲信与得力干将,为巩固自己的政权立下汗马功劳,故杨增新对这些状告一律充耳不闻,置之不理。杨增新本来认为,只要马福兴忠于自己,就可以容忍他的恶行。但马福兴权欲却随职务的提高而得意滋长。在他的“家天下”里,长子马继武被任命为喀什噶尔协台,女儿当上他的卫队营营长,不满周岁的小儿子也当上了炭局会办。此后,马福兴的政治野心也极度膨胀,他自称“帕夏”,暗中进行倒杨活动,妄图在新疆取杨而代之。为了增强军事力量,他在南疆征募军队,将所属部队扩大为30个营,建立了一支3000人的强大部队。一面暗中勾结冯玉祥,希望趁冯玉祥入新之机推翻杨增新政权;一面通过他的“浙江夫人”与北洋政府大总统曹锟的四姨太接近,在曹锟那里贿买了一个“建威将军”的虚衔,以此作为他取代杨增新的政治资本。四姨太在北京的活动,经常用信报给马福,以便多要点钱在北京花。结果,被杨增新检查邮政时拆看到了。而新疆在京的议员对马福兴浙江省夫人在北京的活动也有所征知,也密告到杨增新处。

这件事被杨增新知道后,他认为马福兴背着他和北洋政府以及冯玉祥的部下勾结,这直接威胁到了他的地位。因此,他命令马福兴辞职回迪化,并停止扩军,但马福兴拒绝了。于是,杨增新决定除掉他。1924年6月,杨增新密市令其亲信马绍武翦杀马福兴父子,马绍武在喀什北门将马福兴枪毙。

个人生活

马福兴生活糜烂,荒淫无度。手下一些参将、游击为讨他的欢心,迎合他的喜好,给他送姑娘、赠丫头。故而,马福兴除云南省夫人、浙江省夫人和兰州市夫人外,还纳妾维吾尔族少女14人,妻妾共有17人。此外,被他奸污的女人不计其数。马福兴终日花天酒地,不务正事,恣意挥霍,以致每月发下的粮饷六七天就花完了,无钱就向地方官吏要。地方官员们慑于他的淫威,不敢不给,但心里都怨恨马福兴。为了增加军费,马福兴还谎报军情,把苏联变卡大换防说成是有进攻喀什的企图,要求杨增新给增加军队,并在当地招募新兵,实际上是为了增加军费从而为自己的挥霍提供金钱来源。

为政举措

政治手段

剪除哥老会的残余势力

杨增新刚开始统治的时候,因为政权还不稳固,所以就借助南疆喀什噶尔一带的哥老会势力来稳定民心。等他的统治地位巩固之后,他就和沙俄勾结在一起,打压以哥老会为代表的革命势力,还把革命党的新建陆军调离了喀什噶尔。从这以后,哥老会在南疆的影响力就开始变弱了。接着,杨增新又解散了喀什噶尔剩下的新军,还剿灭了南疆哥老会的一个重要聚集地卡墙。

在马福兴还没正式到喀什噶尔之前,杨缵绪利用自己的职权在当地大力发展哥老会势力,那时候的革命形势看起来还挺不错的。但是后来新军没了,杨缵绪也离职了,哥老会就缺少了有效的组织和领导。于是杨增新就让马福兴去对付哥老会,消除革命势力的影响,加强对南疆的控制。马福兴当上喀什噶尔的提督后,在杨增新的默许下,大力镇压哥老会。到了民国五年七月十二日,有一份《呈报枪毙轮台戕官会匪文》的文件说,马福兴抓到了一个叫韩二的会匪,这个人供认自己在民国元年的时候和同伙在轮台杀了知事李华嵩,还把他的头割下来扔到了县衙外面。当时还有目击者裁缝乌受和茶夫如拉作证,所以韩二就被枪毙了,以此来警告其他人。

禁止进步思想、推行愚民政策

与其他封建统治者一样,马福兴担任喀什噶尔提督之后,为加强自己的专制独裁统治,控制言论,限制进步思想的传播,以达到控制人民思想的目的。马福兴与杨增新一样,力求维持现状,不允许一切新的事物的出现打破这种相对稳定的局面。

与英俄驻喀什噶尔领事馆的交往

马福兴为了争夺在喀什噶尔的完全统治权,还曾与英俄驻喀什噶尔领事馆发生过密切的关系。马福兴运用手段在内部范围内取得对喀什噶尔的绝对控制之后,他通过勾结外国人,以期得到外国领事的支持来达到谋求自身在喀什噶尔稳固统治的目的。

宗教政策

利用伊斯兰教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

在民国初年,伊斯兰教作为新疆地区的主要宗教之一,其信徒遍布全疆,涵盖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等多个民族。特别是在南疆重镇喀什噶尔,由于伊斯兰教徒众多,如何妥善处理伊斯兰教问题成为了马福兴巩固其统治地位所必须面对的关键挑战。

身为穆斯林,马福兴在处理伊斯兰教问题时表现出了谨慎的态度,并主要遵循了杨增新所制定的宗教政策。早在民国三年(1914年),杨增新就宣布:“信教自由,已载入约法,官方不应干预。”为了“联络民心,维持现状”,到了民国十二年(1923年),他又秘密命令全疆官吏不得“蔑视维吾尔族和回族的宗教”。在马福兴担任喀什噶尔提督期间,他将伊斯兰教问题视为其统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他本身就是穆斯林,因此他无需采用高压手段,而是更多地依赖于“抚绥”政策,这一政策旨在通过温和的手段来达到社会稳定和统治巩固的目的。

然而,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后,为了防止社会主义思潮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新疆的传播,杨增新更加注重实施“抚绥”政策。但值得注意的是,杨增新在新疆实施的“抚绥”政策并非一成不变,也并非完全不采用“压制”手段。实际上,他是在以“抚绥”政策为主的前提下,灵活运用“抚绥”和“压制”两种手段,甚至在特定情况下,将“压制”手段置于首位。

对少数宗教上层人士的拉拢和利用

杨增新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视伊斯兰教为“专制政权的坚实支柱”,并运用这一“精神武器”来掌控民众。同样地,马福兴也深刻意识到,在喀什噶尔这个伊斯兰教信徒占多数的地区,有效利用伊斯兰教的力量是维持长久统治的关键。马福兴在喀什噶尔实施其统治策略时,主要依靠民族宗教领袖及阿訇这一群体。他一方面借助民族宗教上层人士的影响力,来统治广大的穆斯林信徒;另一方面,马福兴除笼络和利用喀什噶尔民族宗教上层人士以外,还特别注意笼络和利用伊斯兰教中的阿訇。用“精神手段”协助当地基层 政权去统治穆斯林群众。在穆斯林群众中,阿訇享有较高的声望和具有特殊的地位。

经济政策

马福兴对喀什噶尔地区那些贪官污吏惯用的“强取豪夺”和“收受贿赂”等手段并不满足,他转而投身于贸易活动,并采用原始方法开采南路丰富的矿产资源。同时,他向当地居民强行摊派沉重的赋税和徭役,迫使他们如同奴隶一般在手工作坊中劳作,从中攫取了巨额利益。此外,马福兴还滥用职权,强行售卖国家土地,以满足个人私欲。 除了兴办工矿企业和采取更为露骨的掠夺手段外,马福兴还从喀什噶尔金库中擅自调拨大笔资金,表面上声称用于戍边部队和城市警备队的维护,但实际上,真正用于这些用途的资金不足总数的十分之一。

作为喀什噶尔的提督,马福兴的敛财手段与传统亚洲暴君有所不同。他不仅满足于将财富从他人手中转移到自己名下,更致力于创造财富。他公然宣称所有矿产资源均归军方所有,并通过开采这些资源为自己谋取私利。他的煤矿、铜矿、油井、精炼厂、玉石加工厂等企业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在喀什噶尔,马福兴垄断了市场物价,横征暴敛,名目繁多。尤其是他推行的所谓“蜡差事”,给各族人民,尤其是商人和手工业者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人物评价

马福兴到了喀什后,因为自恃有功,逐渐变得骄奢淫逸,他拥有多房妻妾,还有七十多个丫环。(已故国民党骑兵连连长马符绶评)

马福兴这位武人莽夫,自倚功高,专横跋扈,滥用权力。马福兴生活糜烂,荒淫无度。马福兴终日花天酒地,不务正事,恣意挥霍。马福兴在喀什当地无法无天,对百姓极端残暴,滥施毒刑,随意断人手足,抽人脚筋,民怨沸腾。(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编《新疆都督杨增新》评)

马福兴是一个矮小、花白头发、尖嘴猴腮的老头儿,他留着一撮长长的胡子,长着一双凶残的小眼睛,他穿着一身华丽的装扮,穿着比身材大好几号的蓝色中国陆军元帅服,头戴插羽毛的帽子,胸前挂有好几排星徽和勋章,肩膀上护膝那么大的金边肩章高高跷起。光鲜的外衣在他瘦小的躯干上荡来荡去,就像一个穿着袍子的稻草人一样,再穿上新疆军队中常见的那种无背带裤,十足是个中国式的帕夫拉戈尼亚海德佐夫伯爵,但在他那滑稽的外表下却隐藏着一种阴险的感觉。(时任英国驻喀什噶尔领事馆总领事C.P.斯克林评)

人物事件

1924年6月1日凌晨,马绍武突袭马福兴官邸,将马福兴生俘。紧接着又成功诱杀马继武。翌日,马绍武在喀什北门将马福兴枪毙。马福兴在被杀前曾表示“愿交出提台印信,退作庶民,以了余生”,但由于马绍武与马福兴之间的矛盾,马绍武谎称马福兴因抵抗而受伤被俘,从而得到杨增新的指示将马福兴就地正法。直到6月10日,杨增新才将翦杀马福兴一事电陈北洋政府。电文称马福兴在喀什敛财虐民,百姓敢怒而不敢言。为救民水火,维持边局起见,才派员带兵查办,以达除暴安良之目的。杨增新条陈马福兴六大罪状:

一是滥派民夫。马福兴在喀什以私人名义,大量开种田地、修建房屋以及开采石油、玉石矿等,无不派用民夫。

二是滥派地方武装。新疆之兵多用本地人,由招募而来,从未向民间摊派。马福兴任内,将地方乡约头目充派军官。其提标之兵,亦由乡约头目向民间勒派。这些兵役终身充当夫役,对于国防则漠不关心。马福兴又以俄人派兵入喀什为由,向各县派兵、派马、派饷,只图扩充个人之权利,不顾人民死活。

三是勒索民财。马福兴为追求钱财,起初不过是向富民勒借,不久即勒派于百姓。如马福兴派员至莎车县逮捕当地富民到喀什,勒罚重金,否则就要枪毙。又如喀什商人包办统税,马福兴向税局索要包规;地方官委派乡约,马福兴又向乡约需索贿赂,无钱不要,无孔不人。此外,马福兴又以欠饷为名,向人民勒派薪饷。喀什人民因被马福兴之苛虐破身亡家者,不可胜数。

四是谋夺民产。无论田亩还是住宅,只要马福兴看上的,他就会千方百计强行勒买。勒买不成,就诬告持有人为会匪、乱党或私通俄罗斯的过激派。人民为了保全生命而不惜放弃财产,被马福兴将财产“凭空谋夺者有之,贱价勒买者有之,虽已写立卖契,而仅得少数之价尚欠多数之价者亦有之”。

五是草菅人命。当时宪法规定司法独立,不得非法逮捕、监禁、审问或处罚。但喀什刑事、诉讼等,全由提督直接受理,县知事等形同虚设。历年来被马福兴枉杀枪毙的人不计其数。此外,还有人被砍断手足,押解游街。

六是僭称帕夏。帕夏在维吾尔语中为皇帝之意。马福兴自称帕夏,喀什人民也称其为帕夏。

杨增新称以上六条罪状“不过举其大者而言,其他不法之举动难以悉数”,并表示“历年以来信任马福兴,纵容马福兴之咎,马福兴与增新同事一方十余年,原不愿其如此终局,乃马福兴无恶不作,国人皆知”,实为伸张国法、维持边局而将马福兴处置。随后,杨增新再次电陈北洋政府,阐述派兵查杀马福兴的缘由:一是喀什之民因受马福兴虐待逃往俄罗斯的盈千累万,迁徙流离,这些逼逃出国的人民已在俄国结成团体,准备乘机回国,故不能“坐视人民之起而自决,酿成俄国过激党之变乱”;二是马福兴急谋破坏边局,据阿克苏市官员报告,马福兴正召集军队,携带军械,欲收抚阿克苏。为了不致全疆动荡,才派兵查办马福兴。

事件发生后,全疆范围内产生了重大影响,引起广泛关注,这就是当时被称为“马福兴案”的事件。事件发生后,杨增新及其掌控的省议会等多次列举马福兴的所谓罪行。而另一方面,自称回族全权代表的李谦和马氏夫人则站出来为马福兴辩护,指出杨增新擅自处决高级官员,无视国家法律。此外,“马福兴案”还牵涉到地方军阀与北洋政府之间因多重利益冲突而展开的权力争夺。

曹锟虽然对这件事半信半疑,但他对杨增新的做法感到非常不满。曹锟说:“马福兴到底犯了什么罪,中央政府原本没办法直接判断。就算真像杨增新电报里说的那样,我也已经秘密命令先免去他的职务再调查处理。那也应该是在查到确凿证据后,再发电报给中央政府,然后对他进行处分。现在杨增新却一边给政府发电报,一边就把马氏父子给杀了,他怎么这么着急呢?马福兴和杨增新以前还是战友,对国家来说也是重要的守卫者,杨增新怎么能擅自杀人呢?杀了人之后,他就想用一封电报轻轻推卸责任,这也太不把中央政府放在眼里了。”北洋政府对杨增新这种先动手再汇报的做法很不满意。但是,新疆离北京太远了,曹锟虽然觉得不公,也管不到那么远。于是曹锟就让甘肃省的督军陆洪涛秘密调查这件事。陆洪涛觉得这里面有很多复杂的情况,如果查了却不如实上报,没法跟中央政府交代;如果如实上报,又会得罪杨增新。所以他就给北洋政府发电报,拒绝了调查的请求。然而,北洋政府对这件事一直很不满意,又发电报给陆洪涛,让他派人直接去新疆,详细调查并回复。

参考资料

..2025-02-06

..2025-02-06

..2025-02-06

..2025-02-06

..2025-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