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族又名夹竹桃,夹竹桃属常绿灌木。性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它对水分要求不严,对土壤适应性强,能抵抗烟尘和一些有毒气体。夹竹桃叶似青竿竹,花似桃花,且在夏季少花时开花,花期又长,尤其树性强健,是街头、绿带、工矿等土壤条件较差地方的重要绿化树种夹竹桃不仅是观赏植物,对毒气、烟尘等有害气体,有很强的抵抗和吸滞能力。
基本简介
夹竹桃族,双子叶植物纲菊亚纲中药用价值较大的一科。多数为攀援或直立灌木,少数为多年生草本或乔木,有乳汁。
单叶多对生,全缘。花一般5基数,萼片双盖覆瓦状排列,内常有腺体;管状花冠,裂片扭转卷叠式;雄蕊生于花冠管上,花药与柱头分离或粘生,花粉一般为单花粉,稀四合花粉;雌蕊由2心皮组成,子房上位,稀半下位,2室。
果实类型多,高度分化,多为果;种子常有种毛。约250属2000多种,分布于全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少数在温带地区。
中国有47属约180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及台湾省等,少数分布于北部及西北部。其中乐东藤属和富宁藤属为特有属。
科学分类
夹竹桃族Allamanda cathartica,大花软枝黄蝉属的一种。龙胆目(Gentianales)的一科。150馀属,约1,000种。乔木、灌木、木质藤本或草本植物。植株含乳状液,常有毒。叶缘光滑。花丛生,稀单生。果通常为蓇葖果,成熟後裂开;少数为浆果状或肉质,种子有翅或簇生。主要分布于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该族的庭园观赏植物有蔓长春花属(vinca)、夹竹桃属(Nerium)、黄花夹竹桃属(Thevetia)、鸡蛋花属(Plumeria)、假虎刺属(Carissa)及龙葵草(Tabernaemontana coronaria)。络石属(Trachelospermum)几个种(尤其是络石〔T. jasminoides〕)、曼得藤属(Mandevilla)和大花软枝黄蝉属(Allamanda)是美观的木质藤本。
罗布麻属(Apocynum)和水甘草属(Amsonia)有时也栽培观赏。Adenium属和棒捶树属属原产非洲,为肉质植物,叶互生,茎形奇特。Adenium multiflorum为观赏灌木,花星形,块茎大。箭毒提自多种夹竹桃科植物。萝芙木属(Rauwolfia)和羊角拗属(Strophanthus)植物含有毒生物碱,可供药用。
该族中的许多种类均为药用植物,如抗癌的长春花属,降血压的萝芙木属,止痢的止泻木属、鸡蛋花属,通络活血的络石属、狗牙花属等。野生橡胶植物如花皮胶藤属、鹿角藤属、杜仲藤属、鸡骨常山属。纤维植物如罗布麻属等。乔木种类的木材结构细致,有多种用途,如倒吊笔为优质雕刻图章、乐器用材;盆架树等适宜作文具、家具用材。本科许多植物可作观赏,如夹竹桃、黄花夹竹桃、长春花、狗牙花、鸡蛋花属、黄蝉、蔓长青花等,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各地庭园绿化中占有重要位置。大多数学者主张把夹竹桃科分成3个亚科。即鸡蛋花亚科、狗牙花亚科和夹竹桃亚科。
代表物种
①萝芙木。灌木;茎皮灰白色。叶常3~4片轮生,长椭圆形。花小,白色,花萼裂片三角形,花冠高脚碟状;雄蕊着生于花冠管内壁中部。核果由绿色变栗色,后变紫黑色(见图)。华南及台湾省常见。本种及相近种的植株含有生物碱利血平、萝芙木甲素等,含量1%~2%,为成药降压灵的原料。
②鸡蛋花属(缅栀子)。因花冠中心鸡蛋黄色而得名。原产墨西哥。中国南岭以南栽培,在云南省南部山中有逸为野生。落叶乔木;枝条粗壮,梢肉质,乳汁丰富。叶厚纸质,大,倒披针形,侧脉平行。聚伞花序顶生,花冠红色,栽培变种的花冠外面白色,中心黄色。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民间常采其花晒干泡茶饮,有治湿热下痢和解毒、润肺作用。常用插条繁殖,极易成活。为常见的观赏植物。
③长春花。原产非洲东部。在中国栽培于西南、中南及华东。因常年开花而得名。半灌木,茎近方形,枝叶折断流水液。叶倒卵形。聚伞花序腋生和顶生;花冠高脚碟状,红色,栽培变种为白色,雄蕊着生于花冠筒上半部。花果几乎全年都有。为常见观赏植物。植株含有70余种生物碱,可供药用。长春花碱有降低血压之效。长春花新碱等6种生物碱具有抗肿瘤作用,常用于治疗白血病、淋巴瘤、肺癌和子宫癌等。长春花质碱等6种生物碱具有利尿及降低血糖作用。卡罗新碱等5种生物碱具有抗病毒作用。
④狗牙花。云南省南部野生,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台湾省栽培。灵鹫山也有。花冠裂片边缘常皱褶如狗牙状而得名。灌木;叶腋内具扁平而扩大的腺体。叶对生。聚伞花序腋生,常双生;花冠白冠,单瓣,栽培变种为重瓣;雄蕊着生于花冠管内壁中部之下。蓇葖果外弯,种子无种毛。为常见观赏植物。叶可降血压,民间药用根叶。
⑤夹竹桃属。原产印度、伊朗、尼泊尔,中国各省区栽培。花五瓣长筒,红色娇艳似桃花,叶狭长如竹,故得名。常绿大灌木,枝叶折断流水液。叶3~4片轮生,质厚,侧脉密生而平行。聚伞花序顶生;花冠栗色或粉红色,栽培变种则为白色或黄色,花冠喉部具鳞片状副花冠;雄蕊着生于花冠管内壁中部以上。蓇葖果2,离生。几乎全年有花,但夏秋最盛。为常见的观赏植物。全株含夹竹桃,可作强心剂,但有毒。茎皮纤维优良,可作混纺原料。种子含油量约58.8%。
形态特征
常绿大灌木,高达5米,无毛。叶3—4枚轮生,在枝条下部为对生,窄披针形,全绿,革质,长11-15厘米,宽2—2.5厘米,下面浅绿色;侧脉扁平,密生而平行。夏季开花,花桃红色或白色,成顶生的聚伞花序;花萼直立;花冠栗色,芳香,重瓣;副花冠鳞片状,顶端撕裂。
蓇葖果矩圆形,长10-23厘米,直径1.5—2厘米;种子顶端具黄褐色种毛。茎直立、光滑,为典型三叉分枝。三叶轮生,少为四叶轮生和二叶对生,线状披针形至长圆披针形,全缘、革质,叶面光亮,侧脉羽状平生。
聚伞花序顶生,花冠漏斗形,有红、白两种,单瓣、半重瓣或重瓣,有香气,瞢荚果长柱形。花期6--10月,果期12月一翌年1月。
常见栽培变种有:白花夹竹桃,花白色、单瓣;重瓣夹竹桃,花红色重瓣;淡黄夹竹桃,花淡黄色、单瓣。
繁殖方式
用插、压条繁殖。
以扦插为主,也可播种、压条繁殖。扦插在春季、夏季均可进行,插前将插穗基部浸入清水中7-10天,要换水数次,保持浸水新鲜,插后可提前生根,提高成活率。
如全用水插,水温保持18-20°C,经常换水,尤易生根。压条可于雨季进行,埋土压、筒压均可。分蘖繁殖尤为便利。播种可于春末进行,18-21°C发芽,成苗率较高。
夹竹桃的适应性强,栽培管理比较容易,无论地栽或盆栽都比较粗放。在地栽的地方,移栽需在春季进行,移栽时应进行重剪。冬季注意保护。枝叶易遭介壳虫为害,需注意防治。
盆栽夹竹桃,除了要求排水良好外,还需肥力充足。春季萌发需进行整形修剪,对植株中的徒长枝和纤弱枝,可以从基部剪去,对内膛过密枝,也宜疏剪一部分,使枝条分布均匀,树形保持丰满。经1~2年,进行一次换盆,换盆应在修剪后进行。夏季是夹竹桃生长旺盛和开花时期,需水量大,每天除早晚各浇一次水外,如见盆土过干,应再增加一次喷水,以防嫩枝萎蔫和影响花朵寿命。9月以后要扣水,抑制植株继续生长,使枝条组织老熟,增加养分积累,以利安全越冬。越冬的温度需维持在8C~10C,低于0C,即要落叶。
夹竹桃属系喜肥植物,盆栽除施足基肥外,在生长期,每月应追施一次肥料。
主要用途
观赏价值:夹竹桃的叶片如柳似竹,红花灼灼,胜似桃花,花冠粉红至深红或白色,有特殊香气,花期为6~10月,是有名的观赏花卉。
工业原料:夹竹桃的种子含油量58.5%,可榨制润滑油。
纺织原料:夹竹桃的茎皮纤维为优良混纺原料。
药用价值: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夹竹桃叶含有夹竹桃、糖苷等多种物质,花含毛地黄甙、甙元、桃甙等成分。它们具有显著的强心利尿、发汗催吐和镇痛作用,效果与洋地黄相似,属于慢性强心甙类药物。临床报道夹竹桃属的水煎液,试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取得了良好效果。夹竹桃苦寒,有毒,可用于治疗心脏病、心力衰竭、经闭,还可用于跌打损伤、血肿痛等症。
环保价值:夹竹桃有抗烟雾、抗灰尘、抗毒物和净化空气、保护环境的能力。夹竹桃的叶片,对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氟化氢、氯气等对人体有毒、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抵抗作用。据测定,盆栽的夹竹桃,在距污染源40米处,仅受到轻度损害,170米处则基本无害,仍能正常开花,其叶片的含硫量比未污染的高7倍以上。夹竹桃属即使全身落满了灰尘,仍能旺盛生长,被人们称为“环保卫士”。
注意事项
叶及茎皮有剧毒,入药煎汤或研末,均宜慎用。鱼塘牧场边不宜栽种。夹竹桃中毒:因药用或误服过量夹竹桃而出现中毒症状。证见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语、甚则汗出肢厥、心律失常、直至休克死亡。治宜中西医结合救治。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叶、皮、根有毒。新鲜树皮的毒性比叶强,干燥后毒性减弱,花的毒性较弱。人中毒后初期以胃肠道症状为主,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进而出现心脏症状,有心悸、脉搏细慢不齐、期前收缩,心电图具有窦性心动徐缓、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或房性心动过速,神经系统症状尚有流涎、眩晕、嗜睡、四肢麻木。严重者瞳孔散大、血便、昏睡、抽搐死亡。动物中毒症状与之类似,牛中毒后,重者皮肤冷厥、瞳孔散大、食欲及反停止、心悸亢进、腹泻、脉速、突然死亡。
尸检发现胃肠内有流动性血样液,粘膜充血及出血,心内膜有出血斑点。1.直接刺激心肌,使收缩力增强,引起心室额外收缩或心室纤维性颤动,房室传导阻滞。2.兴奋延髓中枢,使迷走神经作用亢进,从而使心搏减慢、心肌紧张力递增,导致窦性心律不齐,形成不完全或完全的心传导阻滞,心跳骤停。3.刺激肠、胃、子宫平滑肌收缩,引起恶心、呕吐、腹痛及流产等。啤.增强血管收缩,使小毛细血管充血以至出血,尤其是内脏,常呈殷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