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季振同

季振同

季振同(1901—1934),沧县人,革命家。

1919年进入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1924年10月随冯玉祥参加驱逐贿选总统曹锟。1926年9月参加五原誓师,任国民联军第14师师长,参加北伐战争。1931年季振同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第74旅旅长。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季振同坚决主张抗日。1931年12月14日,季振同与赵博生、董振堂、黄中岳等人一起发动宁都起义,率领二十六路军官兵投奔红军,被改编为红一方面军第五军团,任命为红五军团总指挥。1932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赣州、龙岩、漳州、水口等重要战役。1932年8月季振同被错定为“反革命分子”而被捕。1981年12月《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先后发表文章,对季振同的革命功绩进行了公正评价,对季振同平反昭雪。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前夕,季振同被错杀于江西省瑞金市叶坪村,年仅33岁。

人物生平

季振同,1901年3月出生于沧州市沧县狼儿口村。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季振同于1919年春赴北平市谋生,其深受当时五四运动的影响,立志做一名爱国军人。入冯玉祥西北军第16混成旅当兵,以后逐级升至冯玉祥部卫队团团长。

1925年,在全国大革命风暴冲击下,冯玉祥倾向革命,季振同深受影响。

1926年冯玉祥“五原誓师”后,季振同随国民军参加北伐战争。

1926年9月,参加冯玉祥部五原誓师,任国民联军第十四师师长,参加北伐战争。

1927年4 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冯玉祥又同蒋介石合作,季振同虽在思想上不能理解,但仍在冯玉祥部任国民党军第2集团军手枪旅旅长。

1930年4月,蒋冯阎爆发新军阀混战,后阎锡山、冯玉祥战败,残部被蒋介石改编为国民党军第26路军,季振同任该路军第25师第74旅旅长。

1931年1月,第26路军被调往江西省“围剿”中国工农红军。季振同早就对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不满,怀念国共合作时期同共产党人的交往,曾暗中设法寻找共产党。

九一八事变后,季振同积极主张北上抗日,反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他曾公开倡仪致电蒋介石,要求北上抗日,遭到严厉训斥。

1931年10月,发动了著名的宁都起义,率领第26路军17000余人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起义部队被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5军团,季振同任军团总指挥,肖劲光任军团政治委员。

1932年1月,经朱德,周恩来介绍,季振同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12月14日,季振同等发动了著名的宁都起义,率领官兵1.7万余人毅然弃暗投明,加入中国工农红军,被改编为红一方面军第五军团,中央军委任命季振同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总指挥,肖劲光为红五军团政治委员。

1932年1月,季振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起义后,季振同即率领红五军团投入到反“围剿”作战中,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的一支劲旅。

1932年3月,奉命增援,季振同、肖劲光指挥所部迅速赶赴赣州市,同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一道组织了第四次爆破和第五次攻城战斗。4月,红5军团与红1军团组成东路军,参加东征漳州市战役。7月率部在水口大败广东军阀陈济棠部,曾受到中央军委嘉奖。

1932年8月,由于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季振同被误定为反革命分子,入狱监禁。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前夕被错杀于江西省瑞金市叶坪镇,时年33岁。

1978年12月,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1979年6月,中央书记处批准为季、黄平反,恢复党籍

人物事件

毛泽东挽救季振同

在1932年5月5日,经过周恩来的批准,中央国家政治保卫局执行部长李克农在漳州市对红十五军军长黄中岳、参谋长萧世俊进行了突然逮捕。紧接着,在5月8日,准备出国并请假到长汀古城视事的季振同也被逮捕。随后,包括李聘卿(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经理处会计科长)、高达夫(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经理处副处长)、朱冠甫(曾任红五军团参谋长、红校总教官)、张少宜(红十五军副军长、红校总教官)、刘佐华(冯玉祥与季振同联络代表)、蔡佩玉(红军学校俱乐部管理员)在内的六人也被捕。这些人均被指控犯有“反革命”罪行。

1932年8月3日至4日,苏维埃临时最高法庭在叶坪临时中央政府大厅对“季、黄反革命案件”进行了审讯。审讯结束后,最高法庭采纳了原告机关的诉讼意见,并做出了如下判决:“季振同、黄中岳、萧世俊、张少宜、朱冠甫、高达夫、李聘卿、刘佐华等八名被告人被判处执行枪决,并没收其所有财产。蔡佩玉则被判处监禁五年。”判决“是最后的,无上诉权”。

然而,当这一判决被呈送至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进行批准时,毛泽东和项英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季振同和黄中岳等人都是宁都暴动的参与者,对革命不无相当功绩。特别是季振同和黄中岳作为此案的主要涉案者,尽管是宁都暴动的领导人之一,但应减轻刑罚,免予死刑。1932年8月10日由毛泽东、项英签署的中央委员会决议案决议如下:季、黄二人“由死刑减为监禁十年”;朱、高、张三人“由死刑改为监禁八年”;其余刘佐华等4人“仍按原判执行”。

平反昭雪

1972年6月,在中共中央“批林整风”的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对于宁都起义的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说:“宁都起义,当然是我党做了工作,但季振同、黄中岳起了重要作用。后来说他二人不安心,想把队伍拖走,李克农向我报告,我也同意将他们逮捕,结果搞死了!这件事,我也有责任的。”

1979年6月,姬鹏飞、黄镇、李达、王幼平、袁血卒、苏进等宁都起义的参与者联名上书中共中央,为季振同和黄中岳请求平反。不久之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处经过审议,批准了对季振同和黄中岳的平反决定,正式恢复了他们的党籍

参考资料

【党史故事】季振同:光明磊落的兵暴领袖.河北机关党建网.2023-11-15

献礼建党百年 记录百名先锋丨季振同:率领起义部队加入红军.澎湃新闻.2023-11-15

燕赵英烈|季振同:光明磊落的兵暴领袖.河北新闻网.2023-11-15

季振同:光明磊落的兵暴领袖.河北共产党员网.2023-11-15

【党史小故事|第一百七十三期】季振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澎湃新闻.2023-11-15

【红色记忆】党史上的今天|12月14日.澎湃新闻.2023-11-15

不能忘却的红色记忆.赣南日报.2023-11-15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漯河日报.2023-11-15

季振同:宁都起义的领导人.百家号.2023-11-15

宁都起义的领导人——季振同.新华网.2023-11-15

宁都起义的领导人——季振同.中国青年报.2024-05-30

宁都起义的领导人——季振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2024-05-30

红五军团四位领导人的悲壮人生历程.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2024-05-31

特稿:借谷证背后之四位卓越领导人的不同人生历程(组图).中红网.202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