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铁鞭古祠

铁鞭古祠

铁鞭古祠,始建于西汉,重建于清爱新觉罗·颙琰五年(公元1800年),是座四合院式的建筑。后殿为清代建筑,圆木立柱,排山木架,白墙黛瓦,飞檐翘角。祠内保存着嘉庆年间一张神案,案上陈列着铁鞭、钢刀、铁链。古祠大门左侧墙中石匾上,有咸丰十一年(1861年)维修铁鞭古祠镌刻的碑文。

简介

铁鞭古祠位于沙洋县西南端,这里仟陌纵横,形腾爽。沃野砥平而襟带长湖者,古“长林”“那处”县治也,其地名曰“蛟尾”者,蛟龙之尾也。古人筑祠奉铁鞭三神镇护之。有碑记赞曰“威震长林”,百千年来,斯地灵应感被,民丰物阜,福绵长,弥久弥显。

历史传说

史载,西汉末年王莽篡政,群雄四起,天下大乱,有江西省铁匠张姓兄弟避乱于斯,与胡氏兴奎结为金蘭,打造农器为生。地黄二年四月(公元21年)王莽政权荆州市牧率兵二万围剿义军.勒逼三兄弟打造兵器数万,三人不忍造戈屠戮百姓,遂投井自尽,后屡屡显灵,身披铁甲,手持铁鞭佑护一方苍生,渔民每遇蛟龙兴风作浪,颠覆行船,危难之际急呼“铁鞭三神显灵”,湖面风浪即止,水冒血色,盖蛟龙挨三神鞭打所至耳!民感其德,于三铁匠投井处修一茅庵,塑像祀之,汉末吴王孙权瞻其忠义,令筑祠奉祀,此乃铁鞭祠之始也。或传每逢新春元宵节庙会,常见三赤膊之士身披火烧铁链,脚蹬火烧铁靴出入于殿宇间,与民同乐。

典故

两晋至隋,古祠东西两侧增建宝安宫、五通庙,同奉玉皇大帝、观音佛教诸神。唐、宋、元、明四朝香火空前兴盛,或佛或道主持,朝拜者皆络绎不绝。明崇祯十五年,李自成荆门市,古祠顿为瓦砾。清康熙乾隆,重建八柱大殿,尊三神为铁鞭督总。爱新觉罗·颙琰五年,名绅朱必著书“铁鞭古祠”庙额。庙前立桅子三对,高达数丈,杆顶高挂红灯作长湖行船航标,祠宇更为恢宏。二十世纪上中叶古祠又屡经战乱人祸,致使祠倾堂,碑碣所剩无几。

相关介绍

在古祠正殿,三铁匠的面部表情各异:老大张祖德双眼圆瞪,老二胡兴魁双眼微睁,老三张祖兴双目紧闭。据传,面对王莽军的威逼,三人决定“舍身全忠义”,便一同走到他们居所的井边,老大张祖德满怀对叛军的怒恨之情,圆睁双眼最先跳下去。老二胡兴魁想到自己虽为忠义而客死他乡,并无遗憾,但家中七十多岁的老娘从此无人赡养,不免伤怀,故而噙着一双泪眼跳了下去。老三张祖兴是一个年近弱冠的小伙子,对人生的眷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他不太情愿过早地离开这个世界,而当他眼看两位兄长先他而去,矛盾的心理使他咬紧牙关紧闭双眼纵身跳下井去。后人根据他们舍身时的不同心态塑像,于是,便有了今天看到的三位铁匠的表情。

发展

1984年铁鞭古祠被荆门市人民政府挂牌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兹有信士孟宪锐、陈尔美,文坤庭等联络布善,潜心募化,自1983年始先后六次鸠工材,修前殿、后殿、玉皇楼、宝安宫、观音殿。

庙会

1994年,重建建安宫、三仙亭,并于古祠天井中复修了玉皇阁。每年二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二日、六月十八日和八月十二日至十三日分别是三位铁匠母亲的生日,届时长湖对岸的潜江市荆州市的群众以及古祠邻近的村民纷至沓来,逐渐形成声势浩大的民间庙会,三位铁匠的忠义故事也传颂至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