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如龙(1832-1891年),原名马现,字云峰,又字现彩,乳名阿五,是回族人,出生于建水县回龙。他是清代末年云南起义的领袖之一,以骁勇善战著称。1856年,云南巡抚舒兴阿密下令“聚众杀回”,马如龙在建水起义,领导云南东部和南部义军,占据多个县城。1857年至1861年,他三次进攻昆明,但后来变节投降,成为清军“和议”的帮凶。他被任命为清临源镇总兵和云南提督,后来还担任湖南提督。他最终在四川叙州病逝,享年59岁。马如龙的儿子马禹坤是一位著名的将领,曾参加第一次中日战争和义和团运动。
生平
马如龙出身忠良世家,世沐皇恩,先世江南人,
如祖马坚公明朝时入滇,官临安(建水县)卫指挥。其叔马济美为江西九江镇总兵。马如龙青年时身体魁梧,好武艺,乡试武第一,授予武生。
清咸丰六年(1856年)临安西庄汉族地霸潘德等,带领厂客(双柏县石羊厂)团练入临安县城搜人,幸免逃脱者都奔到回龙寨。回龙回族筑垒自保,马如龙率众奋起反抗,拼死一战。马如龙领导下的回龙义军两败清军。
回民起义军在“老巴巴”马德新威望号召下,团结马如龙、马敏功、徐元吉、马凌汉各处回民起义领袖,形成云南省一支强大的回民起义军。
清咸丰七年(1857年)春,马德新与马如龙、徐元吉一道,率领滇南回民起义军进攻昆明市,一路几乎没有遇到大的抵抗,五月二十一日滇南起义军进围昆明,与守城清军开战,南城外六街三市到处起火。
围城三月城内无食,连五华山树皮、翠湖浮萍、荷叶都被吃尽,督抚及团练慌作一团,束手无策。总督恒春夫妇急得上吊自杀,但在马德新、马如龙“只欲报仇,不敢为逆”的主张下,与新上任的总督吴振棫达成和解协议,滇南回民义军围城宣告结束。
清咸丰十年(1860年)二月,提督褚克昌自镇南(现南华县)向大理政权发动进攻,清军此次比第二次“西征”规模大、清军攻陷姚州(现姚安县)大姚县、云南省(现祥云)县后,又进攻红岩、弥渡县、宾川,为击败清军进攻,杜文秀不得已而求救滇东南起义军,于是马德新致函马如龙说:“东西回本是一家,宜互相救援,以成犄角,若迤西回军为官兵所灭,则迤东南之回岂能独存。”要他赴援滇西,马如龙同意并亲自率滇东南回军赴滇西救援。
四月马如龙率部自建水曲江出发,取道通海县,峨(今峨山),进入南安州(今双柏县)三家厂。时宜良县汉族诸生李芳园亦率部由安宁到安南州与马如龙联合攻占楚雄府城,截断清军后路,使其陷入两面受敌和进退维谷的困境,注定了褚克昌“西征”必将失败的命运,紧接着马如龙攻克安南、定远(今牟定)等州县。大理起义军在扬威大都督蔡发春率部二万余,自顺宁(今凤庆县)、云县(今云县)东下,配合杨德明等部于五六月间收复红岩、弥渡县和云南县等战略要地,七月蔡发春在虎应龙、保文明的协同下,攻克褚克昌的宾川大营,取得了全歼清诸路军的辉煌胜利,宣告了清军第二次“西征”的彻底失败,褚克昌本人也战败身亡。
起义军滇西大捷后,马如龙将楚雄、大姚县、广通和白盐井交给杜军接管,他则引军东归。杜文秀起义军在滇东南起义军马如龙的支援下取得的这次重大胜利,给予了清王朝在云南省的反动统治以沉重的打击,并使大理白族自治州政权东部疆域得以扩张至楚雄一线。
由于马如龙领导起义的目的“只欲报仇,不敢为逆”,因此在咸丰七年(1857年)、咸丰十年(1860年)九月在协同杜军粉碎清军西征后,又第二次与清招抚协议,两次招抚因清总督无诚意,才导致马如龙在咸丰十一年(1861年)九月第三次攻省,总督徐之铭等官绅只得放弃进攻,进行招抚。
在清政府的收买政策下,马如龙认为今“朝廷降旨招抚,官从和办,当知顺逆,是以从和办理”不失忠良后代,所以在同治元年(1862年)二月马如龙等人放下武器,退还城池,遣散所属各地抗清回族和疏通官道为代价,换取了官阶,马如龙被委任为临总兵,杨振鹏等人各授以参将、游击、都指挥使司、守备的官职。其后马如龙受云贵督抚徐之铭、潘铎指使,充当“以回治回”的先锋,曾多次写信和派杨振鹏、田庆余、马负图等人去大理说降杜文秀,以高官厚禄引诱。
在同治元年九月马如龙出省城到建水署元新营对参将梁士美进行报复时,同治二年一月发生武定参将马荣率军进攻昆明市,马荣指使部将杀死总督潘铎、马德新被迫出任云贵总督的“灯霄之变”,马如龙在建水闻变,迅速回师省城,将马荣逐走,马如龙由于复城有功,清廷授予云南提督,给“效勇巴图鲁”称号,从此他更死心塌地报效清廷。
同治三年(1864年)清军进剿滇东起义军马联升、马荣部。马如龙率军包围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曲靖,诱杀了起义军首领马联升、马荣,夺取了寻甸、曲靖。
同治五年(1866年)十月以马如龙为首三路“西征”清军,由于马如龙和岑毓英不和,力量分散,进军无进展。大理杜文秀起义政权由于统一了滇西,恢复了经济,有较强的实力,于同治六年(1867年)四月多路进军东征,扫清滇西、进军滇东南并包围了省城昆明市,劝说马如龙归顺,马如龙反而决心“城存则存,城亡则亡”,“首可断,志不可断”,在获悉守城部将图谋与杜文秀义军内应,则将副将合国安、参将马学林、守备马云龙等捕杀。
杜文秀起义军东征,由于各方面原因失败了。其中与马如龙策反、奋战有关,他卖命效忠清廷,得以把滇西起义军镇压下去。
因此在清廷为其立传《原任湖南提督马云峰传》中,歌颂说:“(同治)七年杜逆其婿蔡扬威、督伪大司十八人,逆党三十余万进犯省城。公与岑襄勤誓同生死,分班战守。其间大小数百战,无不亲临前敌,躬冒矢石。”“报捷到京,奉旨奖励,并赏给头品顶戴赐上方珍物。”“同治十三年到京陛见,奉旨调湖南提督,值慈禧寿辰,命赴慈宁宫听戏三日,钦赐回教肴馔,并玉如意、衣料、熏炉等物,前后召见四次,复命恭亲王亲验伤痕,写成御览。”“清光绪四年,因旧伤举发……十七年正月殁于蜀。”
纪念
是年九月二十三日,奉上谕:马如龙着照提督军营立功后病故例议恤,于云南省省城建立专祠。生平战绩令付国史馆立传,以嘉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