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艾东,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现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史系教授、硕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个人简介
赵艾东,已发表论文 10 篇;主编大学英语教材 1 册(共两本)(该套教材已被列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出版计划);参编教材 3 本;参加了“九五”、“十五”期间 国家重点图书《心理学大辞典》的编写(国内共有 400 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编写,该辞典是国内迄今收词规模最大、内容最全最新的一部心理学专科辞典)。
个人经历
学历教育:
2006/09 -2010/12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藏族历史、经济与社会发展专业康藏社会研究方向,历史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1846—1919年西方人在康区的活动研究》,导师:石硕教授。 2009/03-2009/07 元智大学交换博士生,导师:洪泉湖教授。
1989-1992 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教育系外国教育史专业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方向,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题目:《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对中国五·四前后教育的影响》,导师:任代文副教授。
1985-1989 西南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本科专业,文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21/04-至今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
2012/07-2021/04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1998/02-2012/06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2000年合校前为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外语系)讲师、副教授
主要进修、访学经历:
2014年2-4月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访问学者。
2013年9月中央党校第53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学员。
2012.11.06-2013.01.04 业余参加本校美国研究中心“the 美利坚大学 Studies Workshop”,美国富布莱特项目教授Jane Hunter培训。
2011年6月香港浸会大学文学院基督宗教研究暑期课程进修。
2008年7-8月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中国基督教史暑期课程进修。
2007年7月华中师范大学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中国基督教史暑假讲习班进修。
2006年7-8月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美国英语与文化中心(AECP)进修。
近年社会服务
2008年10月 志愿申请到对口支援的藏区单位四川康定市师专支教2周、在康定调研1周。
2013年至今 民进四川省委科技专委会委员、民进省委参政议政调研项目评审专家。
2007年至今 中国民主促进会四川大学第二届、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2006年至今 受聘为成都市妇联牵头的成都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专家。
主要科研项目
负责人,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规划一般项目“20世纪上半叶中西文化互动下的川藏地区巴塘社会变迁研究”(14BZS091)。
负责人,2014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前沿与学科交叉研究重点项目“纽华克博物馆康藏文物的史料价值与美国社会对我国康藏地区的关注”(sk2011xtcx-01qy10)。
负责人,200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规划一般项目“近代外国人在东部藏区的活动与中西文化交融研究”(09BZS026),2013年结项。
负责人,2008年度四川省社科研究规划项目“近代外国人在康区的活动研究—以1846-1918年英、美重要人士为例”(SC08B08),2011年结项。
负责人,2004年四川省教育厅立项项目(CJF04002)“现代外语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研究”,2006年结项。
参研,2008年度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民国时期康区研究的三个学术期刊的整理出版与研究”(08JJD840202,负责人:姚乐野),2010年结项。
参研,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大型藏区地方史\u003c康藏史\u003e编与研究》(10\u0026ZD110,首席专家:石硕)。
编写大学教材:
1. 主编,《通用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学生用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
2. 主编,《通用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教师用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
3. 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黎宏主编)《大学英语快速阅读(第三版)》第四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
4. 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黎宏主编)《大学英语快速阅读(第三版)》第三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
5.参编(谭昌光主编)教材《大学英语三级四级考试题库--三级考试习题集》,四川科技出版社,1995年。
6. 参编(赵冰洁等主编)高师教材《心理学》,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年。
7. 参编(何华敏等主编)高师教材《心理学题库》,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
参编其他书籍:
姚乐野主编,石硕副主编,《\u003c康藏前锋\u003e \u003c康藏研究月刊\u003e \u003c康导月刊\u003e校勘影印全本》(全14册),2011年11月,四川大学出版社。该书系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成果、教育部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民国时期康区研究的三个学术期刊的整理出版与研究”成果。全书共1311万字,本人承担其中\u003c康藏研究月刊\u003e的校勘工作及名词解释。
参译:
参加书中汉译英部分中的一个单元的翻译:四川民族研究所、日本爱知大学合作项目成果编写,李绍明主编,《四川的羌族:汶川大地震前后(1950-2009)》(汉、日、英三种文字编写),日本风响社出版,2010年。
发表论文
(未署名论文均为独著):
(一)中西文化、历史类论文:
1.《近代东、西方人在康藏地区的初遇与古伯察对汉藏关系的见证—1846年两名天主教神父由拉萨经察木多至打箭炉的押解之行》,《国际汉学》,(已录用,待发,CSSCI)。
2.《1919年前早期入藏的北美人士与中西文化交流—以其有关康藏论著在西方的影响为中心》,《西藏大学学报》,2013年2期,第77-83页。(CSSCI)
3.《1919年前传教士在中国康藏地区的活动》,载香港浸会大学等联办的“第七届近代中国基督教史(区域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区域景观下的中国基督教史研究》,香港建道神学院出版部,2013年,第573-592页。
4.赵艾东,洪泉湖,《美国传教士史德文在巴塘的活动及与康藏社会的互动》,《藏学学刊》第7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75-184页。
5.《19世纪英人古柏(Cooper)的康区考察与英国对中国西南边疆的觊觎》,载任新建、周源主编的会议论文集:《任乃强先生纪念文集—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1年,第292-307页。
6.《1846—1919年传教士在康区的活动考述》,《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第5期,第184-190页。(CSSCI)
7.赵艾东,石硕,姚乐野,《法国传教士古纯仁\u003c川滇之藏边\u003e之史料价值—兼论\u003c康藏研究月刊\u003e所载外国人对康区的记述》,《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年第10期,第26-31页。(CSSCI)
8.《唐古巴的考察与英国对中国西南边疆的觊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0年,第4期,第92-101页。(CSSCI)
9.《从西方文献看19世纪下半叶中国内地会在康区的活动及与康藏社会的互动》,《西藏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第96-103页。(CSSCI)
10.《美国传教士史德文在1917~1918年康藏纠纷中的活动与角色》,《西藏研究》2008年第6期。(CSSCI)
11.《二十世纪初美国传教士史德文在康区打箭炉的医疗活动》,《中国藏学》,2008年第3期。(CSSCI)
12.《从公开法会的布施看民国时期拉卜楞社区内部的关系》,《藏学学刊》第6辑,成都市: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70-177页。
13.《美国传教士史德文在1917~1918年康藏纠纷中的活动与角色》,该文在第16届世界人类学和民族学大会藏彝走廊专题会议上宣读,载会议论文集《藏彝走廊:文化多样性、族际互动与发展》(袁晓文主编),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年,第170-185页。
(二)英语教学法、教育教学心理类论文
学术成果、教学等获奖
参编《〈康藏前锋〉、〈康藏研究月刊〉、〈康导月刊〉校勘影印全本》(共14册),(第一完成人: 姚乐野;本人排名第四),获2012年四川省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被学生推选为2007-2008、2006-2007年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十佳优秀教师。
2008、2007、2005、2003、2002年度 四川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奖。
2001-2006年度中国民主促进会成都市委员会颁发的优秀会员奖。
2000-2002年度四川大学优秀教师二等奖。
英文书在美出版:
赵艾东,朱晓陵:Far, Far Away in Remote Eastern Tibet: The Story of the American Doctor Albert Shelton and His Colleagues from the Disciples of Christ 1903-1950, San. Louis, USA: Lucas Park Books, June 2014.
该书简介:我与朱晓陵博士在美国基督会档案馆发现了一些极为珍贵的老照片,经共同努力,这部英文历史图文集问世。书中含460余幅老照片,绝大多数为1950年前长期生活在康藏的基督会传教士拍摄。部分照片有拍摄者的签名,部分老照片具有独特性,连同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与历史首次展现在公众面前。无论是从拍摄的时间跨度(1903-1950),还是从所反映历史的真实性、生动性、丰富性看,这些照片汇集起来所体现的独特的史料与学术价值都是其它现有相关书籍无法取代的。这也是丰富的老照片与文字记述互为结合、生动地反映基督会史德文医生及其同事在东部藏区的活动及与当地社会互动的一部作品。同时,经对老照片及其背后史料和史实的深度挖掘、多方考证,该书还反映了20世纪上半叶康藏地区西方文化与藏、汉文化交织的历史以及巴塘县、康定市、雅鲁藏布江、理塘县、德格县、白玉县、甘孜藏族自治州、西藏芒康和昌都、青海玉树、云南德钦等康藏十余地生动的历史场面。总之,该书跨越民族、文化、宗教,从一个独特的视角丰富了中西文化交流史、中美关系史、中国基督教史、近代康藏史的研究,并为多个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史料。2014年《环球时报》公益基金会与卡特中心(为35周年前中美建交时的美国总统卡特及其夫人创建)共同主办“首届中美青年学者论坛”。因该书展现了中美历史上有价值的东西,故特邀我与合著者参会并围绕该书做了演讲。
因合著者朱晓陵博士还协助发掘了有关1937年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史料与照片等,美国基督会传教士不仅见证了康藏历史,也见证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故在中国中央电视台与江苏电视台合拍并于2014年12月首次播出的5集历史纪录片《1937南京记忆》第2集里,也出现了朱博士协助拍摄组查找史料等所做的努力以及我们这本书的画面。总之,“学术研究能有社会责任感,其意义便更大。”
主要学术会议与交流、调研等
2014年11月于福州参加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与福建师范大学中国基督教研究中心联办“全球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与世界基督教国际研讨会”。
2014年9月西安市 《环球时报》公益基金会与卡特中心共同主办的“首届中美青年学者论坛”(学术支持单位:美国Clemson University Center for China Studies,承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2014年6月于美国Atlanta等地参加会议,期间与朱晓陵博士合著的英文书在美出版。
2014年5月于复旦大学参加第六届东亚文化交涉学会年会。
2013年11月参加本校美国研究中心中国和美国的西南区域比较研究国际学术会。
2013年7-8月于美国访学、调研。
2013年5月于香港城市大学参加第五届东亚文化交涉学会年会。
2012年12月参加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19世纪的东亚与美国—纪念卫三畏诞生2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2年10月参加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基督教文字传媒与中国近代社会学术研讨会。
2012年7-8月于耶鲁大学、纽华克、纳什维尔等地访学、调研。
2011年6月参加香港特别行政区浸会大学近代史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办“第七届近代中国基督教史(区域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入选会议论文集,2013年在香港出版。
2010年12月参加北京第三届天主教研究青年学者论坛。
2010年参加兰州大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心“边缘与多元:近代以来甘宁青地区的中西文化交流—以基督教的传播为中心”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9年8月参加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等联办“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
2009年8月参加昆明市“第16届世界人类学和民族学大会”。
2009年7月参加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中西文化交流中心青年学者论坛。
2009年7月参加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所与美国东亚学会联办“多重亚洲观点”国际研讨会。
2010年7-8月赴拉萨市和日喀则等地、四川甘孜藏区康定、巴塘县等地调研。
参考资料
赵艾东.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24-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