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蕊木(拉丁学名:Kopsia hainanensis Tsiang),直立灌木,高约2米,除花外,全株无毛;小枝灰白色,具皮孔。
叶椭圆状长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5-13.5厘米,宽1-4.5厘米,顶端短渐尖而钝头或偶有微缺,基部楔形,叶面具光泽,深绿色,叶背淡绿色,边缘浅波状;侧脉每边20条以上,在叶背明显凸起。
聚伞花序顶生,稀腋生,着花6-7朵;总花梗长约1厘米;苞片阔卵形,长约2毫米;萼片卵圆形,长约1.5毫米,宽约1毫米,钝头,两面无毛,仅边缘具睫毛;花冠白色,花冠筒长2.3厘米,直径1毫米(顶端膨大处直径2毫米),外面无毛,内面被疏柔毛,顶端裂片长圆形,钝或急尖;雄蕊着生在冠筒近顶部,花丝短;花盘舌状片2枚,与心皮互生,比心皮短或等长;子房由2枚离生心皮所组成,无毛,花柱细长,柱头加厚。核果近椭圆形,灰褐色,长2.1厘米,直径1厘米,顶端急尖,基部圆。
花期4-12月,果期冬季至明年春季。
产于海南省。
形态特征
直立灌木,高约2米,除花外,全株无毛;小枝灰白色,具皮孔。叶椭圆状长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5-13.5厘米,宽1-4.5厘米,顶端短渐尖而钝头或偶有微缺,基部楔形,叶面具光泽,深绿色,叶背淡绿色,边缘浅波状;侧脉每边20条以上,在叶背明显凸起。聚伞花序顶生,稀腋生,着花6-7朵;总花梗长约1厘米;苞片阔卵形,长约2毫米;萼片卵圆形,长约1.5毫米,宽约1毫米,钝头,两面无毛,仅边缘具睫毛;花冠白色,花冠筒长2.3厘米,直径1毫米(顶端膨大处直径2毫米),外面无毛,内面被疏柔毛,顶端裂片长圆形,钝或急尖;雄蕊着生在冠筒近顶部,花丝短;花盘舌状片2枚,与心皮互生,比心皮短或等长;子房由2枚离生心皮所组成,无毛,花柱细长,柱头加厚。核果近椭圆形,灰褐色,长2.1厘米,直径1厘米,顶端急尖,基部圆。花期4-12月,果期冬季至来年春季。
分布范围
主要价值
【药 名】:海南蕊木
【拼 音】:HAINANRUIMU
【来 源】:为夹竹桃科植物海南蕊木的果、叶、树皮。
【功 效】:舒筋活络、解毒止痛、利水消肿。
【主 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骨痛、四肢麻木、筋脉拘紧、风湿病、咽喉肿痛、水肿、小便不利。
【性味归经】:辛、苦,温,有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一3克。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岛。
【拉丁名】:海南蕊木Kopsia hainanemsis Tsiang
【考 证】:始载于《海南植物志》。
【中药化学成分】:本品根中含单吲类生物碱:狗牙花碱、海内宁碱、它勃水甘草宁(tabersonine)、 11 一甲氧基它勃宁(11一methonytabersomine)、斯坎丁(Scandine)、蕊木宁(Kopsinine)、 N一甲氧基一羰基一11、 12一次甲二氧基柯蒲那林(N一methoxycarbouyl一11、 12 一methylendioxyopsinaline)等;此外还含有双吲哚碱如云南蕊木碱(Kopsoffine)、去甲基扑里木亭(nor-pleiomutine)等。叶上除含上述生物碱外,还含( )一19、 20 二氢康独长品((十)一19、20 dihydrocandylocarpine )及其氧化物((十)一19、20 一dihydrocandylocarpine N一oxide)、蕊木宁及其氧化物(Kopsinine N一oxide)等。
参考资料
海南蕊木.www.yongyao.net.2011-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