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润生,湖北武汉人,1963年3月生,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原工学院硕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原工学院研究生处处长,中原工学院学位委员会秘书长;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原工学院“企业管理”省级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商学院访问学者。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成组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副总干事,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技术与创新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河南航天金穗电子有限公司等近10家企业的高级顾问。

所属学科

管理学

研究方向

1. 技术与创新管理 2. 知识管理 3. 产品服务化管理4. 知识产权战略管理

主要研究成果

(1)主持完成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671111),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

(2)主持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1项(2008GXQ6D163);

(3)主持河南省软科学招标项目1项,主持省、市级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近10项;

(4)主持企业委托的管理咨询项目近10项;

(5)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壹等奖1项(排名第5)、河南省级科技进步奖贰等奖2项(排名第1、第4)、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第1),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壹等奖2项(排名第1、第2),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排名第1),以及河南省教育厅社科成果一等奖、郑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排名均为第1);

(6)2000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在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学部认定的管理学重要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2部;

(7)获2007年度“全国专利运用与产业化优秀工作者”(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2005年度“河南省专利先进工作者”(河南省知识产权局授予);

相关论文和论著

【1】Changlin Wang, Runsheng Fang , Kyungsoo Park, Yuqiang Feng, Zhenhua Lu, Yonghao Cui.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Security and Adoption of Mobile Government: An Empirical Research [J]. Advances in information Sciences and Service Sciences (AISS),2012,4(6): 234-244.

【2】Runsheng Fang, Dongshu Fang, Pengfei Guo, Yaofeng Li, Zhenhua Lu. Motivation to Mergers and Acquisition of High Technology Firms: Grounded in Integration Theory of Resources and Capabilities[C].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管理学 Sciences, 2011: 286-289.

【3】王鹏举,方润生. 影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复制比各因素权重的评价分析[J]. 首都教育学报,2012,6(3):10-12.

【4】熊壮,方润生,杨华。硕士生学位论文复制比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4):40-45

【5】Changling Wang, Zhenhua Lu, Yuqiang Feng, Runsheng Fang. M-Government use: technology, context and environment determinants[C].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管理学 Sciences, 2011:290-293.

【6】Zhenhua Lu, Yuqiang Feng, Changling Wang, Runsheng Fang. E-Government Satisfaction: A Conceptual Model[C].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Sciences, 2011: 298-300.

【7】Yingmei Wei, Runsheng Fang, Yuqiang Feng. The RCA Index Comparison of Five Countries: The Analysis of Potential Impact upon Chinese Tourism Export and E-tourism Services’ Trade[C]. 2011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2011: 5242-5245.

【8】FANG Run-sheng, WANG Ling-ling, WU Jing-wen, Lu Zhen-hua. The effects of manufacturing capability, innovative capacity and their interaction on the firm’s market 表演[C]. E-Business and E-Government(ICEE),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2011:9137-9140.

【9】Yunxia Ren, Runsheng Fang. The cost-over turning model of the loader problem[C].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1:1396-1398.

【10】王长林陆振华,冯玉强,方润生。后采纳阶段移动政务的持续使用——基于任务-技术匹配理论的实证分析[J].情报杂志,2011,30(10):189-193.

【11】陆振华,方润生,冯玉强,王长林。基于知识特征的冗余资源的转化利用机制[J].中原工学院学报,2011,22(3):14-17.

【12】陆振华,王长林,冯玉强,方润生. 基于多维分析的IS 成功研究的现状及特征[J].图书馆学刊, 2011(9):126-129.

【13】Runsheng Fang, Lingling Wang, Changlin Wang, Zhenhua Lu. Source and Characteristic of Different Slack Resource: 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Decision-Making Perspective[C].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Product, E-Service and E-Entertainment, 2010:1-6.

【14】Changlin Wang, Yuqiang Feng, Zhenhua Lu, Runsheng Fang. Why So Many People Use M-commerce: An Task/Technology Fit Analysis[C].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0: 312-315.

【15】钟和平,张旭梅,方润生,王志敏,杨卫平。冗余资源配置条件下的企业技术创新激励合约研究[J].管理学报,2010,7(2):204-211.

【16】方润生,任云霞,王世英。用对偶单纯形算法解装卸工问题[J].山西大学学报,2010,33(4): 519-524.

【17】张静娴,方润生。影响高校技术知识向企业扩散的因素:基于能力视角的研究述评[J].中原工学院学报,2010,21(6): 27-33.

【18】文青,方润生。影响高校技术知识向企业转移的主要因素研究[J].中原工学院学报,2010,21(6): 34-41.

【19】方润生,刘丽,魏代俊,方菲。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阶段及其政策特征分析[J].中原工学院学报,2010,21(6):48-51.

【20】方润生,王玲玲。基于知识的可见度及系统化程度的能力二维分析[J].中原工学院学报,2010,21(5):14-17.

【21】方润生, 陆振华, 王长林, 冯玉强. 不同类型冗余资源的来源及其特征—基于决策方式视角的实证分析[J]. 预测,2009,28(5): 59-64.

【22】方润生,王玲玲。个人隐性知识的形成特征对隐性知识转移和分享的影响[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9,20(5):4-9.

【23】王玲玲,方润生。产品研发过程中不同类型企业能力的相互关系研究[J]. 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2009,26(4):19-25.

【24】林向红, 方润生, 孙连键 基于组织内部权力视角的技术创新推进能力及其构建[J]. 经济经纬,2009(1):91-94.

【25】钟和平,张旭梅,方润生。人力资源冗余与技术创新的关系[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4):134-137.

【26】钟和平,张旭梅,方润生。人力资源冗余与企业绩效的关系[J].商业研究,2009(10):64-67.

【27】钟和平, 张旭梅, 方润生. 企业的冗余程度与基于冗余的技术创新激励和约[J]. 管理学报,2009, 23(1): 41-46.

【28】钟和平, 张旭梅, 方润生. 财务冗余与企业绩效的关系[J].管理现代化, 2008(5): 31-33.

【29】高爆弹ping Zhong, Run-sheng Fang, Xiong-yi Li, Lian-jian Sun, Xin-qing Sun.Human Resource Slack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Henan Province in China[C].2008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Services and Knowledge Managemnt,IEEE,2008(Ei Compendex收录).

【30】He-ping Zhong, Run-sheng Fang, Lian-jian Sun, Xin-qing Sun. Human Resource Slack and 表演: Evidence from Henan Province in China[C].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管理学 England:World Academic Union,2008(ISTP收录).

【31】武静雯,方润生. 产品服务化研究的现状、问题与未来研究的思路[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 2008,4(3):14-17.

【32】方润生, 孙连键。河南省重点产业集群的主要特征分析[J]. 中原工学院学报, 2008, 19(5): 15-20.

【33】方润生, 王长林. 组织冗余理论研究综述[J]. 中原工学院学报, 2008, 19(3): 13-18.

【34】方润生,王长林 企业决策方式与组织冗余之间的关系[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8, 20(5): 47-51.

【35】武静雯, 方润生. 国内外关于高校技术知识向企业转移的研究综述[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9(3):88-90.

【36】李垣,李西垚,方润生。影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内部因素分析[J].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2007,24(1): 9-12.

【37】李垣,张宸璐,方润生。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因素研究[J].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2007,24(2):7-11.

【38】李垣, 刘衡, 方润生. 外部因素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J]. 统计与决策, 2007(20): 46-48.

【39】方润生。从约克大学的科研管理体系看加拿大大学的科研管理工作[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18(5):129-133.

【40】王长林,方润生。企业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特征分析[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6,17(2):5-8.

【41】方润生, 王长林. 河南省重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原工学院学报, 2006, 17(6): 1-4.

【42】方润生,王长林. 河南省重点企业技术创新的特征分析[J]. 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2006(4):15-17.

【43】方润生。资源和能力的整合:一种新的企业竞争优势形成观[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5,17(6):21-28.

【44】方润生, 李雄诒。组织冗余的利用对中国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J].管理工程学报, 2005 ,19(3):15-20.

【45】方润生. 资源和能力整合:一种新的企业竞争优势形成观[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5(5):21-28.

【46】方润生. 基于能力的理论及其局限性[J]. 科研管理,2004,25(4):134-139.

【47】方润生, 李雄诒 基于资源的理论及其局限性[J]. 预 测,2004,23(6):21-27.

【48】方润生. 企业非正式制度下创新行为的形成机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6):42-44.

【49】龚毅,方润生。企业内部控制方式对企业创新选择的影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9):90-92.

【50】方润生. 企业的冗余资源及其有限理性来源观[J].经济经纬, 2004(4): 92-95.

【51】方润生, 李垣。基于关系的资源与企业资源获取行为的创租机制[J].预测, 2003, 22 (2):33-38.

【52】方润生, 龚毅. 企业的冗余资源及其潜在价值[J]. 经济经纬,2003(6):85-87.

【53】方润生. 企业内部行为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与创新[J]. 科学学研究, 2003, 21(1):101-106.

【54】方润生. 企业官方与非官方活动的关系及其竞争优势[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 20(7):22-24.

【55】龚毅,方润生。企业正式制度安排下行为主体间的关系与创新激励[J].科学学研究,2003, 21: 202-205.

【56】宋宇,方润生。企业家才能及其诱导机制探讨[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03,16(1):40-43.

【57】刘益,方润生.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bsorbed Slack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J]. 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 2003,20(2):40-48.

【58】方润生, 李垣,冯进路. 管理层人力资本结构的变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J]. 科研管理,2002,23(6):93-99(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工业企业管理》2003年第3期全文收录).

【59】方润生, 李垣. 基于价值网络的企业产出优势:特点与构成[J]. 科研管理, 2002, 23(2):127-133.

【60】方润生, 李垣, 徐强 国企高层人事变动:实现企业战略和业绩变化的一种重要来源[J]. 预测,2002,21(5):4-10.

【61】方润生, 李垣 企业关键资源及其形成与配置机制[J]. 南开管理评论, 2001, 4(4):6-10.

【62】方润生, 李垣. New restructuring model for Chinese M\u0026S SOEs: A case of executive holding major capital stock. Journal of Dong Hua University, 2002, 19(4):146-149.

【63】FANG, R. Top 管理学 turnover: A source of implementing strategic change and 表演 improvement for M\u0026L SOEs in inland regions of China. USA—China Business Review, 2002 (4 ):66-76.

【64】方润生, 李垣. 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内部行为主体的特点及互动机制[J]. 南开管理评论,2002,5(1):9-13.

【65】方润生,李垣。基于价值网络的科技期刊价值创造机制[J].编辑学报,2002,14(4):244-246.

【66】方润生,李垣。基于价值网络的企业产出优势:特点与构成[J].科研管理,2002,23(2):127-133.

【67】袁卫,方润生。我国上市公司外部治理的功能缺陷及完善途径[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02,16(2):158-16.

【68】李朝民,方润生。中国利率市场化问题探讨[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2,16(1):44-47.

方润生,李垣。中小型国企重组新模式——一个经营者持大股的案例[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2,22(1): 34-37.

【69】方润生,李垣. 企业关键资源有效配置的循环型模式[J]. 经济经纬,2000(6):30-33.(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心《工业企业管理》2001年第1期全文收录)

【70】方润生。从利己理性到道德理性——网络时代社会和谐发展的经济学假设[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0,1(2):29-31.

【71】方润生。跟随创新:当前我国开发应用软件企业的创新战略[J].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2001,12(2):38-40.

【72】方润生。科技期刊的有效信息量:评价的量化指标[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1,12(4):263-265.

【73】方润生。基于行政区与经济区关系整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J].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2000,11(1):16-19.

【74】方润生。科技期刊订刊收入:基于读者需求的一个量化指标[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0,11(5):295-298.

出版的专著:

(1)方润生. 企业的冗余资源与技术创新.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2)李垣,方润生,刘益,杨建君 企业的治理结构与创新行为选择. 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