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压西,容县石头镇石塘村人,原名凌琼德,字剑南。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参事室参事。
1969年12月9日,凌压西在南宁市去世,享年79岁。
人物生平
凌压西幼时家境贫穷,一家十口人仅有八分田及山地两块,生活十分困难。12岁时曾为族中的富户看牛,积得些少工钱补助家庭生活。
1899年起入私塾读书六年,1910年至1911年在容县水上里福山小学读高小,1913年在容县立中学读书。
1918年参加湘粤桂联军,任卫队第一营第二连准尉司务长,次年升少尉排长。
1920年至1921年入广西陆军讲武堂受训,毕业后升调广西陆军第一师第二营连中尉排长。
1922调升广西警备军第七路司令部上尉副官。
1924年充任广西讨贼军第二纵队第一营第二连上尉连长。
1925年,升任广西游击军第四路司令部少校参谋。
1926年调任广西讨贼军第二纵队第一营少校营长。
1928年升中校营长。
1929年冬,黄绍竑率领的桂军和张发奎的第四军在北流市与粤军激战时,凌压西任桂军督战官督战。
1930年5月,新桂系部队倾巢入湘,协同北方阎锡山、冯玉祥联合反蒋。蒋介石得知桂军后方空虚,命令滇军入桂进攻桂军后方,以牵制桂军北上。滇军统帅龙云派卢汉为总指挥出兵围攻南宁市,桂军以韦云淞为防守司令固守南宁。凌压西时任韦云淞部独立营营长,先是率兵固守镇守炮台,后调进城内防守东门至北门一带。在桂军出城追击滇军战斗中,凌压西身先士率,英勇杀敌,不幸被敌击断右臂,但仍坚持战斗。此役结束凌压西因功升任韦淞第四十五师一三四团上校团长。
1933年5月凌压西团被调往江西归第四十师师长王赞斌指挥“围剿”中国工农红军。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凌压西奉第五路军总令部命令,升任陆军第一七六师副师长兼第五二六旅旅长,同年9月即率部北上抗日,参加了淞沪会战、浙、徐蚌及武汉外围战役。
1938年春夏间,广西新组建八十四军,覃连芳任军长。下辖一八八、一八九师,凌压西被从安徽抗日前线调回升任第一八九师师长。辖一一0五、一一0六、一一0七三个团。凌到任后开赴武昌转大冶市,防堵由浙赣路北犯的日军,巩固武汉外围。接着调往湖北黄海县堵击日军。八月下旬在大洋庙山口与日军激烈战斗,日军集团中全力连续六昼夜向凌师阵地进攻,企图夺取据点,但凌压西指挥将士顽强拼搏,使日军未能得逞。不料战至第五个晚上,一一0六团团长黄伯铭被敌机轰炸吓破胆,连夜将全团撤离战线躲进山沟。战事结束后军长覃连芳令凌压西黄伯铭就地正法。
1938年10月间,第八十四军开往湖北随县,并整编军队,凌压西师整编为四个团,整编甫毕,日军藤田第三师团约七八千人,向凌师阵地七里岗等猛扑,并以飞机及榴弹炮轰击,企图一鼓作气把凌师击溃进占襄樊。不料凌师士气旺盛,击退了日军连续数昼夜的凶狠进攻,并以游击方式经常夜袭日军据点,俘获日军,为我军固守随县6个奠定基础。
1940年5月,任第84军中将副军长兼189师师长,率部参加枣宜会战。此间,八十四军集结枣阳县,抗日战争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命令着就枣阳城郊占领阵地,拒止西进之敌。日军以坦克、步、骑、炮兵联合向我方阵地攻击,火力凶猛,战斗惨烈,一七三师师长钟毅不幸身亡。凌压西率部在石板镇一带消灭日骑兵1000多人,获“铁板道人”称号。
1941年,凌压西以副军长调兼广西龙师管区司令。
1944年,凌压西因对国民党中央兵役署的措施不满,愤然辞去副军长及邕龙师管区司令职务,在南宁市闲居近一年,决心不再出来,但不久由于好友石化龙函电交催,于1945年复出任抗日战争第五战区中将兵站副监。同年4月调充陕西安康警备司令。抗战胜利,国民党中央改调凌压西任中央军委参议,但凌既不到南京国民党中央军委报到,也不随五战区司令李宗仁去北平行辕,而是当即携家眷回到柳州市闲居,一住两年,日常从事灌园种菜等劳动。
1948年1月,接广西省政府命令调百然任广西省第五行政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同年12月,因不满省府及省保安司令的掣肘,特别是不满中统特务的横行迫害,遂第三次辞职,回南宁市闲居。
南宁解放前夕,桂绥署主任李品仙邀其同机飞往香港特别行政区,但他谢绝,决意留在南宁。后受中共南宁市工作委员会邀请,协助解放南宁的准备工作,并将其私有的子弹交给工委,还资助地下工委一些活动经费。
南宁解放后,1950年至1958年凌压西经营南宁市弱和陶瓷店。
1950年后,凌压西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参事室参事,被选为南宁市一、二、三届市人民代表和市政协委员。
1956年公私合营后任经理。
1958年凌压西调入南宁市政协机关担任专职驻会常务委员。
人物逝世
1969年12月9日,凌压西在南宁市去世,享年79岁。
参考资料
容县各界助建凌压西将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实.榆林新闻网.2023-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