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弹炮(英文:howitzer)是指管较短、 弹道较弯曲的火炮。主要用于歼灭、压制有生力量,摧毁技术兵器,破坏建筑工程等。
榴弹炮因榴弹而得名,英国人在16世纪中期发明了一种球形炮弹,其内部装有很多小金属弹丸,就像是多籽的石榴,由此得名榴弹,而发射榴弹的火炮自然叫榴弹炮。17世纪,欧洲把使用大射角发射爆炸弹的短管火炮统称为“榴弹炮”。
榴弹炮通过改变弹药或改变射角而获得不同的弹道和不同的射程,适合射击水平目标和隐蔽物后的目标,破坏工程设施,压制技术兵器和有生力量。
榴弹炮中的牵引式榴弹炮,可以通过大型、重型运输设备云来进行战略、战役机动,生产成本低的优点,可以大量装备军队;安装在车辆底盘上的火炮叫作自行式榴弹炮,能够边行驶边射击,机动性好。自行式榴弹炮有轮式自行榴弹炮和履带式自行榴弹炮。现代榴弹炮的是39倍、45倍乃至52倍口径。射角—般是0~45度,最高能达到75度。因为弹丸的落角较大,故其爆破和杀伤效果较好。此外,现代榴弹使用变装药之后,利于在更大的纵深范围内进行火力机动。
代表武器包括PLZ52榴弹炮、韩国K9式自行榴弹炮、日本99式自行榴弹炮。
发展历程
诞生背景
在中国象棋中,就有个棋子称为“”,其威力巨大,但是在吃子时,“56”与被吃子之间需隔一个棋子(该棋子称为“砲架”)。汉语的“砸”便是古汉语动词“抛”的名词形式。起初“砸”就用于指抛石机。公元前5世纪,中国就发明了抛石机。
13世纪中叶,火炮技术传入欧洲。欧洲的化学家对其加以发明改造,工程师们则进一步利用火炮技术制造了新的武器,化学家将硫、木炭、硝石混合制成发射药。最初的火器,是利用火花引燃火药。火药爆炸产生冲击波,从而摧毁周围物体。当然,也可以用火药引燃周围的可燃物。工程师们意识到,在一个密闭的狭小空间中点燃火药产生较小的爆炸,可以实现炮弹的发射。欧洲在14世纪上半叶研制出一种发射石弹的短粗身管火炮一一臼炮。15世纪,伽利略·伽利莱等科学家得出弹丸飞行的轨迹是抛物线形这一正确结论,弹道学开始得到应用,为炮兵学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此时的火炮都是滑膛炮——炮管的内膛是光溜溜的,便于炮弹从炮口装进、射出。
16世纪,欧洲人已经掌握了一些现代物理学知识,知道快速自旋的东西能保持稳定,旋转轴始终指向一个固定方向,不会轻易改变。可以在枪膛、炮膛内刻上旋转的槽线,卡住弹丸,发射时弹丸前进,同时顺着槽线旋转发射。此时,中国的发射药和火器沿着丝绸之路西传之后,在战争频繁和手工业发达的欧洲得到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创造了空前的生产力,同时也推动火炮在结构上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16世纪中叶,欧洲出现了口径较小的青铜长管炮和熟铁锻成的长管炮,代替了以前的臼炮。16世纪末,出现了将子弹或金属碎片装在铁筒内制成的霰弹,用于杀伤人马。1600年前后,一些国家开始用药包式发射药,提高了发射速度和射击精度。
发展历程
1697年,欧洲用装满发射药的管子代替点火孔内的散装火药,简化了瞄准和装填过程。17世纪末,火炮已发展为弹道低伸平直的加农炮和弹道弯曲的榴弹炮两大主类。
1846年,意大利造出全新的火炮——后装螺旋线膛炮,它发射一种前端锥形、后段圆柱形的炮弹,最大射程5千米,最难得的是,打到这么远距离时,它的方向偏差不到5米。
第一次世界大战出现各种新型号,身管长达到15~22倍口径,最大射角45度的榴弹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榴弹炮发展很快,有代表性的如美国的M101式105毫米榴弹炮。
进入20世纪,现代榴弹炮的口径是39倍、45倍52倍。现代榴弹炮的射角也更大了,—般是0~45度,最高能达到75度。因为弹丸的落角较大,故其爆破和杀伤效果较好。此外,现代榴弹使用变装药之后,利于在更大的纵深范围内进行火力机动。此外,也出现 加农榴弹炮,是一种兼有加农炮和榴弹炮弹道特性的火炮,简称“加榴炮”。用大号装药和小射角射击时,其弹道低伸,性能接近加农炮,可执行加农炮的射击任务:用小号装药和大射角射击时,其弹道较弯曲,性能接近榴弹炮,可执行榴弹炮的射击任务。由于加榴炮具有平射和曲射两种性能,所以它在战术上的适应性明显优于其他火炮。
80年代初,美国开始研究机器人榴弹炮(又称综合灵巧火炮)为了实现静止射击无人操作,设计了一个专用炮尾,以感应电流点火。有一套机器人弹药输送和装填系统,炮弹立放,装弹机械悬臂有抓弹手能将炮弹输送到自动装弹机上,自动装弹机有快速装弹机构,能在射角70度时10秒内装3发炮弹。
2023年11月,在2023伦敦国际防务装备展上,斯洛伐克防务企业康斯特拉克塔防务公司展出的新型BIA 6×6 155毫米自行榴弹炮。
名称由来
16世纪中期,英国人发明了一种球形炮弹,其内部装有很多小金属弹丸,就像是多籽的石榴,由此得名榴弹,而发射榴弹的火炮自然叫榴弹炮。
技术特点
基本设计
榴弹炮是指管较短、 弹道较弯曲的火炮。榴弹炮是曲射炮,它的弹道比较弯曲,射程较近。适宜于射击隐蔽目标和面目标。由于榴弹炮弹道弯曲,弹丸的落角也就比较大,即弹丸能以比较接近于沿铅垂方向落下,因而弹片能比较均匀地飞向四方,这对于射击成群分布的目标,比较有利。部署方式可分为空运、牵引、自行方式进行部署。
安装在车辆底盘上的火炮叫作自行式榴弹炮,能够边行驶边射击,机动性好。有的榴弹炮配备了观瞄系统,包括周视间接瞄准镜、昼/夜直接瞄准镜等。
弹丸
一般来说,线膛火炮配用的高爆弹采用旋转稳定方式,滑膛火炮配用的榴弹则采用尾翼稳定方式。榴弹的外形为回转体,由弹头部、圆柱部和弹尾部三部分组成。远程榴弹是大口径自行压制火炮的主要弹种,远程榴弹包括底凹榴弹、枣核形榴弹、底排弹。适于射击水平目标。通常配用杀伤弹、爆破弹、碎甲弹或特种弹。
弹道设计
根据榴弹炮的特点,为了保证最小号装药在膛内燃烧完毕,通常采用薄发射药和厚火药组成的混合装药。榴弹炮的弹道设计较复杂。必须解决榴弹炮的全装药设计、最小号装药设计和中间号装药设计等问题。一般包括下列三个步骤。
全装药设计
榴弹炮全装药设计的任务,是根据对火炮最大射程的要求和外弹道设计给定的口径、弹丸重量及全装药的初速,设计出火炮的构造诸元和全装药的装填条件。
最小号装药设计
榴弹炮最小号装药设计就是在所确定的火炮构造诸元条件下,计算出满足最小号装药初速要求的装填条件。
中间号装药设计
榴弹炮中间号装药设计是根据弹道原理所确定的初速分,求出相应的中间号装药的装药质量。由射击结果表明,初速与混合装药量之间的关系接近线性关系。
弹片威力
榴弹炮发射的主要弹种是榴弹。榴弹是靠爆炸后产生的弹片来杀伤敌人的。大量的实验证明,榴弹爆炸弹片飞散开的时候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弹片可以分成三簇:一簇向前,一簇向后,一簇成扇面形向弹丸的四周散开。
观瞄系统
周视瞄准镜由可旋转的上镜体、立柱式下镜体、接目镜、方向转螺、俯仰转螺以及分化显示和照明装置等主要部件组成。立柱镜体为特有的升降结构,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使用的上镜体处于收缩状态。瞄准手如果需要通过周视瞄准镜手动瞄准,就将立柱镜体伸展,上镜体从炮塔顶部活动开口伸出炮塔。
直接瞄准镜具备紧急情况下直瞄射击能力,需要配备光学直接瞄准镜。与用于手动瞄准的周视瞄准镜相比,直接瞄准镜使用概率要更大一些。潜望式物镜上镜体安装在炮塔侧面右前方位置,瞄准镜主体为肘节式结构,和炮塔纵向呈一定夹角安装,瞄准镜尾部是昼/夜两用单目镜。
型号类别
类型分类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研制成的各种新型榴弹炮,一般将榴弹炮类型分四种。
M777榴弹炮,口径30~125毫米,有牵引和自行两种,主要用作步兵和炮兵武器,山炮亦属于此类。
中型榴弹炮,口径126~ 200毫米,有牵引和自行两种。
重型榴弹炮,口径在200毫米以上,有牵引和自行两种。
驮载榴弹炮,主要由牲畜驮载或空降用,也可作为牵引炮使用。
部署方式
榴弹炮中的牵引式榴弹炮,可以通过大型、重型运输设备云来进行战略、战役机动,生产成本低的优点,可以大量装备军队。
安装在车辆底盘上的火炮叫作自行式榴弹炮,能够边行驶边射击,机动性好。自行式榴弹炮有轮式自行榴弹炮和履带式自行榴弹炮。现在,世界上的榴弹炮正朝着自行化方向发展。以美军为例,除了轻型部队仍装备牵引式榴弹炮,其余部队几乎都换上了自行式榴弹炮。
典型型号
BIA 6×6 155毫米自行榴弹炮
BIA 6×6 155毫米自行榴弹炮是康斯特拉克塔防务公司2023年11月展示的武器装备。BIA 6×6 155毫米自行榴弹炮采用52倍径155毫米身管,水平射角45°,仰角范围-3.5°到+75°。该炮拥有多种瞄准模式,在自动模式下,可实现第一分钟5发的射速,持续射速为13发/3分钟。在手动模式下,该炮射速为2发/分钟。发射普通炮弹时,该炮的最大射程为39千米;发射火箭增程弹时,最大射程为50千米。该炮可进行单发、快速连射、可编程间隔射击,还可以进行多发同时弹着射击。此外,BIA 6×6 155毫米自行榴弹炮配备自动装弹机,能够在炮管的任意仰角下实现自动装填。BIA 6×6 155毫米自行榴弹炮乘员3至5人,炮身左侧安装光电瞄具,右侧安装炮口初速雷达,车上配备惯性/GPS导航设备和C4I信息系统等,获取的所有目标信息由车载火控系统集成后在车长、炮长终端显示,通过一键操作完成射击流程。
2S35自行榴弹炮
俄罗斯2S35自行榴弹炮公开亮相于2015年5月9日的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的阅兵式上。该自行榴弹炮采用无人炮塔,拥有一个全自动弹药搬运装卸系统,自动水平极高,这样的设计能提高开火速度,提高战斗反应速度,减少系统故障率,火炮和乘员分隔的设计,更能够减少战斗人员损伤。2S35自行榴弹炮战斗重量55吨;一台柴油发动机提供了整车的动力,领行驶速度达到了60公里/小时;续航里程达到500公里;主要武器为一门52倍2A88线膛炮榴弹炮,弹药基数为50-70发多种类型炮弹。
M109A6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
美国M109A6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是美国军队炮兵的主炮,美国M109式自行火炮的最新改进型。与原型相比,加长了身管,增大了射程,采用半自动装填机构,增加弹药携行量。配有自动火控计算机和车辆定位定向装置,可独立实施射击。系统反应能力、生存能力、系统可靠性和弹药的终点效应均比原型有大幅度提高,具备了新型自主式火炮的特点。美国M109A6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战斗全重28.350吨;采用功率增加到440马力(约323千瓦)的DDEC 8V71T发动机,最大行驶速度55公里/小时,最大行程283公里;主要武装为一门M109自走炮A6PIM(PIM的含义是游侠集成管理项目)自行榴弹炮,最大射速8发/分钟,弹药基数60发。
PLZ52榴弹炮
2012年10月22日,中国北方工业公司(NORINCO)公布了最新式PLZ52型155毫米52倍口径自行火炮的细节。PLZ52自行榴弹炮总重43吨,PLZ52采用了新的柴油发动机,在分钟转速为2300转时输出功率1000马力,搭配全自动变速器,最大公路行驶时速65千米,最大行驶里程450千米。驾驶员和发动机舱在炮塔前部,全封闭式炮塔在后部。
日本99式自行榴弹炮
1999年,日本军方研制出了99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从2002年开始,它便全面取代了风光-时的75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成为日本陆上自卫队炮兵的主要装备之一。
SFH18式榴弹炮
SFHI8榴弹炮是德国20世纪20年代后期在SFH13榴弹炮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一种重型榴弹炮。它是世界上第一种采用火简增程弹的火炮,也是第二次 世界大战中德军的主力火炮,德军将土称其为“松树”。SFH18榴弹炮为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主力重型榴弹炮,每个步兵师皆配置了12门作为火力支援。
PzH 2000自行榴弹炮
PzH 2000 155 mm自行榴弹炮(德语为Panzerhaubitze 2000)是德国于20世纪末装备的新一代自行火炮系统,由德国的克劳斯-玛菲●威格曼公司和莱茵金属设计制造,是当今最先进的火炮之一。其特点是高射速、大威力,以及高度的自动化操作、先进的武器管理模式和自主作战能力,具有多发同时弹着射击功能。
服役情况
采用国家或地区
截至2023年11月,德国、俄罗斯、俄罗斯、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装备有榴弹炮 。
实战运用
二战表现
B4榴弹炮是苏联红军使用过的外形最为怪异的一种重型火炮。它一般编入集团军直属预备队炮兵营,每营12门,主要任务是实施高射界射击,毁伤距战斗地域前沿较远的敌目标,也可用来直瞄敌土木工事。
B-4榴弹炮首次战斗是在1939—1940年冬季战争中,当时苏军在芬兰军方预先修筑的卡尔·古斯塔夫·埃米尔·冯·曼纳海姆防线上吃了大亏。危急之下,.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元帅向斯大林申请调用B-4榴弹炮。1939年12月19日,4门B-4榴弹炮抵达前线。21日拂晓,B-4开火,巨大的爆炸声使得许多苏联炮兵被震得耳鼻出血,甚至失聪,而芬军火力点还未展开反击便被彻底荡平,经过一个半小时的密集炮击后,苏联红军坦克营向前推进了2.5千米,绕到曼纳海姆防线的后方,芬兰守军惊恐万分,落荒而逃。在1944年6月10日的圣彼得堡战线上,由维德门德科少校指挥的2个B-4榴弹炮连摧毁了用钢筋混凝土加固的地下堡,其中1发炮弹打穿地下三层楼板后才爆炸,以至于德军士兵惊恐地将B-4榴弹炮称为“斯大林之锤”。在1945年柏林巷战中,根据战时安排,B-4榴弹炮通常在200米~300米的距离上对已暴露的德军工事或街垒展开直瞄射击,其火力支援一般以400米纵深为限。
俄乌危机
2022年,据俄罗斯塔斯社11月30日报道,民间组织 “我们与俄罗斯在一起”运动主席弗拉基米尔·罗戈夫向塔斯社表示,乌克兰武装部队在扎波罗热州方向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制M101牵引式榴弹炮。M101式105mm榴弹炮是世界上著名的轻型野战牵引火炮,于上世纪40年代初装备美国军队部队,为当时的美国步兵师、空降师和海军陆战队等部队提供了直接支援,是美国陆军的宠儿。
参考资料
M198 Howitzer.military.2023-11-21
外媒:中国公布最新PLZ52榴弹炮细节 拟对外出口.央视网.2023-11-13
斯洛伐克新型自行榴弹炮亮相.光明网.2023-11-21
加农炮 榴弹炮 迫击炮.兵器知识杂志.2023-11-13
扒一扒世界上十大现役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环球网.2023-11-21
俄媒:乌克兰军队使用美军二战时期榴弹炮.环球网.2023-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