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无锡革命陈列馆

无锡革命陈列馆

无锡革命陈列馆是江苏省最早建立的地方革命史纪念馆之一,该馆始建于1988年10月1日,馆名由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陈云题写。1993年12月26日,无锡革命陈列馆新馆在现太湖广场建成对外开放。无锡革命陈列馆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2.6万余平方米。

无锡革命陈列馆旨在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通过固定、流动陈列展览和主题教育活动,普及无锡地方党史、近现代史知识,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2007年10月15日,原无锡革命陈列馆、无锡博物馆、无锡市科普馆 “三馆合一”组建无锡博物院。革命陈列馆位于无锡博物院西区四层,由《肩负民族复兴希望的无锡人》和《血与火的城市记忆——无锡革命简史》2个常设展览组成。

无锡革命陈列馆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历史沿革

1987年5月,市委、市政府决定筹建无锡革命陈列馆。1988年10月1日建成开馆。无锡革命陈列馆设在公园路16号。馆名由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陈云题写。全馆展出总面积225平方米,展线长150米,共展出各种史料762件,其中照片320幅,实物144件。至1990年底,已接待观众7万人次。

20世纪80年代初,无锡党史工作者广泛查阅档案、踏勘旧址、采访老同志,征集到了大量反映党领导无锡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珍贵资料和实物。为了能将这段历史形象地展示出来,1988年10月1日,中共无锡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在公园路16号玉皇殿旧址建立了无锡革命陈列馆。是江苏省最早建立的地方革命史纪念馆之一。

1991年6月,中共无锡市委决定,筹建新的无锡革命陈列馆。1993年12月26日,无锡革命陈列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旨在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通过固定、流动陈列展览和主题教育活动,普及无锡地方党史、近现代史知识,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2007年10月15日,原无锡革命陈列馆、无锡博物馆、无锡市科普馆 “三馆合一”组建无锡博物院。2008年10月,无锡博物院(无锡革命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革命陈列馆位于无锡博物院西区四层,由《肩负民族复兴希望的无锡人》和《血与火的城市记忆——无锡革命简史》2个常设展览组成。陈列物品包括实物、图片、场景、模型、雕塑等730余件(套),均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有些实物为国家一级文物。陈列厅的革命史展览,为观众系统了解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至1949年4月无锡地区的光荣革命斗争史,提供了重要而又权威的窗口。

开馆以来,无锡博物院充分利用自身革命史教育优势资源,积极致力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公众国防观念,通过加强与学校、部队共建,举办党史主题活动和党史流动展进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军营等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有效发挥教育职能,扩大革命史教育辐射面。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无锡市党史教育基地,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集体,《肩负民族复兴希望的无锡人》还被省文物局评为第二届江苏省博物馆精品陈列展览评选制作奖,连续多年有主题系列活动入围市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创新案例。无锡革命陈列馆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方位布局

场馆设计

无锡博物院"三馆"是集博物馆、科技馆、革命陈列馆"三馆合一"的巨型地标概念规划。在我们艺术想象力的升华中建筑构成体现出它清晰的逻辑性:功能、结构、空间与表皮,四者有机生成,在浪漫与理性之间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平衡对建筑重新进行了诠释。

展馆布局

无锡革命陈列馆位于无锡博物院西区四层,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2.6万余平方米。由《肩负民族复兴希望的无锡人》和《血与火的城市记忆——无锡革命简史》2个常设展览组成。

在三馆并列的格局基础上,建筑的剖面被科学地设计为三个区域:一层及地下层为资源共享区,二至四层为常设功能区,二层开放式的平台是无锡山水的浓缩,五层为特色综合展厅顶层为观光厅,观光厅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自由、全天候的空中观景台。

展览陈列

无锡革命陈列馆由《肩负民族复兴希望的无锡人》和《血与火的城市记忆——无锡革命简史》2个常设展览组成。《肩负民族复兴希望的无锡人》以人物专题形式,通过250多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和200多件(组)实物资料,辅以场景、雕塑、油画的展陈方式,立体展现13位无锡杰出人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的辉煌业绩。 《血与火的城市记忆——无锡革命简史》则通过250多幅珍贵历史图片和100多件文物资料,以油画、浮雕和4个环境复原、根据23个典型情节,运用声光电等艺术表现形式,真实展现了无锡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所进行的英勇斗争。

常设展览

肩负民族复兴希望的无锡人

展览地点:无锡博物院西区四层展厅。无锡,至德名邦,俊彦如林,在风雷激荡的革命斗争和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更有无数无锡籍仁人志士肩负起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用青春和热血抒写了中华民族的壮丽诗篇。他们是炎黄子孙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更是我们无锡人的骄傲。这些从尚德重教的吴地文化中孕育出来的杰出人物,赋予了无锡更为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无锡数千年人文史因为他们而增添了一份荡气回肠的浩然正气。今天,我们通过对先辈的追思和缅怀,来增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承担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为中华民族发展史续写崭新的篇章。

血与火的城市记忆——无锡革命简史

展览地点:无锡博物院西区四层展厅。无锡,不仅以经济发达、人文荟萃闻名于世,更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血与火的城市记忆——无锡革命简史》真实展示了无锡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难曲折历程,生动再现出五四运动直至无锡解放的壮丽历史画卷。漫长的革命岁月,使无锡人民经受了血与火的锤炼和考验,并哺育出一批批优秀的共产党员和英雄儿女。

临时展览

长征精神永放光芒—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图片展

展览时间: 2016年9月28日至12月31日

展览地点: 无锡博物院一楼大厅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万里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一个伟大壮举,谱写了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赣州市、闯西根据地粉碎中国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除留下1.6万余人在原地坚持斗争外,主力部队8.6万多人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长征。随后,鄂豫院等根据地的红军也相继踏上长征之路,长征途中,为改变错误军事指导方针给党和红军造成的极为被动的困境,中央政治局在贵州省召开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紧要关头,挽救了党,挽数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领导的历史进程,遵义会议后,中国工农红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巧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冲破了中国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战胜了党内分裂的危机,征服了无数艰难险阻,跨过了人迹罕见的雪山草地,纵横驰骋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终于到达陕甘根据地,并于1936年10月实现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红二、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战略目标,取得了长征的最后胜利。长征的胜利,成为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对推动全国抗日战争局面的形成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表现出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个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保证我们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今天,我们要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持续接力、长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为实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重要馆藏

主要馆藏

孙中山安葬纪念章

孙中山安葬纪念章为铜质。直径7.5厘米,厚0.5厘米,重大约159克。国家三级文物藏品。孙中山安葬纪念章,亦称奉安纪念章,无锡博物院藏五枚。纪念章呈圆形,纪念章图案精美,正面为孙中山先生中年时期半身像,像面凸出,双目炯炯有神,庄严而祥和;背面为南京中山陵祭堂外景,中间匾额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清晰可辨,对称两侧沿环,阴刻吴稚晖小篆二十一字,自右向左为“孙中山先生安葬纪念 中华民国十八年三月十二日”。底部外圆铸有“MEDALLICARTCO.N.Y”(美商公司名称)和制造编号。五枚纪念章背面的铭文、匾额、门楼门窗的纹饰等均一致,制造编号分别为503、4708、8044、9866、3170 ;其中一枚系紫铜鎏金,另一枚系紫铜,其余均为黄铜。孙中山安葬纪念章有别于其他一般的纪念章,没有别针,不能作佩戴之用。其中一枚黄铜的纪念章用蓝绫镶制的盒子盛装,蓝绫上印有中国国民党党徽,精致华美。

纪念章由美国著名雕刻家爱迪肯制模,一共铸造了两万枚。在隆重而盛大的安葬大典结束后,总理奉安委员会共向前来参加奉安大典的外国使节、友人、国内各省市的代表和工作人员发放了2000多枚,国民党副省级以上要员均获赠1枚。之后,总理奉安委员会和国民党中央宣传部联合编撰出版了《哀思录》,记载了纪念章的制作、颁发等相关事宜,谓:“应制总理奉安纪念章颁发给专使以为永久纪念”;另外详细记述了孙中山北上、病逝至移灵北京西山碧云寺暂的经过。

伪装《人口食粮问题》封面出版的《共产国际纲领》

伪装《人口食粮问题》封面出版的《共产国际纲领》为纸质。32开本。《人口食粮问题》,日人那须皓著,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黄枯桐译,上海新学会社1928年印行。此封面系伪装,封面另印有“上海交通路新学会社出版”字样,正文实则为《共产国际纲领》。1928年9月1日,在莫斯科举行的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共产国际纲领》,由瞿秋白译为中文,并于1930年伪装封面出版。

无锡地下党的《新青周报》和胜利牌复写器

解放前夕,无锡锡西的地下党组织决定在胡地区出版一份宣传刊物,以便介绍全国解放战争形势,宣传中共的一些方针政策,启发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人的思想觉悟,发动群众,打击敌人,迎接解放。该项工作由中共武宜工委委员、锡西南宅区武工组负责人张涛负责组织发动,并实行单线领导。

张涛熟悉当地斗争情况,很快就在进步教师中物色好人选,建成了一个地下刊物出版小组,由钟培生、杨崇甫、杭锡荣等担任编辑、缮刻、油印、发行等工作。他们周密讨论各个工作环节,确定分发联络网点,决定以胡埭镇状元桥西浜小饭店作为秘密散发点,并一致通过将刊物定名为《新青周报》。

1948年初夏,《新青周报》创刊号出版。该创刊号为16K单版油印小报,刊头词为“一唱公鸡天下白”,寓意东方即将破晓,黑暗长夜就要结束。钟培生、杨崇甫两位老师不顾白天工作疲劳,利用深夜在密封门窗的房子里,在昏暗的油灯下,撰文构思,编排缮刻。第二天一早,装作赶集,冒险把蜡纸送到大花村。负责印刷、分发的人员,冒着随时都有被特务盯上、牺牲生命的风险,保证了刊物的印刷和散发。

随着形势的发展,16K单版的《新青周报》已满足不了需求。经张涛他们多方努力,决定扩大版面,刊登电讯稿,让人民群众能及时了解共产党的政策。在上级地下党组织的支持下,扩版工作进展顺利。据杭锡荣回忆,在这年盛夏的一天傍晚,杭锡荣正在场上纳凉,只见一位戴眼镜的青年,手提藤包,像个赶路客人,不经意地走到杭家场头,口说:“天太热了,可否讨碗水喝?”杭锡荣闻声站起来,与来人对上了暗号。原来这个青年就是上级专门派来的联络员,为解决电讯稿源,给他们送来了一台可以收听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收音机。从此,他们可以直接收听到来自党中央的声音,《新青周报》也由原来的16K单面扩成了双面。扩版后的《新青周报》刊头词,是由张涛亲自撰写的“一切力量来自人民,一切任务谋于新青”。读者寄语是“读者们:‘我们是解放人民的先声’,请你们看了传播于广大群众”。这时的《新青周报》读者更多了,战斗力也更强了。

无锡解放后,《新青周报》出了一期庆祝无锡解放的特刊。这是该报的最后一期。在该期的刊头上印上了大幅毛泽东主席像。至此,《新青周报》光荣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这只胜利牌复写器,就是革命烈士张涛解放前夕在无锡胡埭地区负责出版《新青周报》时期使用的。它除了油印《新青周报》外,还油印了大量的传单,宣传中共的有关政策和解放战争的真实消息,指导当地农民进行抗丁、抗粮、抗捐税等斗争。1959年6月,当时的无锡市胡埭公社党委在本公社的谢堰小学征集到了这只复写器后,就将它捐赠给了原无锡市博物馆。

澄西县第六区普靖乡公所印章

澄西县第六区普靖乡公所印章为木质,长5.2厘米,宽5.2厘米。该印章为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澄西县第六区普靖乡公所使用的图记章。1941年1月,澄(江阴)武(武进)锡(无锡)三县边区抗敌委员会撤销,成立江阴县政府,归属镇(镇江市)澄(江阴)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领导。2月,江阴县政府改称澄西县政府.。4月上旬,澄西县政府.划归苏南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领导。

皖南事变后,苏南敌后出现了大发展的局面,各地公开成立抗日民主政府。澄西县政府成立后,派出大批工作队(后改名为政工队)深入到各区、乡、镇,做好群众的宣传和发动工作,建立各区、乡、镇的抗日民主政权。该章就是这时澄西县所属的第六区普靖乡公所使用的图记章。

1941年9月,日伪纠集重兵对锡(无锡)澄(江阴)虞(常熟市)地区实施第二期“清乡”,澄西县政府撤销,其所属各区、乡、镇的抗日民主政权也随之撤销。

注:以上为部分藏品,全部藏品请参考:

学术研究

学术成果

文化活动

社教活动

“红色实践坚信仰,革命精神永传承”主题党日活动

2023年12月8日上午,无锡学院学科建设与研究生管理处组织联培研究生赴无锡博物院开展“红色实践坚信仰,革命精神永传承”主题党日活动,学科建设与研究生管理处处长陈理飞出席活动,30余名党员研究生参加本次活动。通过本次党日活动,激励同学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他们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精神”主题研修实践活动

2023年10月20日至21日,南京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赴无锡开展以“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精神”为主题的研修实践活动,重温血与火的城市记忆,学习前辈为民族复兴英勇奋斗的光辉事迹,接受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主义教育。在《无锡革命简史》展厅,党员们通过多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和实物资料,深入了解了无锡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所进行的英勇斗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的辉煌业绩。

“回忆峥嵘岁月 共话初心使命” 迎“七一”主题党日活动

2023年6月28日下午,无锡市梁溪区行政审批局党支部开展“回忆峥嵘岁月 共话初心使命” 迎“七一”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以及部分工作人员,参观无锡博物院和无锡市档案史志馆,引导教育党员干部追寻红色足迹,牢记初心使命,激发工作干劲。

荣誉奖项

作用价值

无锡革命陈列馆真实展现了无锡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所进行英勇斗争的过往。在风雷激荡的革命斗争中,无数先辈担当革命重任,在血与火的锤炼中建立新中国。胜利来之不易,吾辈当向先辈学习,继承精神,书写未来。

参考资料

无锡革命陈列馆.无锡革命陈列馆.2024-01-10

红色珍藏 - 红色珍藏.无锡革命陈列馆.2024-01-10

无锡博物院革命史陈列厅.江苏党史网.2024-01-10

肩负民族复兴希望的无锡人 - 红色展览 - 常设展览 .无锡革命陈列馆.2024-01-10

血与火的城市记忆——无锡革命简史 - 红色展览 - 常设展览.无锡革命陈列馆.2024-01-10

长征精神永放光芒——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图片展 - 红色展览 - 临时展览 - 无锡革命陈列馆.无锡革命陈列馆.2024-01-12

孙中山安葬纪念章 - 红色珍藏 - 红色珍藏 .无锡革命陈列馆.2024-01-10

伪装《人口食粮问题》封面出版的《共产国际纲领》 - 红色珍藏 - 红色珍藏 .无锡革命陈列馆.2024-01-10

无锡地下党的《新青周报》和胜利牌复写器 - 红色珍藏 - 红色珍藏 .无锡革命陈列馆.2024-01-10

澄西县第六区普靖乡公所印章 - 红色珍藏 - 红色珍藏 .无锡革命陈列馆.2024-01-10

红色珍藏 - 红色珍藏 .无锡革命陈列馆.2024-01-10

研究 - 锡博书刊 - 无锡博物院.无锡博物院.2024-01-12

我校组织联培研究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无锡学院.无锡学院.2024-01-10

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思政课教师赴无锡开展研修实践活动.南京体育学院.2024-01-10

回忆峥嵘岁月 共话初心使命 -区行政审批局开展迎“七一”主题党日活动.信息新报.2024-01-10

党史学习教育 | 访无锡革命陈列馆.南京医科大学本研学生工作部.2024-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