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军节度使,简称天平节度使,为唐朝、五代十国、北宋时期今山东省西部地方的藩镇节度使之一。
历史
唐朝时期
天平军节度使,唐朝藩镇。李纯元和十四年(819年)二月,唐军平定淄青节度使李师道;三月,从淄青节度所领分出曹州、郓州、濮州,置郓曹节度使,治郓州(今山东东平县西北)。十五年(820年)赐号天平军。李漼咸通五年(864年)天平军增领齐州、棣州二州。咸通十三年(872年)齐州、棣州划归淄青平卢节度使。李儇中和初年,朱瑄据有天平军辖地。李晔干宁四年(897年),庞师古攻克郓州,朱温以朱友裕为天平军节度留后,并入朱全忠势力。
五代时期
天平军节度使在五代时期随政权更迭而归属于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不同的朝代。后梁末帝龙德三年(李存勖同光元年,923年)闰四月,后唐李嗣源攻取郓州。石敬瑭天福元年(936年)后唐灭;十二月,天平军节度使王建立归附后晋。此后,天平军节度使的归属随着各朝政权的更迭而变化。
北宋时期
北宋沿袭设置天平军节度使,驻东平府,郡名东平郡。但宋制以文官任知州军事,又于各路设置安抚使、转运使、提刑使、提举使,剥夺节度使对属州的权力。赵光义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罢废节度使统辖支郡,天平军节度仅为郓州之“州格”,天平军节度使成为或武职、宗室之官阶,系郓州州名也仅为遥领之虚衔。至道三年(997年),以郓州属京东路。赵祯庆历二年(1042年),分京东路为东、西两路,郓州改隶京东西路。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升郓州为东平府。金朝废除天平军节度使。
节度使名录
在唐朝至五代十国时期,天平军节度使历任多位节度使,其中包括田弘正、马总、乌重胤、令狐楚、殷侑、王源中、李彦佐、薛元赏、狄兼谟、刘约、崔蠡、田牟、李景让、韦损、孙景商、李业、杜胜、裴识、杨汉公、李穜、柳仲郢、田、孔温裕、高骈、薛崇、张裼、崔君裕、曹全晸、崔用、曹存实、朱瑄、庞师古、朱友裕、朱温、韦震、张全义等。在五代时期,节度使名录还包括袁象先、牛存节、王檀、霍彦威、戴思远、崔、李嗣源、李存霸、李存渥、符习、王晏球、房知温、李从温、李从曮、王建立、石敬瑭、安审琦、范延光、赵在礼、杜威、景延广、张从恩、高行周、李守贞、白文珂、慕容彦超、符彦卿、何福进、郭从义、刘仁赡、李重进、韩通、韩令坤、石守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