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自治州孔子庙始建于明代初期,旧址在现大理一中校本部大门东,大理文庙的建筑几经变迁和拆毁,2014年12月11日,大理文庙恢复重建工程正式开工,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日前文庙已经竣工。景区免费对外开放,开放时间为早8:00-晚6:30。

历史渊源

历史上,大理曾经是云南省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是闻名遐迩的文献名邦,明清时期在大理地区文庙多达16座,大理市境内曾有大理文庙、凤仪文庙、太和文庙、下关文庙、挖色文庙。长期以来,以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庙为载体的中华文化以其独特的丰厚内涵,对大理社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大理文庙是大理古代兼具府、县双重身份的先师庙,是大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大理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文献名邦”的历史见证,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和建筑价值。

历史沿革

历史上的大理文庙始建于元代,原址位于大理古城米市街东(既今大理一中校本部大门东)。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因火灾,多数殿宇被毁,存留的古建筑也破损严重。

至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由同知金标、土知府左世瑞重建乡贤祠、名宦祠、养士坊等。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同知杨天眷认为明伦堂与崇圣祠布局不符孔子庙要求,因而调换左右位置另建,并在明伦堂前设射圃。

康熙帝三十五年(1696年),同知蒋旭捐资重修尊经阁。

清咸同年间因星门前方寸之地,视野不宽,杜文秀起义军守蒙城县大参军马国忠、大翼长李芳园,将棂星门前十余户居民房屋拆除,改变西街行道,于南面设置影壁

清同治癸酉年(公元1873年),经士绅合议,将大理府、县先师庙合并,迁至等觉寺,即今址(现大理文化馆、大理白族自治州图书馆所在地),并改报国寺为文庙。

历史上为州学,州升府后称府学,又称庙学、南京夫子庙

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由云贵总督岑毓英首倡,经各方合议,在报国寺原址上又重建大理文庙。重建后的大理文庙,规制完整,规模宏大,建筑群座西向东,整体为中轴线对称、合院逐台递进式平面布局,是当时大理古城独具特色的建筑群落。

民国初设劝学所,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蒙化县立中学由文昌书院搬迁至孔子庙

解放初期,大理文庙大部分建筑尚有保存,但由于历史原因。

1973年后,文庙大成殿、两庑、影壁等建筑先后被拆除,原址被改建为大理文化馆、图书馆办公场馆及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原文庙建筑仅存大成门,是清代老文庙建筑的唯一遗存,为五间单檐歇山顶、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面阔14.35米,进深9.4米,近年经过维修,现状保存完好。

1985年被公布为大理白族自治州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12月11日,大理孔子庙恢复重建工程正式开工,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日前文庙已经竣工,一起去先睹为快

建筑规模

文庙主要建筑完成于明洪武年间,后经天顺成化、弘治、嘉靖多年修,扩建,形成了规模宏伟的古建筑群。光绪十一年(1885年),直隶厅同知卞庶凝向南移位乌头门和畔池,影壁上镶“万仞宫墙”四个大字。文庙大门向东,门旁立一块“文武官员到此下马”石碑。文庙中轴线为南北向,自南为照壁,前为泮池,上有石拱桥,池四周以石围栏,前为一高两低三跨式石牌坊,曰棂星门,石坊左侧有门曰礼门,右侧曰义路,坊后右侧为名宦祠、兴贤祠,左为乡贤祠、承祭祠,中为甬道至大成门,门上挂一大匾书“大成”二字,院中四角植柏树,大成门后中为甬道,两侧为东西两厢,院以方砖铺砌,四角植柏树,甬道直达大成殿拜台,俗称天子台,台高约1米,三周环以汉白玉石栏,后为大成殿,殿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七间,进深15.6米,高11米,规模宏伟,庄严大方,内供孔子牌位,中间的两棵立柱上雕刻两条盘龙。大成殿后为雁塔坊,重檐歇山顶牌楼式建筑,檐下四面设斗拱,八个翼角飞展,中间以圆门贯通,后为崇圣祠,祠后为尊经阁,阁内祀仓圣,曾藏古籍千余册。崇圣祠左为明伦堂,堂内有八扇格子门,镂空雕刻是艺术精品,工艺价值最高。堂下设射圃,旁立一小巧石坊,原书“佳径”(嘉晋谐音),1982年改为“柏苑”。崇圣祠右为兴贤、育才二斋。整个孔子庙占地10000余平方米,共有大小十三个院落。大理文庙的建筑几经变迁和拆毁,只余大成门后古建筑保存完好。2003年被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上的文庙

大理白族自治州原来南边有,北边有文庙,在文庙与武庙之间有一个吉利坡,武庙和文庙在大理人的心目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原来大理文庙的格局比较大,现在市图书馆的这个位置就是文庙的大成殿,大成殿前的天子台基本上就是这个位置,以前天子台的大理石板比现在的石板还要大三四倍,周围都是大理石栏杆;现在的大成门原先是报国寺,建成孔子庙后就是大成门。大成门的历史比文庙大成殿还要早一点,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曾经考察过,他认为这个大成门是明代建筑,而原来的大殿是清同治年间的建筑。据梁思成说,大成门前就是乌头门,建得相当好,有斗拱、翘脚;棂星门前面就是泮池,再前是大影壁。从文庙的中轴线上来说就是这种样子,两侧(现在的市文化馆活动室)是七十二贤和两个小院,每个小院有两道月宫门,另外一边作为孔庙厨房。

文庙的作用

文庙,是纪念祭祀我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在历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称作文庙、孔子庙文庙北京孔庙、先圣庙、文宣王庙,尤以文庙之名更为普遍。由于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于维护社会统治安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历代封建王朝对孔子尊崇备至,从而把修庙祀孔作为国家大事来办,到了明、清时期,每一州、府、县治所所在都有孔庙或文庙。其数量之多、规制之高,建筑技术与艺术之精美,在我国古代建筑类型中,堪称是最为突出的一种,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为云南省古代文明发展的摇篮,早在东都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大理白族自治州就成立了正规的儒学教育机构,唐朝南诏盛逻皮建成了云南第一所孔子庙,开创了云南文庙建设的历史先河。元代开始,大理地区普建文庙,明清时达到鼎盛。在现大理州辖区范围内,共有16所正规建制的明、清时期文庙,占全国文庙总数的百分之一。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大理文庙是城市历史文化的一种象征,是对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的丰富。

大理文庙的建筑造型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体现了晚清大理殿堂式建筑风格,具有大理白族建筑艺术的特点,是我国边疆文化与中原文化既一脉相传、又相互揉合的典范,是独具特色的珍贵历史文化遗存。孔子庙的恢复重建是保护和提升大理白族自治州古城的文化内涵,促进全市文化事业繁荣发展重要举措,尤其是在建设美丽幸福新大理的今天,更有着积极的意义。

老人们常说,在大理,人们都很尊敬孔子,家长经常用孔子的“忠孝”、“仁义”思想教育子女。文庙在大理人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要,以前每年都会举办祭孔活动,仪式非常隆重。在大理古城也曾有这样的习俗,老百姓家里小孩出生后,要把小孩抱着,先到文庙抓一把土,揣在小孩的包里面,然后再走过吉利坡到武庙前,捧一把土放在小孩的怀里面,并默默地祈祷,表达内心的希冀和愿望,希望孩子将来长大文武双全。

恢复重建项目

大理文庙的旧址现为大理文化馆、大理白族自治州图书馆办公用地。院内建筑古朴,民族特色浓郁,古树名木繁荫遮盖,翠鸟科欢唱飞跃其间,石桌旁、石椅上,庭廊间总是坐满了休闲的人们喝茶、聊天,还有很多大理本地人到市图书馆内读书看报,由于一直免费对外开放,所以这里成了一个古城居民和游客休闲的好去处。

自1985年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原文庙大成殿、两庑、影壁等,先后被拆除建盖了图书馆大楼、天子台、文化馆南北综合楼、古兰苑、文化长廊、群众休闲娱乐区、大门等建筑。同时,作为大理文化馆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群众文化辅导培训、挖掘整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等群众文化工作,以及市图书馆开展图书查询借阅、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收集整理地方文献资料等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场所。现在,大理孔子庙仅存天子台、大成门、础石等文物和遗址,文庙这一载体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已渐行渐远。

据了解,大理文庙恢复重建项目是一项纯公益性的综合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市政府投资建设,建成后将免费向市民和游客开放。项目规划占地14.67亩,建筑面积4100多平方米,在恢复重建中,将遵循“历史性、民族性、以小见大、以精取胜”和“修旧如旧、按原格局、原风格、原工艺、原材质进行恢复”的原则,按照原有建筑风格和文庙建制进行建设,力图最大限度地恢复历史上大理文庙的原有风貌。恢复重建中,除保留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大成门,只对其进行简单加固和修缮;对原有的全部古树名木进行保护;恢复重建泮池、乌头门、乡贤名宦祠、两庑(为72贤祠殿)、大成殿、天子台、崇圣祠等历史古建筑外,还充分考虑了祭孔活动、儒学交流,文化馆、图书馆业务开展及会展活动、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等功能,同步新建文化馆、图书馆、文化走廊、市民休闲广场等综合配套设施,以满足广大市民和游客的文化、娱乐和休闲需求。

为确保顺利、圆满完成大理文庙恢复重建工作,大理白族自治州多次组织开展调研工作,广泛向州孔子协会、当地群众、各界人士征求意见和建议,对大理文庙恢复重建项目进行了多次论证,召开专家评审会,先后通过了大理文庙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进行了图纸设计完善工作,并按照相关程序向上级部门报批;积极向群众宣传恢复重建工作,将大理文化馆、市图书馆办公地点作了临时调整。下一步将开展图纸审定、前置审计、招投标等工作。目前,项目建设的各项前期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庙的恢复重建,将进一步延续城市文脉和丰富城市底蕴,发掘拓展历史文化资源,增强大理人的历史文化认同感和责任感,增进市民对古代大理的建筑风格、文化礼仪和尊师重教等传统文化的了解,同时还可为省内外、海内外的儒家学术文化交流搭建平台,重现昔日大理文献名邦之风采,恢复重建后的大理文庙将成为大理旅游的新景观和新名片,能有效提升大理的文化影响力,为大理旅游二次创业注入新动力。

参考资料

大理文庙.百度地图.2023-11-07

大理古城文庙:千年文化传承的“摇篮”.大理日报.2023-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