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花
《葬花》是越剧《红楼梦》的选段,改编自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主要讲述了林黛玉探望贾宝玉吃了闭门羹后,心生误会。在暮春时节,林黛玉含泪葬花,借落花感叹自己的命运。林黛玉吟唱的葬花词曲调低沉、压抑,表达了林黛玉内心的悲愤。唱段的最后,音调凄楚哀怨,延伸了林黛玉的悲愤之情,令人动容。
清嘉庆元年(1796年),白话小说《红楼梦》被改编成昆曲折子戏《葬花》首次出现在戏曲舞台,1915年至1916年,欧阳予倩与梅兰芳先后排演京剧《黛玉葬花》,现存最早的越剧“红楼戏”资料是1937年大中华唱片厂录制的一个唱段《黛玉葬花》,由支兰芳演唱。1944年12月,雪声剧团推出了第一部演绎完整《红楼梦》故事的越剧《林黛玉》,其中有葬花情节。1958年,由徐进改编,徐玉兰、王文娟主演的越剧《红楼梦》开演,这部戏被认为是改编最成功的红楼戏。1962年,徐进改编的越剧《红楼梦》被拍成越剧电影《红楼梦》,《葬花》是其中的重要选段。
《葬花》唱段以原著小说《红楼梦》中的《葬花吟》为主体,分别选取了原作中最明朗易懂的诗句予以剪接,并将原作稍加更改,以突出林黛玉的悲悯。编剧还在原作游园的基础上,将众人同乐与一人独悲对应起来,用合唱使两组决然相反的镜头蒙太奇式的联结在一起,让林黛玉葬花的行为更加凄凉。此外编剧还在《葬花吟》前增加了一段介绍林黛玉所葬之花和她葬花原委的瑞安鼓词,这段瑞安鼓词与原作浑然一体,为《葬花吟》的大段铺叙营造了足够的氛围。唱段《葬花》在越剧电影《红楼梦》上映后深受观众喜爱,被广泛传唱。
创作背景
《葬花》是越剧《红楼梦》的选段,改编自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清嘉庆元年(1796年),白话小说《红楼梦》被改编成昆曲折子戏《葬花》首次出现在戏曲舞台,1915年至1916年,欧阳予倩与梅兰芳先后排演《黛玉葬花》,这是京剧红楼戏的开端。之后小说《红楼梦》又被改编成京剧、川剧、越剧、粤剧和黄梅戏等剧种,其中越剧是继清传奇之后改编《红楼梦》最多的剧种。现存最早的越剧“红楼戏”资料是1937年大中华唱片厂录制的一个唱段《黛玉葬花》,由支兰芳演唱。1944年12月,雪声剧团推出了第一部演绎完整《红楼梦》故事的越剧《林黛玉》。1958年,由徐进改编,徐玉兰、王文娟主演的越剧《红楼梦》开演,这部戏被认为是改编最成功的红楼戏。1962年,徐进改编的越剧《红楼梦》被拍成越剧电影《红楼梦》,《葬花》是越剧《红楼梦》中的重要选段,深受观众喜爱。
剧情简介
贾宝玉因叛逆行为被父亲贾政毒打,他养伤期间,林黛玉前去探望,正好贾宝玉的侍女晴雯心中不快,让林黛玉吃了闭门羹,选段《葬花》的故事由此展开。
林黛玉吃了闭门羹后心生误会,触动了她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在暮春时节,林黛玉含泪葬花,借落花感叹自己的命运,这时她看到了贾宝玉,贾宝玉向林黛玉诚恳的解释误会,悉心劝慰,两人打开心结,在百花树下互诉衷肠。
选段唱词
薛宝钗:四月天气雨乍晴,陪着老太太来游春,宝钗理该共作伴。
合唱:看不尽满眼春色富贵花,说不完满嘴献媚奉承话。谁知园中另有人,偷洒珠泪葬落花。
薛姨妈:人说四月春将去,我看是正当美景和良辰。
贾母:老年虽有恋春意,怎奈是白发已非赏花人。
薛宝钗:说什么白发已非赏花人,依我看啊,老太太越活越年轻。
王熙凤:长生不老活下去,赛过南极老寿星。
林黛玉:
绕绿堤,拂柳丝,穿过花径,听何处,哀怨笛,风送声声。
人说道,大观园,四季如春,我眼中,却只是,一座愁城。
杨柳带愁,桃花含恨,这花朵儿与人一般受逼凌。
我一寸芳心谁共鸣,七条琴弦谁知音。
我只为,惜惺惺,怜同命,不教你陷落污泥遭蹂躏。
且收拾起,桃李魂,自筑香坟葬落英。
花落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一年三百六十天,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艳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参考资料来源
角色介绍
幕后制作
剧本改编
越剧选段《葬花》以原著小说《红楼梦》中的《葬花吟》为主体,分别选取了原作中最明朗易懂的诗句予以剪接,并将原作中“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改为“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使原作中无可奈何的心态改为主动避免的行动倾向,突出林黛玉的悲悯。为了让林黛玉葬花的行为更加凄凉,编剧在原作游园的基础上,将众人同乐与一人独悲对应起来,用合唱使两组决然相反的镜头蒙太奇式的联结在一起。此外编剧还在《葬花吟》前增加了一段介绍林黛玉所葬之花和她葬花原委的瑞安鼓词,这段唱词与原作浑然一体,为《葬花吟》的大段铺叙营造了足够的氛围。
角色揣摩
王文娟在排演《葬花》这场戏时认为林黛玉失去知己后对人世间便没有留恋了,于是她表演的时候除了痛苦没有其他情绪,经过导演和同事们的分析,她才理解了林黛玉当时的心情是复杂和矛盾的,于是她将整场戏分为“葬花”“试玉”两部分,又把“葬花”分为试图摆脱烦恼、触景生情、把落花与黛玉的命运联系起来三个阶段进行表演。
作品鉴赏
在四句尺调中板合唱之后,引入了林黛玉的大段抒情唱腔。从“绕绿堤,拂柳丝,穿过花径”开始,到“自筑香坟葬落英”林黛玉唱段的前十四句用的是尺调慢板和清板,旋律动人,意境深,抒发了林黛玉的愁苦心情。从“花落花飞飞满天”这句转入散板,这是林黛玉的葬花吟,曲调低沉、压抑,表达了林黛玉内心的悲愤。唱段的最后,音调凄楚哀怨,延伸了林黛玉的悲愤之情,令人动容。
重要演出
作品影响
1958年,由徐进改编,徐玉兰、王文娟主演的越剧《红楼梦》在上海首演后广受欢迎,1962年,该剧被改编成越剧电影《红楼梦》,电影拍摄完,一直没有在上海上映。1978年,它才被解禁重映,影片上映后红遍大江南北,其中的唱段《葬花》深受观众喜爱,被广泛传唱。
参考资料
【越剧】葬花.QQ音乐.2024-04-08
CCTV空中剧院》 20201202 越剧《红楼梦》 1/2.央视网.2024-03-23
红楼梦 (1962).豆瓣电影.2024-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