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申春,男,1966年9月生,庐江县人,哲学博士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

个人经历

198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理学学士

199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

2000年获博士学位。

2003年8月至2004年8月赴哈佛大学访学。

2004年晋升为教授,2005年受聘为博士生导师。

教授课程

社会心理学,本科课程

西方心理学流派,本科课程

心理学专业外语,本科课程

理论心理学,硕士生课程

心理学哲学,博士生课程

认知科学专题研究,博士生课程

当代心理学前沿问题研究,博士生课程

学术兼职

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

研究方向

社会心理学、心理学史、理论心理学、认知科学、现象学

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美国心理学的机能主义精神与当代心理学的理论重构

项目来源:吉林大学

起止时间:1996年06月——1999年12月

◆项目名称: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学习态度的走向及其教育引导策略研究

项目来源:吉林教育科学九、五规划

起止时间:1996年——1999年

◆项目名称:意识实在及其与心理学理论同一性关系的研究

项目来源:吉林大学

起止时间:2002年02月——2004年06月

其他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胡塞尔现象学心理学研究

项目来源:国家社科基金

起止时间:2015年

◆项目名称:进化论心理学思想的人类学哲学批判

项目来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起止时间:2010年

◆项目名称:胡塞尔的现象学与心理学的现代化

项目来源: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

起止时间:2008年

学术活动

◆1999年06月20日至06月25日 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专业委员会筹备会(北京)

◆2001年10月19日至10月25日 第五届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学术年会(杭州市)

◆2001年11月04日至11月08日 第九届中国心理学会学术年会(广州市)

学术成果

高申春已出版个人专著1部,参编著作或教材5部,译著7部,论文40余篇。

主要著作

◆成果名称:人性辉煌之路

成果形式:专著

出版单位:湖北教育出版社;(台湾)猫头鹰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年01月,20

◆成果名称:找寻逝去的自我

成果形式:译著

出版单位: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8年10月

◆成果名称:论美国心理学的机能主义精神

成果形式:论文

发表单位:《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发表时间:1996年03月

◆成果名称:布根塔尔存在-分析心理学述评

成果形式:论文

发表时间:1997年01月

◆成果名称:评侵犯行为的习性学理论

成果形式:论文

发表时间:1999年09月

◆成果名称: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人本主义精神

成果形式:论文

发表单位:《心理科学》

发表时间:2000年01月

◆成果名称:进化论与心理学理论思维方式的转换

成果形式:论文

发表单位:南京师大学报

发表时间:2000年02月

其他主要著作:

《心灵的适应——机能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

《梦的解析》(中华书局,2013;台北知书房,2000,译著)

《互动中的咨询会谈:关系、过程与转变》(高教社,2010,译著)

《心理咨询的过程——多元理论取向的综合探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译著)

《危机干预策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译著)

《如何有效地助人——会谈与咨询的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译著)

《罗尔斯》(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译著)

《谜米机器——文化社会传递过程的“基因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2011,译著)

代表论文

《科学心理学的观念及其范畴含义解析》(心理科学,2013、3)

《西方心理学若干历史发展模式的审视与省思》(南京师大学报,2013、4)

《胡塞尔时间心理学思想初探》(西南大学学报,2013、6)

《科学的含义与心理学的未来》(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2、4)

《现代心理学理论基础之现象学批判论纲》(学习与探索,2012、4)

《胡塞尔与心理学的现象学道路》(南京师大学报,2012、1)

《詹姆斯心理学的现象学转向及其理论意蕴》(心理科学,2011、4)

《心理进化的逻辑与达尔文的心理学陷阱》(西北师大学报,2011、3)

《文化社会传递过程的“基因学”阐释及其未来——关于memetics的思考与批判》(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9)

《进化论心理学思想的人类学哲学批判》(南京师大学报,2010、2)

《心理学的困境与心理学家的出路——论西格蒙·科克及其心理学道路的典范意义》(社会科学战线,2010、1)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无意识观念的理论性质》(南京师大学报,2007、3)

《范式论心理学史批判》(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9)

《德国心理学的理论性质及其发展道路》(社会科学战线,2003、2)

《进化论与心理学理论思维方式的变革》(南京师大学报,2000、2)

《自我效能理论评述》(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2)

参考资料

高申春.X-MOL.2024-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