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沅德
王德(1897年6月27日-1955年5月16日),男,字仲瀛,号重民,出生于湖南省湘潭由义巷,毕业于上海正风大学, 企业家、曾任汉口《江声日报》社长,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秋瑾之子。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王沅德随同父母亲一起来到了北京。14岁时,王沅德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王沅德去上海市读书。1940年,王沅德被推选为湘潭县新群中学校董事。1950年1月初起,王沅德住长沙市继女王家琦家;土改时,王沅德回湘潭市,主动上交所有田产和梧桐街私宅。1954年9月,王沅德给周总理写信求工作。1955年1月,王沅德接到周总理复信后在湖南省文史馆任馆员;同年5月16日,王沅德因脑出血逝世,终年五十九岁。
人物生平
1897年6月27日,王沅德出生于湖南省湘潭由义巷。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王沅德父亲王廷钧通过捐纳的方式获得户部主事的官职,随同父母亲一起来到了北京。王沅德幼年生活较为富足舒适,被祖母屈氏钟爱,曾聘名师读家塾。后去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读书。14岁时,王沅德加入同盟会,继承母亲的遗志,后多次资助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后,王沅德去上海正风大学读书。
王沅德大学毕业后,曾任汉口《江声日报》社长,后返回湖南从事工商业,与湘潭市工商界人士合股经营,成为地主兼工商业者,拥有湘潭多家店铺及湘潭电灯公司股份并任董事长,还办过膏盐矿,经营棉纱商业。1939年,王沅德应时任昭阳乡乡长所求,将“大冲别墅”无条件赠予新群中学为校舍,只要求留一间设“秋瑾堂”,以追念母亲。次年,王沅德将株洲大冲部分田产,捐与湘潭县新群中学作为校舍和校产,同时,王沅德被推选为该校董事。
1950年1月初起,王沅德住长沙市继女王家琦家一年多;土改时,王沅德回湘潭市,主动上交所有田产和梧桐街私宅。1954年9月,王沅德在长沙王家琦家给周恩来总理写信要求安排工作。1955年1月,王沅德接到周总理复信后在湖南省文史馆工作,任文史馆馆员;同年5月16日,王沅德因脑出血逝世,终年五十九岁。
个人生活
1909年9月,12岁的王沅德远赴绍兴市,将秋瑾遗榇(chèn)领运回湘潭,入葬昭山王家祖茔。
家庭成员
相关事件
秋瑾遗榇之争
王沅德是秋瑾之子。1907年秋瑾就义后,其遗榇先被吴芝瑛、徐自华冒险葬于西湖西泠桥边,后因清廷巡查御史举报,墓被平毁,遗榇运回绍兴暂厝寺庙。1909年,12岁的王沅德将遗榇领运回湘潭市,入葬昭山王家祖茔(yíng)。民国成立后,浙江省决定将秋瑾遗榇归葬西湖,湖南省自然坚留,“侠骨” 之争由此展开。浙省民政司司长褚辅成致电湘省都督谭延闿请求迎葬秋瑾柩归葬西湖,谭延闿将来电转交王沅德,王沅德回复秋瑾的灵柩将留在湖南。并且委托濮彦璜这个人携带秋瑾的遗像、钗裙回到浙江,在西泠原来的地址建筑秋瑾的衣冠冢。秋社同人和秋家强烈不满,电告谭延闿,列出诸多理由要求将秋瑾灵榇迎还西湖。王沅德具函呈复谭延闿,有理有据地阐述不能迁葬的理由。
此后双方激烈争论,秋社对王沅德态度强硬并指责,双方互相指出不足。黄兴应秋社所求发给谭延闿电报后,谭延闿表态支持秋瑾还葬西湖,对王沅德的批复话风突变。秋社派出陈去病赴湘协助,最终秋瑾遗榇由湘潭市运抵长沙市,省会各界隆重祭奠送行,运往西湖,“侠骨” 之争基本结束。秋瑾和王廷钧的家庭阴影被放大,濮彦璜质疑王沅德祖父起家问题,暗指王家负罪于女侠和民国。王家及其支持者因家庭阴影不得不权衡再三选择妥协,最后以秋瑾婆婆王屈氏名义上书谭延闿,虽未改变原议,但谭延闿给予肯定和抚慰。
参考资料
谭仲池:漫步槐庭怀秋瑾.新湖南.2024-10-13
秋经武炮轰赖启珊“假后人假授权” 要求DNA比对.中国新闻网.2024-10-13
岳麓山还是西湖:1912年湘浙秋瑾“侠骨”之争.今日头条.2024-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