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草属(Filipendula Mill.)是蔷薇科的一个属,包含约12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至寒温带地区,如东北和西北,华北、云南省及台湾。这些植物的根状茎短而斜走,叶子常为羽状复叶或掌状分裂,托叶大,常近心形。蚊子草属的植物高度可达0.5米至2米,开密集小花,花瓣有五片,颜色从乳白色到带粉色,而草原蚊子草(Filipendula rubra)为深粉色。蚊子草属的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为一些鳞翅目昆虫的美国白灯蛾提供食物。此外,蚊子草属的植物也具有观赏价值,其花朵密集,叶片美丽。果实不同寻常,有时被描述为不裂的小叶或坚果。蚊子草属的属名来源于拉丁词filum(意为“线”)和pendulus(意为“悬挂”),指的是小蓬的块茎,它们通过线状根相互连接。
形态特征
根状茎短而斜走。叶常为羽状复叶或掌状分裂,通常顶生小叶扩大,分裂;托叶大,常近心形。花多而小,两性,极稀单性而雌雄异株,聚伞花序呈圆锥状或伞房状,中央花序梗常缩短;萼片5,花后宿存反折;花瓣白色或红花,基部有爪,覆瓦状排列;雄蕊20--40枚,花丝细长;雌蕊5--15枚,着生在扁平或微凸起的花托上,彼此分裂;花柱顶生,柱头头状;每心皮有胚珠I--2颗。果实不裂,瘦果直立以基部着生在花托上,或螺旋状以腹部横着在花托上;种子1颗,下垂,胚乳极少。染色体基数x=7,8。本属的模式种:长叶蚊子草绣线菊属 filipendula L=Filipendula vulgads Moench 全世界近10余种。分布于北半球温带至寒温带。
分布范围
我国约8种,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华北、云南省及台湾也有分布。
物种用途
有些种类根、茎和叶含单宁,可提制拷胶;还有的种类花朵密集,叶片美丽.可供观赏。过去,这些物种有时被归类为螺母花属的一部分,但基因研究表明它们与以前认为的关系并不密切。
所有物种
光叶蚊子萆(东北草本植物志)
槭叶蚊子草
蚊子草
蚊子草(原变种)
蚊子草属
锈脉蚊子草
欧洲原产的绢蒿(Filipendula ulmaria)
小蓬(Filipendula vulgaris)
北美原产的西方蚊子草(Filipendula occidentalis)
草原蚊子草(Filipendula rubra)
生态价值
蚊子草属的植物被一些鳞翅目昆虫的美国白灯蛾用作食物,包括大蛾、灰小尺蛾、锯粉蝶、希伯来字母蛾、石灰斑小尺蛾、斑美蛾和卫星蛾等。这些昆虫的幼虫以蚊子草属的植物为食,从而在生态系统中发挥其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