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国寺,始建于李乾顺永安元年,是全国仅存的四大皇家寺院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掖西夏国寺(张掖大佛寺)是集建筑、雕塑、壁画、雕刻、经籍和文物为一体的佛教艺术博物馆,是全国仅存的四大皇家寺院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夏国寺(大佛寺)经国家多次拨款修,被评审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今天已成为集文物收藏、陈列、展出、旅游、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游览胜地。

2006年5月30号,张掖西夏国寺(大佛寺)禅院恢复建设管理委员会挂牌成立,标志着张掖西夏国寺(大佛寺)禅院恢复建设工作正式启动和运行。

正文

张掖市古称“甘州”,从唐朝安史之乱以后,一直是回鹘王廷——“牙帐”所在地,史称甘州回鹘赵祯天圣六年,即公元1028年,以今天银川市一带为中心建立西夏政权的党项人,攻下了甘州;八年之后,全面占领了河西走廊。为了加强对河西的经营和管理,西夏政权积极推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其中包括兴建寺院、翻译佛教经典的活动。到李乾顺李乾顺统治时期,西夏国力鼎盛,凉州的护国寺和张掖的张掖大佛寺都是在这一时期修建的。寺内安放有国内最大的室内卧佛,也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涅像。他安睡在大殿正中高1.2米的佛坛之上,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耳朵约4米,脚长5.2米。大佛的一根中指就能平躺一个人,耳朵上能容八个人并排而坐,可见塑像何等的庞大了。

明正统初年,钦差镇守陕西甘肃等处御马监太监兼尚宝监太监鲁安公王贵驻守张掖市。在张监兵之暇,奉英宗敕命会集众多高僧大德与当地书画名流,历数十年岁月、经四五代努力,以寺藏御赐《北藏》为蓝本真金书写、绫锦装帧了一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共600卷。张掖大佛寺另藏清代金银粉手写经126卷,系顺治初年陕西行都司为补造大佛寺散佚佛教经典而遍邀张掖名士仿明金经制作,其书画水平均高出明代抄经一筹。

寺院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史载西夏国师嵬在此掘出一翠瓦覆盖的卧佛而初建大佛寺。现存建筑有大佛殿、藏经阁、土塔三处。大佛殿殿高33米,面阔9间,规模宏大。殿门两侧各镶以六平方米的砖雕一块,左为“登极乐天”、“西方圣境”,右为“入禅定”、“??园演法”。殿内有木胎泥玩具佛像,长34.5米,肩宽7.5米,脚长4米,耳长2米,金装彩绘,形态逼真,视之若醒,呼之则寐。卧佛身后塑十大弟子,两侧骑楼十八罗汉,殿内四壁为《孙悟空之真假美猴王》和《山海经》壁画。藏经阁内珍藏有朱祁镇颁赐的六千多卷佛教经典,经文保存完好,以金银粉书写的经文最为珍贵。寺后有一33.37米高的土塔,为张掖市五行塔之一,其一、二层台座四隅各建一小塔,风格独特,为国内罕见。

张掖西夏佛寺据传曾为孛儿只斤·忽必烈降生地,别吉太后的灵柩寄放于寺内。南宋末年,宋恭帝赵显被虏后为避祸而出家于此。江南第一大佛规模宏大,16世纪时寺内可容纳四、五千人同时朝拜。

甘肃西夏国寺

始建于李乾顺永安元年,就是公元1098年,距现在已有900多年了。它的名称几度更改,曾称作“迦叶如来寺”、“宝觉寺”、“弘仁寺”等,因寺内塑有著名的室内大卧佛,所以老百姓叫它“卧佛寺”、或“大佛寺”。

民间传说,大佛寺建成之后,笃信佛教的西夏皇太后梁氏常到寺内朝拜、居住,在此设伽蓝,大作斋会。又传说蒙古别吉太后住在大佛寺,生下元朝的开国君主——元始祖孛儿只斤·忽必烈。别吉太后死后,灵柩也停殡在大佛寺。这些传闻,不见经传,是真是假,至今是谜。

卧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

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不明。

这是大佛寺山门的副楹联。大佛寺蕴涵有哪些秘密,令人疑问百世而不得其解呢?也许值得询问的问题太多了,不说别的,光涉及江南第一大佛的传说就扑朔迷离,不能不让人疑问。

参考资料

西夏国寺.百家号.2023-11-07

【历史名城】张掖大佛寺,绝不仅只有寺…….澎湃新闻.2023-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