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艾莎·卡扎菲

艾莎·卡扎菲

艾莎·卡扎菲(Aisha Gaddafi,阿伊莎·卡扎菲)是利比亚前领导人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的女儿,曾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做过律师和法学教授,曾常以“第一女儿”身份陪父亲出席重要场合。

2000年,艾莎·卡扎菲作为特使,飞往伊拉克与当时的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进行秘密会谈。2004年,艾莎·卡扎菲加入萨达姆的辩护律师团,为这位饱受争议的伊拉克前总统辩护。2009年,联合国为了表彰艾莎·卡扎菲在保护妇女权益、消除贫困和艾滋病方面的杰出贡献,任命她为亲善大使,此项任命是希望借助其影响力推动利比亚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和消除该地区针对女性的暴力行为。2011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做出决定,终止其亲善大使资格。2011年8月,怀孕中的艾莎随家人逃亡阿尔及利亚,但违反与阿政府的约定,一再发表政治言论,最终被阿政府驱逐。几经辗转,2012年10月,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一家被海湾国家阿曼接纳,艾莎·卡扎菲同家人居住于阿曼。

艾莎·卡扎菲的政治立场强硬,是父亲在整个内战期间的公开支持者,经常提及“支持圣战”“反对投降”等口号,与卡扎菲一样,曾是爱尔兰共和军的积极支持者。

人物生平经历

家庭背景

艾莎·卡扎菲的父亲为利比亚前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母亲为萨菲亚·卡扎菲,是卡扎菲8个子女中唯一的女儿。

早年生活

由于艾莎·卡扎菲性格强硬、想法酷似父亲,又是唯一的亲生女儿,她自幼就深受卡扎菲的宠爱。“第一女儿”经常代替母亲陪伴父亲出现在一些重要场合。据说,在艾莎·卡扎菲小的时候,带女儿看一场球赛,是卡扎菲在繁忙公务之余最大的享受。 

教育经历

艾莎·卡扎菲拥有多年西方教育背景。她中学毕业后,望女成凤的卡扎菲将她送入利比亚的法塔赫大学攻读法律,学习犯罪心理学和法律,直至获得博士学位。

社会活动

慈善事业

艾莎·卡扎菲毕业后,曾做过律师和法学教授。她利用自己的学识积极投身慈善业,热心维护利比亚妇女权益,反对家庭暴力。2009年,联合国为了表彰艾莎·卡扎菲在保护妇女权益、消除贫困和艾滋病方面的杰出贡献,任命她为亲善大使。

旅馆生意

之后,刚满30岁的艾莎·卡扎菲在父亲的帮助下,她投资的旅馆已遍及亚洲欧洲,生意十分火爆,使她扬名。

政治活动

艾莎·卡扎菲曾常以“第一女儿”身份陪父亲出席重要场合。为了让女儿有所作为,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曾在2000年派艾莎·卡扎菲作为特使,打破空中封锁,飞往伊拉克与当时的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进行秘密会谈。谈及这次访问,艾莎·卡扎菲不无得意:“我觉得这次出访就像从一间屋子到另一间屋子那么简单。”

2004年萨达姆受审后,艾莎·卡扎菲在父亲的支持下,主动请缨,加入了萨达姆的辩护律师团,为这位饱受争议的伊拉克前总统辩护,一举扬名世界。她表示:“我认为有责任为受到错误指控的人辩护。”

逃往阿尔及利亚

据媒体报道推测,2011年8月26日晚,艾莎之父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已离开拜尼沃利德,南下去往一处不明地点。27日晚,卡扎菲妻子萨菲亚·卡扎菲和三个孩子穆罕默德·卡扎菲、汉尼拔·卡扎菲、艾莎·卡扎菲乘坐6辆奔驰防弹车开始逃亡,6辆奔驰车隶属于利比亚政府车队,当天一行32人,其他人员组成不明,估计包括卡扎菲的一些远亲和密友。车队由的黎波里东南大约100公里的拜尼沃利德出发,向南行驶,穿越数片沙漠地带,抵达撒哈拉沙漠边缘城市塞卜哈,而后沿一条朝西南方向的公路,一直开到靠近阿尔及利亚边境的小镇加特。车队在加特镇等待9小时至10小时后才获准入境,由阿尔及利亚总统亲自授权。经由加特镇,车队29日被带往阿尔及利亚东南重镇贾奈特。车队入境后,阿尔及利亚随即关闭边境南端。2011年8月29日,阿尔及利亚国家通讯社报道,阿尔及利亚外交部发布新闻公报,宣布利比亚领导人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的夫人萨菲亚、女儿艾莎、两个儿子汉尼拔·卡扎菲和穆罕默德,以及他们的孩子,于当地时间29日8时45分(北京时间15时45分)经由两国边界进入阿尔及利亚境内。

违反与阿政府约定

出于“人道主义考虑”,阿尔及利亚政府接纳了即将临盆的艾莎·卡扎菲。为了让这惯于呼风唤雨的一家人安分守己地“做客”,阿政府与其约法三章:不随便发表政治性讲话,不干涉利比亚事务。

2011年10月下旬,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在家乡苏尔特被俘身亡。2012年12月,艾莎·卡扎菲便聘请国际刑事法院(ICC)前高级检察官、以色列律师尼克·考夫曼,要求对卡扎菲之死展开调查。英国卫报》称,考夫曼在给ICC的信中写道,利反对派无视伊斯兰教法律,残忍杀害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父子并虐其尸首,还在全世界传播这种“野蛮的图像”,给其家人造成“严重的困扰”。2013年2月,艾莎·卡扎菲再次要求与ICC交涉,声称握有对“被控谋杀、正在利比亚监狱候审的兄长赛义夫·卡扎菲”有利的证据。

此外,她还违反与阿政府的约定,一再发表政治言论,还通过叙利亚的“舆论”卫星电视台发表录音讲话,呼吁利比亚人民示威游行,推翻利比亚新的执政当局,并发誓要为她死去的父亲报仇,这让阿政府极为不满。《每日电讯》称,在阿尔及利亚期间,为了发泄对其命运的愤怒之情,艾莎·卡扎菲不断破坏家具、攻击守卫,“甚至在房间纵火”,甚至毁坏了阿总统阿卜杜勒·布特弗里卡的肖像,最终被阿政府驱逐。

被逐往阿曼

几经辗转,2012年10月,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一家被海湾国家阿曼接纳,在那里找到了暂时栖身地,阿曼出于“人道主义立场”给予卡扎菲一家避难权,其全部生活开销由阿曼政府承担。

主要政治主张

艾莎·卡扎菲的政治立场强硬,是父亲在整个内战期间的公开支持者,经常提及“支持圣战”“反对投降”等口号,与卡扎菲一样,曾是爱尔兰共和军的积极支持者。

“父亲给了我大量时间,有时我感觉与他的关系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有时他是我富有同情心的朋友。他是我缓解疼痛的良药,也是我对抗悲苦的堡垒。”《华盛顿邮报》引用艾莎·卡扎菲的话称。谈到西方媒体对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以及利比亚的印象普遍不是很好时,艾莎·卡扎菲表示,卡扎菲不仅是一名伟大的领导人,还是一个好父亲。她认为卡扎菲是她孩子的“最好学校”,“他是真正的男人,从不改变自己的原则,站在穷人和失败者一边。”《华盛顿邮报》称,伊拉克战争后,她曾公开支持萨达姆:“当你的土地被外国军队占领,你的女人被强奸,男人被杀害,狠狠回击才是硬道理。”

艾莎·卡扎菲同时还热情的邀请西方记者亲自到利比亚来走一走,看一看。她说,当你与利比亚的普通老百姓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亲身感受利比亚的发展和变化,你就会了解一个真正的利比亚。而此前西方世界对利比亚的认识,只不过是因为一些政客为了某些政治目的,对利比亚的形象进行了歪曲和丑化。

主要政治作为

艾莎·卡扎菲毕业后,曾做过律师和法学教授。她利用自己的学识积极投身慈善业,热心维护利比亚妇女权益,反对家庭暴力。2009年,联合国为了表彰艾莎·卡扎菲在保护妇女权益、消除贫困和艾滋病方面的杰出贡献,任命她为亲善大使。

艾莎·卡扎菲曾常以“第一女儿”身份陪父亲出席重要场合,在其父卡扎菲倒台去世后,逃亡阿尔及利亚的艾莎违反与阿政府的约定,一再发表政治言论,还通过叙利亚的“舆论”卫星电视台发表录音讲话,呼吁利比亚人民示威游行,推翻利比亚新的执政当局,并发誓要为她死去的父亲报仇。

影响评价

艾莎·卡扎菲继承了父亲高挑的身材和母亲娇好的容貌,长相俊俏、身材惹火,文雅持重又不失活泼现代,被称为“利比亚第一公主”,被阿拉伯媒体誉为“北非辛迪·克劳馥”,也是卡扎菲家族中公认的“最上镜”的成员。

个人生活

艾莎·卡扎菲曾经常到国外旅游,喜欢到巴黎罗马的时装店采购,这都是利比亚年轻人向往的生活方式。

人物关系

2006年4月,艾莎·卡扎菲嫁给利比亚特种部队上校军官哈米得·卡扎菲·卡哈西。据说,哈米得与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同属一个部落,其父与卡扎菲关系密切,两家联姻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卡扎菲的地位,其间足见卡扎菲与艾莎·卡扎菲的父女情深。至2010年10月14日,艾莎·卡扎菲育有3个孩子,其中最大的3岁,取的跟他外公一样的名字,也叫卡扎菲。

参考资料

卡扎菲之女敦促联合国人权机构调查父兄死因.中国新闻网.2024-01-21

阿尔及利亚宣布:卡扎菲妻子和两儿一女流亡该国.央视网.2024-01-21

卡扎菲爱女继续逃亡之路.青年参考.2024-01-24

聚焦卡扎菲的唯一女儿——阿伊莎.新浪网.2024-01-24

国际刑事法院拒卡扎菲之女请求.中国法院网.2024-01-21

环球人物.人民网.2024-01-24

利比亚狂人卡扎菲家破人亡 八名子女命运不同.中国宁波网.2024-01-24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决定终止卡扎菲之女亲善大使资格.UnitedNations.2024-01-24

卡扎菲之女欲提供赛义夫信息 遭国际刑事法院拒绝.中国新闻网.2024-01-21

卡扎菲逃离首都?.多媒体数字报.2024-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