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蔡故城位于驻马店市东南102公里,东临莲花湖,南迎车辆湖,北靠青湖。县城南5公里有汝河,北1.5公里有洪河绕城北东南下,在城东南3公里三岔口与汝河相汇东南下。故城县东西呈长方形,周长8615米,占地5825670平方米。

地理位置

故城二分之一被工厂、机关、学校、农民占用,唯东南角1415米城墙保存尚好。故城墙现存高2米~10米、宽20米~50米,均为夯土建筑,城内宫殿、作坊、民居和商贾冶金等遗址多被破坏和叠压。

历史发展经历

新蔡县古为东方夷族之域,当时部落酋长叫皋陶。据古籍记载:皋陶是虞的狱官之长,一曰攻皮即制鼓者。《考工记》:后被选作禹的继承人。皋陶早死,其子伯益佐禹治水有功,并发明了凿井术,人们从此离开河旁到远处从事生产活动,众又选伯益作禹的继承人,并封伯益于古吕地。

公元前503年,蔡平侯元年,蔡平侯为了依附楚国把国都从上蔡县迁到吕地(新蔡),后人把新迁的国都称新蔡。蔡在新共传三代,即平侯、蔡悼侯、昭侯。战国属楚地(蔡昭侯迁入吴地寿州称蔡国);秦属州郡(今临颍许州处);西汉汝南郡王莽改为新迁县。光武封武为侯;曹魏属汝阴郡;司马衷分汝阴立新蔡郡;晋成帝以汝阴郡铜阳省入新蔡郡;北魏置东新蔡郡后于新蔡立东予州,又以新蔡属安乐南屯二郡;齐置北新郡;东魏置东蔡州;北齐废州广宁县郡;隋朝开皇初郡废,十六置舒州及舒县广宁县仁寿元年改广宁曰汝北,大业初州废,又改汝北新蔡;齐置永康县后改名曰水至是及舒县并废;唐以新蔡县包信镇舒城县及舒州贞观中州废属汝南郡;宋以新蔡、汝南淮康郡节度(今陈州);金以新蔡隶息县为新蔡友郡,元因之;明定制为新蔡县属汝南府编九保。

考古价值

春秋古城城址,曾被《全本史记》、《汉书》、《河南通志》、《大清一统志》、《汝宁府志》收录,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元前503年,蔡平侯为了依附楚国上蔡县迁到吕地,在吕国都城旧址建都,改称新蔡,以别旧都。秦汉以后,屡为州、郡、县治所。

。《新蔡县志》载:远在吕、蔡封建之时,即有都城,今古城遗迹尚存。“东西5里有余,南北4里有余”,面积约6平方公里。秦汉以后,城始收缩偏小,南北约0.8公里,东西约0.7公里,仅为古城面积的十分之一,有东、西、南、北4门。至于城垣、护城河及4城门楼前之月城何时兴建,志无详载,仅称:明初,城址土筑,高8尺,上阔3尺,覆以陶瓦,……正德丙子(1516年),始易以砖墙,高1丈5尺,间如之……嘉靖戊(1526年),4门楼各标以‘东曰’‘通淮’,西曰‘望汝’,南曰‘仪凤’,北曰‘瞻极’……“砖拱城门通道长10米,高5米,”然尚未月城“”万历年间于庙(孔子庙)前辟门曰‘龙门’额曰‘启泰’…...

多年来,古城内出土器物很多。1983年,北城墙(水泥厂院内)出土一祭祀坑,有陶鼎、壶、豆盘等,仅存一陶壶,其余均被打碎,经鉴定为战国早期器物。同年,古城南隅出土有骨锥、石斧、三棱铜箭头和草木灰。1985年底,在古城墙南角(县轮窑厂)出土一口青铜剑。古城到处分布着各种纹饰的陶片和兽骨,古城内文化层较厚。沿用时间较长,文化遗存丰富。1963年6月20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