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指马鲅
六指马鲅(学名:Polydactylus sextarius),又被称为锅鱼、五荀、六丝马鲅,是马鲅科马鲅属的一种鱼类。成鱼通常成群栖息于海岸边石礁的沙洞和拍岸浪区,在近岸产卵,受精卵在近海孵化,仔鱼呈漂游性,变态后进入近岸的拍岸浪区,有时也进入淡水。六指马鲅以浮游动物或砂泥地中的软体动物门为食,比如鱼类、虾类,全天摄食,生长速度较快。
形态特征
背鳍Ⅷ,Ⅰ-13;臀鳍Ⅲ-12;胸鳍13+6;腹鳍Ⅰ-5。侧线鳞44—48,5/9—10。
体长102—148毫米。体长为体高2.9—3.5倍,为头长3—5.3倍。头长为吻长4.1—6倍,为眼径3.8—4.4倍。体颇长,侧扁,背腹缘均圆钝。头中等大,前端圆钝。吻短面圆钝,长度较眼为小,突出于口前方。
眼大,侧位,脂膜发达。眼间隔宽阔。下唇较上唇发达,但不达下唇缝合处。口角超过眼的后缘。上下颌具成带的细牙,不露出于颌的外侧;腭部有成带的细牙,犁骨部无牙。鳃孔大,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头及吻部有鳞,第二背鳍、臀鳍及尾鳍上有细鳞。侧线发达。
第一背鳍起点在胸鳍和腹鳍起点间。第二背鳍起点在臀鳍起点前。胸鳍长,向后超过腹鳍中部,有6条游离丝状鳍条。腹鳍不达臀鳍。臀鳍和第二背鳍相对。尾鳍深叉形,上下叶均尖。身体金黄色,各鳍淡黄,侧线前端有一显著黑斑。
体延长而侧扁,后眼眶长小于第二背鳍起点处体高之3/4。头中大,前端圆钝。吻短而圆。眼较大,长于吻长,位于头的前部;脂性眼睑发达,呈长椭圆形。口大,下位,口裂近水平;下颌唇发达,但未达下颌缝合处;上下颌两侧均有牙齿,其外侧无小齿;锄骨齿化;腭骨具齿。
鳔不具侧枝。体被栉鳞,背、臀及胸鳍基部均具鳞鞘,而胸鳍及腹鳍基部腋鳞长尖形,两腹鳍间另具一个叁角形鳞瓣;侧线直,且向后方缓慢倾斜。背鳍两个;胸鳍短于头长,下侧位,上部胸鳍条大部份分叉,下部具有6枚游离之丝状软条;尾鳍深叉,上下叶不延长如丝。体背部呈灰绿色,体侧银白;前端侧线具一污斑。各鳍灰色而略带黄色。
分布范围
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和非洲暖水域,中国东海和南海也有分布,尤其在海南岛东部近海较为密集。
栖息环境
六指马鲅主要栖息于砂泥地混浊水域或珊瑚礁干净水域均可见,不过大多仍以砂泥底质环境较常见,河口、港湾、红树林等海域亦能发现其踪迹为群栖性,常成群洄游。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