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詹文侯

詹文侯

詹文侯,姬姓,字文禄,名至弘(至宏),又名文,约生于姬静继位年(公元前827年),周宣王(公元前827-781)姬静庶子,封为安西侯,食采于詹,建立詹国,为侯爵,史称詹文侯,为詹氏始祖。

詹文侯处于特殊的历史时代,从小接受周朝文、武、礼、孝、仁、义的教育,又经历激荡的社会变革和各种争斗风云的磨砺,显露出了他的智慧和才能。在齐宣王时期,他曾征战在伐戎的沙场,屡建奇功。

而又因詹文侯首封于詹,故后世子孙尊其为詹姓得姓始祖。在始祖詹文侯的家传身教的下,詹氏后裔代代相传制定了詹氏家族家规家风训诫十条。

正文

文侯在姬宫湦时任少师(西周中央政制中官职是三公、六卿、五官和太师等),少师是为王室服务的内廷事务官,是三公之佐的三少(少师、少傅、少保))之一。文侯性仁孝俭朴,无侈靡涎漫之习,颇和礼度,资治通鉴纪中云:“幽厉失德,周道日衰,纲纪败坏,许文公忠国守。”周幽王朝,国势危亡前,文侯在西京筑城,壤内御外,终能保住周代由西周延续东周姬宜臼即位时为感恩叔父文公之所筑之城御赐:“詹城”,并亲笔御题:“有朝必有詹,无詹不成朝。”文侯后裔以詹为姓,以詹文侯为詹氏始祖。文侯夫人为高平市的田氏,生子:详、哗、谆、训。文侯卒咸阳市。公妣合葬长安(今西安市)城外。

詹姓始祖

詹文侯约生于姬静继位年(公元前827年),黄帝第38代,为王族,处于特殊的历史时代,从小接受周朝文、武、礼、孝、仁、义的教育,又经历激荡的社会变革和各种争斗风云的磨砺,显露出了他的智慧和才能。在宣王时期,他曾征战在伐戎的沙场,屡建奇功,(西周时期共有三支王师军队:一是虎贲军,为王宫卫戍军;二是周六师,均为周人组成,主力军,驻守丰镐遗址周围;三是成周八师,由商朝遗民组成,其将帅由周人担任,每师2500人)封为安西侯,食采于詹,史称詹文侯。詹国属周内世卿采邑。詹文侯在姬静时期协助宣王做了大量的工作,组织修政,效承先祖遗风等。如国家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尚书》许多篇章的书写、诗歌结集出版、《周易风水》的补充、制历占卜、制订礼仪、音乐歌舞的创作等,都是这个时期的显著成就。詹文侯在幽王时任少师,专理宫廷事务,见幽王宠爱褒姒,玩物丧志,遂辞职返回自己的封地。后来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亡国之祸,自己也命丧黄泉。詹文侯虽然是幽王的支弟,却明哲保身,毫发无损,其子孙也得以成功逃过一劫。詹文侯生于王畿,长于王畿,在王朝任职,封地为周畿内世卿采邑,所以詹氏发源地、源脉就在今陕西---西安市长安。詹文侯首封于詹,故后世子孙尊其为詹姓始祖。詹姓纪元是詹文侯采食封侯建国起,即公元前807年,姬静21年,封支子至弘于詹,为周代詹姓纪年起始,从那时起至2011年詹姓已有2818年的历史。

詹氏“祖”“宗”

周宣王庶子(别子)姬至弘,无权继承周宣王的王位,但有权得到分封分得采邑,受封于詹,以赐封的詹地为氏成为詹氏一族的开派之祖(“别子为祖”,得姓受氏之祖)。詹国是畿内采邑或称采邑国,“别子”(姬至弘)爵位为侯或伯,以氏称詹侯(氏+爵),史称詹文侯。詹文侯的嫡长子详公或是哗公(详公、哗公是同一个人)继承詹氏家族的权位成为詹氏家族的大宗(“继别为宗”)。詹文侯是詹氏的“祖”,詹详公(詹哗公)是詹氏最早的“宗”。詹文侯的“祖”与其后以嫡长子为传宗继统的“宗”构成先秦时期的詹氏“祖”“宗”。这就是詹氏早期祖宗。

参考资料

詹文侯.詹文侯.2024-09-25

读詹氏家风训诫,受益受教尊法道.陕西法制网.2024-04-03

寻祖溯源之安溪詹姓(上).寻祖溯源之安溪詹姓(上).2024-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