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辛盘
五辛盘又称辛盘、春盘。即在盘中盛上五种带有辛辣味的蔬菜,作为凉菜食用。魏晋以下,元旦日有食五辛盘的传统民俗。意在尝新。源于汉代立春日食生菜。立春吃五辛盘,是古人在立春之日以蔬菜、水果、饼饵盛于盘中馈赠亲友的习俗。晋代《风土记》中说:“元日造五辛盘”,“五辛所以发五脏气,即葱、蒜、韭菜、芸薹、芫荽是也”,也就是现在的:葱、蒜、韭菜、油菜、香菜。
民俗简介
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春盘晋代已有,那时称“五辛盘”。五辛广义讲是指五种辛辣(葱、蒜、椒、姜、芥)蔬菜做的五辛盘,服食五辛可杀菌驱寒。那时是将春饼与菜同置于一个盘内。到唐宋时吃春盘春饼之风盛行,皇帝以春酒春饼赐予百官近臣,宋人陈元靓撰《岁时广记》称:“立春前一日,大内出春饼,并以酒赐近臣。”当时的春盘极为讲究、精致。至清代时,皇帝也以春饼春盘赏赐丹臣近侍,受赐者感涕不尽。这种吃春盘春饼之俗,传向民间,更以食饼制菜并相互馈赠为乐。清代的《北平风俗类征·岁时》载:立春,富家食春饼,备酱熏及炉烧盐腌各肉,并各色炒菜,如菠菜、韭菜、豆芽菜、干粉、鸡蛋等,且以面粉烙速冻春卷卷而食之。这正是清末民国时期老北京人家吃春饼应景咬春之节俗,至今北京仍传承着此食俗,俗话有“打春吃春饼”之语。说到春卷,过去讲究的人家到锅饼铺去买。
民俗由来
立春吃“五辛盘”(亦称“春盘”),是古人在立春之日以蔬菜、水果、饼饵盛于盘中馈赠亲友的习俗。晋代《风土记》中说:“元日造五辛盘”,“五辛所以发五脏气,即蒜、葱、韭菜、芸薹、芫荽是也”,也就是现在的:葱、蒜、韭菜、油菜、香菜吃“五辛”。迎新春,用的是“辛”与“新”的谐音,却很少有人去深究其中的医学道理。
唐宋以下,演变为立春日之“春盘”。南梁梁宗《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原注引晋周处《风士记》:“元日制五辛盘。”原注:“五辛,所以发五藏之气。即大蒜、小蒜、韭菜、芸、胡荽是也。《庄子》所谓春正月饮酒、茹葱,以通五藏也。《食医心鉴》曰:食五辛以辟厉气。”唐韩鄂《岁华纪丽。元日》:“肴列辛盘,觞称椒酒。”
相关菜色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解释说:“五辛菜,乃元日、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春花之意”。看来对春盘内容并不十分严格的,民间也有多有用葱、蒜、椒、姜、芥丝之类寻常菜蔬的,但总归为辛味的食物。唐朝,皇家吃春盘之风尤盛,也非常考究,每逢立春之日,皇帝都要赠春盘给重臣的。杜甫“春日春盘细生菜,忽亿两京梅发时”诗中说的,就是这回事。此后的春盘也越来越讲究排场。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载,皇宫中的春盘“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值万钱。”元代契丹人耶律楚材有一首诗是专门写春盘风光的,诗中写道:“昨朝春日偶然忘,试作春盘我一尝。木案初开银线乱,砂瓶煮熟藕丝长。匀和豌豆揉葱白,细剪蒌蒿点韭黄。也与何曾同是饱,区区何必待膏粱。”他诗中提到春盘(木案)的内容就有粉丝(银线)、藕丝、豌豆、葱白、蒌蒿、韭黄等菜蔬,可真够丰富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吃春盘成了一种形式,所食内容逐渐发生着变化。在北京,它甚至变成了另外的形式——“春饼”,但象征的意义是一样的。
相关诗词
晋·馈春盘
立春咸作春盘尝,芦芹芽伴韭黄。互赠友僚同此味,果腹勿须待膏粱。
参考资料
古人春节吃五辛盘.运城新闻网.2024-01-27
古人春节吃五辛盘.联谊报.2024-01-27
民俗达人还原千年前的“元旦”民俗.央广网旅游.2024-01-27
二十四节气之立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5-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