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是在原人文学院社会工作、公共事业管理两个本科专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宣布成立于2008年12月,是陕北乃至西部社会服务和公共管理人才教育培养的摇篮。学院设有西安交通大学MPA教学实践基地和西安交通大学MBA延安市教学点。
本科教学
学院下设社会工作、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学三个本科专业,设有三个专业教研室,建成深圳盐田社工服务中心、深圳鹏晨社会工作服务站、北京海淀社工服务中心、西安慧灵残障人服务中心、延安市民政局、宝塔区劳动人事局、志丹县人民政府等12个实践教学基地,承担延安大学特色专业、教学团队以及全国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等教改项目多项,设有两门院级精品课程。
科学研究
近年来,延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承担国家社科规划项目2项,省厅以上项目27项,在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
人才培养
学院第一届毕业生有14人考取西安交通大学等名校研究生,有19人考取公务员,有60人获得社会工作职业证,学生就业分布在天津市、上海市、深圳市、南京市等大城市。
专业设置
社会工作专业
学制:四年制本科;2004年开始招生。
培养目标及要求:主要培养具有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能在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等部门,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区管理、社会服务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保障、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等学位课程和社会心理学、公共关系概论、社会统计学等基础课,此外,还开设人口社会学、组织社会学、行政法、中国社会思想史等33门选修课。修业年限为四至六年,修业期间至少获得170学分,授予法学学士。
实践教学基地:深圳盐田社工服务中心、深圳鹏晨社会工作服务站、北京海淀社工服务中心、西安慧灵残障人服务中心、延安市民政局、宝塔区劳动人事局、志丹县人民政府等12个实践教学基地。
毕业去向:党政机关、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等。
专业队伍:教研室现有教师2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0人,讲师6人,助教3人。
专业发展:教研室目前承担“社会工作特色专业建设”等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已出版《社会学教程新编》等专著10余部,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各类获奖多项,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学制:四年制本科;2005年开始招生。
培养目标及要求:本专业培养具有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较熟练的行政工作技能和公共管理能力,能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从事公共事务、行政管理和公共政策等方面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管理心理学、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等学位课程和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政治学、社区管理等基础课,还开设管理哲学、物业管理、人口管理、国家公务员制度等30门选修课。修业年限为四至六年,修业期间至少获得166学分,授予管理学学士。
实践教学基地:深圳盐田社工服务中心、深圳鹏晨社会工作服务站、北京海淀社工服务中心、西安慧灵残障人服务中心、延安市民政局、宝塔区劳动人事局、志丹县人民政府等12个实践教学基地。
毕业去向:政府机构,公共事业管理部门。
专业队伍:教研室现有教师16人,其中副教授6人,讲师10人。
专业发展:教研室目前承担“公共事业管理教学团队”等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已出版《社会学教程新编》等专著10余部,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各类获奖多项,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
社会学专业
学制:四年制本科;2010年开始招生。
培养目标及要求:主要培养具有基本的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能在教育部门、科研机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调查研究、政策评估、规划管理、社区管理、社会服务、社会预测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西方社会学理论、中国社会思想史、社会统计学、社会学原著导读、经济社会学、发展社会学、社区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心理学、都市社会学、乡村社会学、组织社会学、社会问题概论、社会政策、社会保障、公共关系学、国家公务员制度与能力测试等。等40余门课程。修业年限为四至六年,修业期间至少获得170学分,授予法学学士。
实践教学基地:深圳盐田社工服务中心、深圳鹏晨社会工作服务站、北京海淀社工服务中心、西安慧灵残障人服务中心、延安市民政局、宝塔区劳动人事局、志丹县人民政府等12个实践教学基地。
毕业去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组织等。
专业队伍:教研室现有教师2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0人,讲师6人,助教3人。
专业发展:教研室目前承担“社会工作特色专业建设”等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已出版《社会学教程新编》等专著10余部,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各类获奖多项,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
行政管理专业
学制:四年制本科,2006年开始招生。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现代公共精神,掌握行政管理领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行政管理学、管理学、政治学、行政法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2、具有较强的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获取、更新和应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数据收集、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
4、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5、掌握领导决策、组织协调、沟通交流等方面的系统知识和基本能力;
6、掌握和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7、熟悉中国有关行政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制度;
8、了解行政管理学发展动态和理论前沿。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政治学原理、行政管理学、行政法学、公共政策等学位课程和行政组织学、领导学、秘书学、市政学、社会学、逻辑学、公共政策、国际政治、人力资源管理、地方政府管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等基础课,此外,还开设公共财政、管理心理学、政府经济学、行政伦理学、国家公务员制度、比较政治学、行政案例分析、社会调查、行政管理应用写作、行政管理实务与技能等22门选修课。修业年限为四至六年,修业期间至少获得166学分,授予管理学学士。
实践教学基地:延安市民政局、宝塔区劳动人事局、志丹县人民政府、深圳盐田社工服务中心、深圳鹏晨社会工作服务站、北京海淀社工服务中心、西安慧灵残障人服务中心等12个实践教学基地。
毕业去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简介
学制:四年制本科;2005年开始招生。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经济、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其他管理问题的基本工具和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经济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前沿问题和发展动态,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6、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
7、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能够利用外语获取专业信息;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经济法等学位课程和组织行为学、心理学概论、工作分析、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招聘与人才测评、薪酬管理等基础课,此外,还开设劳动法、劳动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生产运营管理等32门选修课。修业年限为四至六年,修业期间至少获得165学分,授予管理学学士。
毕业去向: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
参考资料
延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专业简介...2016-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