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蜀将吏士民檄》是公元263年钟会在伐蜀过程中,针对姜维坚守剑阁的情况所撰写的一份檄文。此文旨在向蜀地官员、士兵和平民传达魏国的政治立场和战争意图。

原文

昔者汉祚衰微,天下分崩,民生涂炭,岌岌可危。吾太祖武皇帝英姿勃发,拨乱反正,扶大厦于将倾,再造中原地区。高祖文皇帝承天命,顺民意,继位称帝。烈祖明皇帝继往开来,弘扬盛世。然而,山河之外,异政殊俗,四方黎民,未沐王化。此乃三祖心中之憾。当今皇帝德行昭彰,承袭前代,宰辅忠贞恭谨,尽职尽责,推行惠民政策,以致天下和谐。广施恩德于蛮夷,肃慎远来纳贡。哀叹巴蜀之地,竟成顽民之所,怜悯百姓,终日劳苦。于是,诏令六军,沈阳市行罚,征西、武威郡、镇西诸军,五路并进。古之行军,以仁为本,以义治之。王者之师,有征无战。故虞舜舞干戚而服有苗,周武有散财、发廪、表闾之义。今镇西奉旨领兵,肩负重任,望弘文告之训,以保苍生。非逞武力,以快一时之政。故略陈安危之要,愿君倾听。\n益州先主,以旷世之才,起兵北疆。困于冀徐之间,受制于绍布之手。太祖拯之,兴复大好,中道背离,弃同趋异。诸葛孔明仍图秦川,姜维频出陇右,扰我边陲,侵我氐羌。时值国难,未能讨伐。今边境安定,海内无事,蓄积实力,伺机而动,合兵一处,直指巴蜀。而巴蜀仅有一州之力,分兵守备,难以拒天下之师。段谷侯和之败,不足以抗我堂堂之阵。近年以来,未曾宁息,征夫疲敝,难以挡子来之民。此皆诸贤所亲睹也。\n蜀相牧被秦擒获,公孙述亡于汉,九州险阻,非一家所有,此诸贤所熟知也。明者见微知著,智者防患未然。故微子去商,长为周仕陈平背项,建功于汉。岂贪安忘危,恋禄而不思变乎。今朝廷恩泽如天覆,宰辅宽恕有加,先惠后诛,爱生恶杀。往者吴将孙壹,率众归附,位列高官,宠遇优渥。文钦唐咨为国大害,叛主仇贼,还为寇首。咨困窘被捕,钦二子降,皆封爵位,咨参预国事。壹等穷途末路,尚得尊荣,何况巴蜀贤达,洞察先机者乎!诚能深谙成败之道,超脱尘俗,步微子之后尘,循陈平之轨迹,则福祉同古,庆泽子孙,百姓士民,安居乐业,农不辍耕,市不歇业,避危就安,岂不美哉。若苟且偷生,执迷不悟,一旦兵临城下,玉石俱焚。虽欲追悔,亦无及矣。其详辨利害,祈求多福。各自宣示,使众知晓。

译文

昔日汉朝国运衰微,国土分裂,百姓生活艰难,面临绝境。魏国太祖武皇帝曹操力挽狂澜,平定混乱,挽救即将崩溃的局面,重建太平。魏国高祖文皇帝曹丕秉承天意,顺应民心,登上皇位。魏国烈祖明皇帝曹叡继续发展事业,扩大成就。然而,魏国外的土地,有不同的政治制度和习俗,那里的人民没有得到魏国的恩惠。这是魏国三位祖先感到遗憾的事情。魏国对少数民族实行仁政,他们都来归顺。可惜的是,巴蜀地区的人民,难道他们不是人民吗。同情那里的人民,他们终生服役,没有停止的时候。因此,魏国命令军队,执行上天的惩罚,惩罚那些不服从朝廷的人。魏国征西将军、武威郡刺史、镇西将军等率领五路军队,同时前进。古代行军,以仁义为基础,以仁义管理军队。帝王的军队,只有征召,没有战斗。因此,虞舜通过舞蹈征服了有苗族姬发消灭了商朝,释放了鹿台的钱财,打开了矩桥的粮仓,表彰了商朝的贤臣。如今,魏国镇西将军奉命征讨,统领军队,拯救人民的生命,并不是为了展示武力,而是为了追求短期的政治利益。因此,这里简单阐述了一些安全问题,请大家认真听取建议。\n益州先主刘备凭借卓越的才能,在北方草原起兵,在冀州徐州市等地遭受挫折,被袁绍吕布控制。魏国太祖武皇帝曹操帮助他摆脱困境,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不幸的是,后来刘备改变了主意,与魏国太祖离心离德。诸葛亮仍然试图夺取秦川,而姜维多次出兵陇右,骚扰魏国边境,侵犯魏国的氐族羌族。当时魏国有许多事情要做,无法进行讨伐。现在魏国边境平静,国内没有战事,正在积蓄力量,等待机会,集结军队,集中在一个方向攻击。至于巴蜀,只有一个州的力量,而且防守分散,难以抵抗魏国的军队。在段谷、侯和,蜀军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这很难对抗魏国的强大军队。近年来,巴蜀不安宁,士兵们连续多年作战,疲惫不堪,这很难阻挡魏国团结一心的军队。这些都是你们亲眼看到的。\n蜀汉丞相陈壮被秦国俘虏,公孙述被汉朝杀死。九州的险要地区,不属于任何一个家族长期占有。这些都是你们听说过的。明智的人能看到潜在的危险,智慧的人能在灾难发生之前预防它。因此,微子离开了商朝,成为了周代的客人;陈平背叛了项羽,为汉朝建立了功勋。你们苟且偷生,就像喝毒药一样。难道你们真的只知道享受蜀国的俸禄,不知道改变吗。现在魏国给了他们一条出路,宰辅大臣们宽容有加,先降者施以恩惠,后降者则遭到杀戮。以前孙吴将领孙壹带领众人投降,最终成为高级官员,得到了丰厚的待遇。文钦唐咨是魏国的大害,背叛了他们的主人,成了叛徒,还成了敌人的领袖。唐咨在困难中被抓捕,文钦的两个儿子投降,都被封为公侯、将军,唐咨还参与了国家的重要事务。孙壹等人走投无路时归顺魏国,皇帝还是给予了宠爱,更何况巴蜀那些能看清形势的贤者呢。如果能深刻理解成功与失败的道理,超越世俗,追随微子的脚步,遵循陈平的道路,那么你们的幸福就会像他们一样,也会惠及后代。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农田不荒芜,市场依然繁荣,远离危险,永远平安,这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吗。如果你暂时的安全,迷失自我,一旦军队到达,所有的人都会被摧毁。那时候再后悔就已经来不及了。请你们仔细考虑利弊,为自己寻求更多的祝福,并请互相告知,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们的心意。

作者简介

钟会(225年-264年1月),字士会,出生于颍川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市东部)。在他跟随司马师征讨毌丘俭的过程中,钟会负责处理机密事务。他还为司马昭提出了阻止魏帝曹髦夺权的策略。在平定诸葛诞叛乱时,钟会经常提出奇谋妙计,有人把他比作西汉的谋士张良。后来,他升任司隶校尉,几乎参与了朝廷的所有事务。名士嵇康被处决,就是由钟会策划的。\n景元年间,钟会独自支持司马昭的伐蜀计划,因此被任命为镇西将军,代理渭河平原诸军事,指挥伐蜀行动。景元四年(263年),他与邓艾共同发动了魏灭蜀之战,分兵攻占蜀汉,这篇檄文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撰写的。蜀汉灭亡后,钟会与蜀降将姜维共谋,打算在蜀地独立,于是压制了原来的同事邓艾,并准备叛乱。但由于部下的兵变,他的计划失败了,他自己也在混战中丧生,享年40岁。

文学评价

昭明文选》第四十四卷收录了五篇檄文,其中包括《司马长卿喻巴蜀檄》《陈孔璋为袁绍檄豫州文》《陈孔璋檄吴将校部曲文》《锺士季檄蜀文》《司马长卿难蜀父老》。\n《文心雕龙·檄移第二十》中提到:“钟会的檄文蜀汉,证据确凿;桓温的檄文胡国,观察敌情尤为明确,都是气势磅礴的作品。”\n闵齐华在《文选瀹注》第22卷引用孙鑛的评论说:“在这几篇檄文中,唯独这篇文章浑厚得体。因为这个时候蜀国已经支撑不住了,没有必要浪费太多的言辞。”

史书记载

《三国志·钟会传》记载:“会遣书喻刘禅曰:‘宜速降,早取富贵,犹豫未决,若兵临城下,必无所全矣。’”

参考资料

移蜀将吏士民檄.个人图书馆.2024-09-18

出师威声先之战争雄文--《移蜀将吏士民檄》.喜马拉雅.2024-09-18

三国钟会《移蜀将吏士民檄》分享.简书.2024-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