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花草
聚花草(学名:Floscopa scandens),又名蔓荷、水草、大祥竹篙草、竹叶草、水竹菜、小蕹菜,是鸭跖草科聚花草属的植物。
形态特征
植株具极长的根状茎,根状茎节上密生须根。植株全体或仅叶鞘及花序各部分被多细胞腺毛,但有时叶鞘仅一侧被毛。茎高20-70厘米,不分枝。叶无柄或有带翅的短柄;叶片椭圆形至披针形,长4-12厘米,宽1-3厘米,上面有鳞片状突起。
圆锥花序多个,顶生并兼有腋生,组成长达8厘米,宽达4厘米的扫帚状复圆锥花序,下部总苞片叶状,与叶同型,同大,上部的比叶小得多。花梗极短;苞片鳞片状;萼片长2-3毫米,浅舟状;花瓣蓝色或紫色,少白色,倒卵形,略比萼片长;花丝长而无毛。
蒴果卵圆状,长宽2毫米,侧扁。种子半椭圆状,灰蓝色,有从胚盖发出的辐射纹;胚盖白色,位于背面。花果期7-11月。
分布范围
分布于亚洲热带、大洋洲热带;在中国分布于浙江省南部(龙泉市、瑞安市、苍南县、泰顺县等地)、福建省( 厦门市、将乐县、德化县、云霄县、南靖县、南平市、顺昌县、龙岩市、连城县)、江西省( 信丰县、上犹县、龙南市、宁都县、兴国县、会昌县、寻乌县、石城县、瑞金市、遂川县、广昌县、玉山、德兴、南丰)、湖南(雪峰山、新宁、宜章、东安、洪江)、广东( 广州、从化、仁化、新丰、乐昌、南雄、深圳、台山市、恩平市、信宜市、肇庆市、怀集县、连平县、和平、清远市、英德市)、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市、武鸣区、上林县、融水苗族自治县、阳朔、临桂区、兴安县、龙胜各族自治县、平乐县、恭城瑶族自治县、苍梧县、腾县、浦北县、平南县、玉林市、博白县、百色市、田林县、贺州市、昭平县、金秀、宁明、龙州)、海南( 三亚、儋州、万宁、澄迈、白沙、保亭)、重庆 、云南(屏边、河口、西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腊、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临沧市、贡山独龙江)、四川省(峨眉山市、永川区)、西藏自治区 (墨脱县)、台湾、香港特别行政区。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700米以下的水边、山沟边草地、谷地、沟渠水边、浅水处、水塘、林下积水湿地。
生活习性
聚花草喜光照充足,对阳光和水深适应性较强,在湿地亦可生长,但是叶片及其他部位腺毛明显增多,水生者较少。其在15℃-28℃的温度范围内生长良好,喜稍黏质土壤。
育植技术
聚花草根状茎可繁殖,种子亦可萌发,必须保持一定水量。
主要价值
观赏:聚花草习性强健,易栽培,茎不分枝,匍匐生长,叶形似竹叶,花类帚状,一簇一簇,或蓝或紫,开花繁盛,可栽于公园水旁、人工湖周边湿地或浅水带、绿地的水体绿化,室内盆栽亦可,别具幽雅娴静之美。
经济:聚花草花较小可用于制作艺术贺卡。
保护现状
聚花草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无危(LC)。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