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回王府是清代以后哈密市维吾尔首领的府邸所在,始建于公元1705年,由首任哈密回王额贝都拉延请汉人工匠在原蒙古王府基础上设计修建。
哈密回王府曾是哈密政治、文化中心,规模宏大,风格独特,集汉、满、蒙、维等多民族建筑风格于一体,是新疆当时规模最大、建筑最宏伟、风格最独特的宫廷建筑群。
1931年,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哈密回王府毁于战火。2004年,哈密回王府原址重建一期工程正式启动。现回王府开放参观,以历史文化为核心元素,按参观游览顺序设有回王历史文化展馆,马房、牢房、堡、军官活动室、军官议事厅、点将台、军官休息室、无字牌坊亭等点位。
历史沿革
修建历史
康熙帝三十五年(1696年),哈密维吾尔族首领额贝都拉摆脱准噶尔汗国部归附清朝后,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秋进京,第二年返回时,从京城请来了汉族工匠设计修建王府和回城,费时7年方竣工。重建后的王府规模宏大,建筑构造既体现了伊斯兰教古典主义建筑的艺术风格,又融合了汉族建筑艺术的特点。王府土墙高台,琉璃瓦顶,飞檐斗拱,园林交错,是当代新疆境内规模最大,最有特色的一座宫廷建筑。后又经过几代回王的修缮加工和经营扩建。至七世回王伯锡尔时,已成为一个宅园相连,宏伟壮观的园林建筑群。清代诗人萧熊曾感叹到:“王宫台旧繁华”,并且他在《西疆杂述诗》中又对回王府有较为详细地追述:“王府在城东隅,附墙筑台,高出城墙,山门内,正宅三层,皆在平地,宅之右,即拾级登台,台上屋舍回环,悬窗下瞰,其内院也。宅左,步长廊,更进一门,则园林在焉,亭台数座,果树丛杂,名花异草,盆列成行,俨然内地风景。皆老王伯锡尔在京养六年,屡以重价搜求,远道载归者”。同治五年(1864年),农民起义军攻入王府,处死伯锡尔并烧毁王府。后默哈莫特在清军扶植下嗣位。但在同治十二年秋,陕西回民义军头目白彦虎攻进回城,王府又遭掠夺。
扩建历史
光绪八年(1882年),沙木胡索特袭位后,对王府进行了扩建和翻修。扩建后的王府面积占回城四分之一,有房88多间,大小九道门楼。正门楼为中西合璧结构,飞檐起脊,画栋雕梁,绿琉璃瓦顶。整体建筑分为内外二宫,内宫地面与城墙同高,外形是城楼式的宫殿。有数院,做为官员办公、警卫住宿以及贮藏军械、招待来宾等用。由于历代回王皆是虔诚的伊斯兰教教徒,因此对清真寺的修建十分重视。在回王府内,有三座规模不同,风格各异的清真寺。自王府西门东折至客厅,客厅后便是王府花园。小花园专供回王及眷属休息。设计精巧,以花草亭榭为主,具有江南园林之风格。对于王府花园,来过哈密市的陈运和等许多文人曾多次在著作中记述。斐景福在《河海昆仑录》中记载:“广百余亩,土上复以砖,有亭馆三、四区,结构雅洁,而古木连阴,百花齐放,红白炫烂,为中原地区园事所未有”。谢彬在《新疆游记》中也写到:“回王花园,亭榭数处,布置都宜。核桃、杨、榆诸树,拔地参天,并有芍药、桃、杏、红莲种种”。由于哈密回王是依靠清政府维护自己统治的封建领主,也是清代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治区封建王公中维持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在新疆及哈密历史上产生过很大影响,并与清政府保持着特殊的关系。为向清政府表示忠心,回王还在小花园的东北角,筑有一座具有中国古典商宅建筑风格的万寿宫,坐北朝南三面粉墙,正面是木质嵌花隔扇门窗。宫内陈列着从顺治帝到德宗等皇帝的彩色画像,像前均设台案,上有朱色牌位,上写皇帝名号和生年卒月,每年春秋雨季,回王及哈密市官员均到此祭祀。
旅游信息
交通
交通便利,有公交车直达。住宿:可住哈密市。
文化活动
美食
哈密地区的风味小吃丰富多彩,花样繁多,例如凉拌牛肉、热羊蹄、猎羊骨头、麻辣鸡、粉汤、羊羔肉、凉皮子、油塔子、黄面等都是哈密回族的风味小吃。制作精良,历史悠久,富有独特的回族风格。
特产
参考资料
每日推荐 | 值得一去的哈密王景区.哈密回王府微信公众号.2024-03-07
新疆哈密回王府“五一”迎客.中国政府网.2024-03-08
《史话新疆》 第53集 哈密回王.共产党员网.2024-03-08
《史话新疆》 第五十三集 哈密回王.央视网.2024-03-07
新疆哈密回王府“五一”迎客(组图)-新闻中心-北方网.北方网.2024-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