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食用植物油

食用植物油

食用植物油是以食用植物油料或植物原油为原料制成的食用油脂,包括菜籽油、花生油、火麻油、玉米油、橄榄油茶油棕榈油、葵花子油、大豆油、芝麻油、亚麻籽油(胡麻油)、葡萄籽油、核桃油、牡丹籽油等。

食用植物油最早出现于汉朝。植物油提取和食用的飞跃发展是在两宋时期,在都城开封、杭州市街头出现专门制作食用油的作坊,农村地区用植物油烹制食品也逐步普及。宋元年代,油料作物的种类、种植面积已扩展,榨油技术也有提高。明末以后,花生的引种丰富了油料作物的种类,并对油料作物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清中后期,人们食用的植物油有酱油、棉油、花生油、蓖麻油等二十种之多。

2024年,中国利用国产油料榨得的食用植物油(含玉米油、稻米油及其他小宗油脂)为1411.5万吨,较2023年的1358.5万吨多榨了53万吨,增长3.9%。中国进口各类食用植物油合计为804.3万吨,较2023年的1111.7万吨减少了307.4万吨,下降27.7%。2024年11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GB 44917-2024《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卫生要求》,于2025年2月1日正式实施。

定义

食用植物油是以食用植物油料或植物原油为原料制成的食用油脂,是人们每日膳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体所需的必需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的重要来源。其主要成分是脂肪酸,包括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同时含有维生素e植物固醇多酚谷维素鲨烯木脂素等多种微量天然营养物质。根据原料的不同,食用植物油主要可分为有机大豆油花生油棕榈油橄榄油菜籽油、芝麻油、葵花籽油、玉米油、棉籽油等种类,其中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是中国居民最主要的食用植物油消费品种。

历史沿革

食用植物油最早出现于汉朝。北魏末年(公元533年前后),人们用重力压制的方式获取食物植物油,原料即是各种农作物,主要是亚麻籽油、麻子油和荏油。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转引南齐陶弘景的话说:“(黑芝麻)生榨者良,若蒸炒者,只可供食及燃灯,不可入药。”这里所说的生榨、熟榨其实就是植物果实在压制油脂时的炒熟与否。植物油提取和食用的飞跃发展是在两宋时期,在都城开封、杭州市街头出现专门制作食用油的作坊,农村地区用植物油烹制食品也逐步普及。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今之北方人,喜用麻油煎物,不问何物皆用油煎。”

宋元年代,油料作物的种类、种植面积已扩展,榨油技术也有提高。此前一直被人们当作蔬菜食用的油菜,被发现油菜的籽可以榨取食用油。北宋天文学家、药学家苏颂的《本草图经》载:“(油菜)出油胜诸子,油入蔬清香,造烛甚明,点灯光亮,涂发黑润。饼饲猪以肥,上田壅苗堪茂,秦人名菜麻,言子可出油如芝麻也。”明末以后,花生的引种丰富了油料作物的种类,并对油料作物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清中后期,人们食用的植物油有酱油、棉油、花生油、蓖麻油等二十种之多。

行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植物油行业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装备的基础上,依靠自主创新及研发,在油料加工能力、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制油过程中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率等方面均大大提高,同时也极大的丰富了植物油产品的种类,油品质量不断提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生活水平及消费意识也随之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及健康、营养、品牌、品质更加重视,植物油细分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整个行业已经形成完全市场化的竞争格局。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整体呈波动下降的态势,到2022年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为4881.87万吨,同比下降1.8%,其中有机大豆油产量占比最高,为33.4%;需求量为5512.8万吨,同比下降8%。

2024年,中国利用国产油料榨得的食用植物油(含玉米油、稻米油及其他小宗油脂)为1411.5万吨,较2023年榨得的食用植物油1358.5万吨,多榨得了食用植物油53万吨,增长3.9%。2024年,中国进口各类食用植物油合计为804.3万吨,较2023年的1111.7万吨减少进口了307.4万吨,下降27.7%。其中进口大豆油28.2万吨,较2023年的40.0万吨少进口了11.8万吨,下降29.5%;进口菜籽油188.1万吨,较2023年235.6万吨少进口了47.5万吨,下降20.2%;进口棕榈油366.7万吨,较2023年的563.7万吨减少197.0万吨,下降34.9%;进口葵花籽油109.2万吨,较2023年的152.1万吨少进口了42.9万吨,下降28.2%。

主要种类

棕榈油

棕榈油是由油棕树上的棕榈果压榨而成,果肉和果仁分别产出棕榈油和棕榈仁油,传统概念上所言的棕榈油只包含前者。棕榈油原产于西非。作为天然食品,棕油桐的使用已超过5000年的历史。棕榈油为“饱和油脂”,其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0.2%,脂肪酸主要包括软脂酸油酸亚油酸肉豆蔻酸等,其中棕榈酸和油酸的含量最高,分别高达41.3%~46.3%和36.7%~40.8%。它还含有天然VE和类胡萝卜素

大豆油

大豆油是豆科大豆的种子提炼制成的脂肪油。中国是大豆的发源地,其种植历史距今已有5000多年。20世纪40~50年代,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种植和出口国。大豆油含有的大量亚油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之一,是膳食中最主要的n-6多不饱和脂肪酸。此外,大豆油中含有丰富的磷酸甘油酯维生素e维生素D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

菜籽油

菜籽油是从油菜籽中榨取而来的一种食用油。油菜是中国古老的油料作物,也是中国古文献最早记载的蔬菜种类之一。菜籽油富含ω-3脂肪酸和ω-6脂肪酸。菜籽油含有多种微量活性物质,如植物固醇等营养物质,具有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降低心血管疾病等方面的功效。

花生油

花生油是诞生得最晚的植物油,至清代才有记载。花生油含不饱和脂肪酸80%以上(其中含油酸41.2%,亚油酸37.6%);另外还含有软脂酸硬脂酸花生酸等饱和脂肪酸19.9%。花生油中还含有甾醇、麦胚酚、磷酸甘油酯维生素e胆碱等。

橄榄油

橄榄油是由新鲜的黑橄榄果实直接冷榨而成的黄绿色油脂。橄榄油的出现则追溯到8000年前,它是少数经压榨后,无需精炼即可食用的油类。橄榄油以其营养成分丰富、保健功能突出而被公认为绿色保健食用油,在西方有“植物油皇后”“液体黄金”和“地中海甘露”的美称;橄榄油中含有鲨烯β-胡萝卜素黄酮、多酚类、油维生素E、植物固醇等多种活性成分。

玉米油

玉蜀黍属油是从玉米小麦胚芽中提炼出的食用植物油。玉米油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玉米油中含有大量饱和脂肪酸和ω-6脂肪酸,既含有“好脂肪酸”也含有“坏脂肪酸”,还含有丰富的植物甾醇和维生素e

葵花籽油

葵花籽油是从葵花籽中提取的油类称葵花籽油。葵花籽油的脂肪酸营养和有机大豆油的类似,饱和脂肪酸含量极少,以亚油酸为主,但缺乏α-亚麻酸。葵花籽油中生育酚(维生素E)含量约为600—700毫克/升,且95%以上为具有生物活性的α-生育酚。

亚麻籽油

亚麻籽油为一年生草本植物亚麻的成熟种子榨取而成的油。公元前126年,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把亚麻籽带入了中国,后来经过加工提炼,研究,慢慢融入到生活中,工业中运用。亚麻籽油富含α-亚麻酸,它和亚油酸一样,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α-亚麻酸还是EPA和DHA的前体物质,有助于大脑和视网膜的发育。

加工方法

压榨工艺

压榨工艺主要是借助机械外力集中挤压油脂,在压榨过程中,不仅会改变螺旋距,也要利用榨腔直径缩短有效控制压榨空间,从而建构更加有效的压榨工艺,确保整体工艺流程完整且有效。在压榨工艺运行过程中,主要是将花生或者葵花籽剥壳操作,确保基本物质材料准备。然后,工艺操作人员要进行一系列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具体参数包括破碎、油籽蒸炒、压榨过和水化。最后,借助过滤操作进行系统化工艺运行,确保全部步骤按照标准化流程有序进行,从而提高整体压榨工艺的运行水平。特别要注意,在压榨工艺中,蒸炒主要是为了从油脂中去除水分。由于水分的组成会影响油籽自身的结构,甚至会损伤基本的原有细胞,只有有效剔除水分,才能进一步提高压榨效果,保证温度控制在80°C左右。水化操作也是为了将吸水性较强的磷酸甘油酯转化为絮状,温度要控制在60°C左右。另外,在压榨原油制成之后,要利用水化操作和过滤操作提高压榨油的基本质量,还有保证每个工序的完整运行,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整体压榨工艺的实际水平。

浸出工艺

在浸出工艺操作的过程中,技术人员也要提升管理结构和管控层级,确保工艺操作的完整度。(1)浸出制油操作。在浸出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剥壳操作和破碎操作初步管理和控制油籽,之后借助轧胚和蒸炒操作提升系统的操作有效性。另外,还要集中处理浸出操作、蒸发操作和汽提操作,一定程度上保证原油的质量。只有真正提高设备的运行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浸出工艺的功效。(2)要深加工浸出原油,在原油产出以后,制作人员要提升深加工操作的有效性,进一步优化整体管控措施和管理层级的运行效果,确保各项工艺符合标准。特别要注意,在原油生产过程中,主要应用的设备是冷提塔和浸出器械等。浸出混合油中,油脂含量控制在12%~15%,利用一次蒸发能有效提升65%左右,然后再进行第二次蒸发,实现油脂含量的最优化。此外,最后要借助汽提对原油进行深加工,确保纯度符合要求。技术人员只有保证水化效果与中和效果符合实际需求,才能进一步提升整体加工流程的完整度,顺利优化基本纯度和有效性。

质量指标

注:划有“—”者不做检测。压榨油和一、二级浸出油溶剂残留量检出值小于10mg/kg时,视为未检出

棉籽油GB1537-2003

葵花籽油GB10464-2003

茶油GB11765-2003

玉米油GB19111-2003 

稻米油GB19112-2003

参考资料

选购技巧

看标签  

标签上通常能直接看到食用油的品种、加工工艺、等级和是否使用转基因原料等。

看生产日期  

选购在保质日期内的产品。

看品牌  

挑选时尽量选择品牌、生产厂家信誉度比较好的产品。知名品牌一般都注重产品的全方位管理,相关部门对它的监控也更加到位。所以,这类产品就更加放心。

看外观 

环境温度20℃以上时,食用植物油的外观是清晰透明、不混浊、无沉淀、无悬浮物。环境温度20℃以下时,部分食用植物油的外观是清晰透明、不混浊、无沉淀、无悬浮物(有机大豆油菜籽油、芝麻油等)。部分食用植物油的外观有部分沉淀、有悬浮物(花生油棉籽油等),这都是正常的。

检疫规定

食用植物油卫生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加强对食用植物油(以下简称食油)的卫生监督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管理范围系指花生油、大豆油、棉籽油、菜籽油及芝麻油、葵花籽油、玉米胚芽油、茶油、米糠油、亚麻籽油等植物油。

第三条 生产加工食用植物油必须遵守GB8955《食用植物油厂卫生规范》。

第四条 各生产加工单位必须对成品进行检验,符合GB2716《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后方可出厂销售。

第五条 采购食用植物油必须索取卫生合格证或化验单,不符合《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不得销售。

第六条 生产、贮存及销售食油应有专用油桶(池、槽),并要保持清洁,定期清洗。为防止与非食用油相混,食用油桶应有明显标记,分区存放。贮存、运输、装卸时要避免日晒、雨淋及有毒、有害物质污染。

第七条 生产食油的原料中发现有毒杂草籽及异物必须清除,生产中使用的水必须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生产过程应严格防止润滑油的污染。生产食油的溶剂应符合卫生标准。运输、贮存、转罐时,应有专用车(或特别洗槽车)、专用罐及专用管道拟防污染。

第八条 用浸出法生产食油的单位必须制订和严格执行生产操作规程,浸出油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应符合现行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严防溶剂跑、冒、滴、漏。

第九条 生产棉籽油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游离棉酚含量符合GB2716《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第十条 未经精炼的毛油,不得供食用。

第十一条 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生产经营者应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根据需要无偿抽取样品进行检验,并给予正式收据。

第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的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2011年2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文称,将对进境食用植物油检疫规定做出部分调整,2011年,对于进境后不再进行分装或加工的预包装食用植物油,入境时不再要求随附《植物检疫证书》。通知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在对进境食用植物油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决定对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检验检疫类别”中有“P/Q”要求的进境食用植物油需随附官方《植物检疫证书》的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起进行调整。

对于其他进境食用植物油,根据《进境植物和植物产品风险分析管理规定》,应由输出国家或地区官方向国家质检总局提供进境食用植物油加工工艺等有关信息。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对出口国或地区提供的加工工艺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决定是否要求随附输出国家或者地区官方出具的《植物检疫证书》,有关决定将以书面形式通知。在此之前,各地检验检疫机构仍按照现行规定执行。对于愿意继续出具《植物检疫证书》的输出国家或地区,其输华食用植物油可免予上述风险评估程序。

2024年11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GB 44917-2024《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卫生要求》,将于2025年2月1日正式实施。标准界定了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的术语,规定了散装运输容器基本要求、清洁、维护和管理,运输作业,记录等卫生要求。

相关事件

2025年4月至12月,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在中国集中开展食用植物油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工作,进一步规范食用植物油生产经营行为,切实保障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此次排查重点聚焦四方面问题:聚焦食用植物油掺杂掺假、以次充好问题,重点排查整治低价食用植物油冒充高价食用植物油销售,以及将过期食用植物油精炼后冒充新油等违法违规行为。聚焦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重点排查整治在食用植物油生产加工过程中添加香精香料、色素等违法违规行为。聚焦虚假标注问题,重点排查整治食用植物调和油未标注或虚假标注成分比例,转基因食用植物油未按规定显著标示,将食用植物油浸出工艺虚假标注为压榨工艺等违法违规行为。聚焦交付装卸运输不规范问题,重点排查整治散装食用植物油生产经营者未履行交付装卸运输管理责任义务等违法违规行为。

参考资料

2023年中国花生油行业发展历程、供需现状、用户画像及趋势分析「图」.华经情报网.2025-04-22

2024年中国食用植物油行业发展现状、市场前景及投资方向报告.微信公众平台.2025-04-22

吃进嘴里的科学 | 食用油的进化史.澎湃新闻.2025-04-19

植物油的选购知识和注意事项.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2023-12-01

《2024年我国粮油产销和进出口情况分析》在潍坊发布.百家号.2025-04-22

食用油散装运输强制性国标发布 明年2月1日正式实施.新京报网.2025-04-19

一文带你了解商品期货特殊品种--棕榈油.今日头条.2023-12-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2024-02-23

10款菜籽油测试:鲁花、多力表现较好,不推荐福临门.消费者报道.2024-01-28

..2024-01-28

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做菜时该怎么选?换着吃更健康.百家号.2025-04-19

无棣县姬家花园食用油打造当地食文化新亮标.中国滨州.2024-01-24

金秋十月,好事“花生”.中医药文化.2024-01-24

花生油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全国花生种植面积与产量对比.中研网.2023-11-18

2022年粮食科技活动周---- 共同推动科技兴粮,科普健康粮油小知识.襄阳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2023-11-18

橄榄油.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1-17

应该如何鉴别特级初榨橄榄油?一看二闻三尝.天津市政协.2024-01-17

以色列北部发现八千年前橄榄油.科学网.2024-01-18

[科普中国]-橄榄油是个宝,食用误区要谨防.科普中国网.2024-01-17

玉米油.www.zgbk.com.2024-05-04

认识我家油——厨房常用油之葵花籽油.绍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5-04-22

亚麻籽油的历史渊源和正确吃法.华油荟.2024-01-30

食用油国家质量标准.广西南宁市横州市人民政府.2025-04-22

植物油的选购知识和注意事项.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2025-04-19

食用植物油卫生管理办法.阜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5-04-19

质检总局:调整进境食用植物油检疫规定.新浪网.2025-04-19

事关食用植物油安全问题!官方出手整治!.腾讯网.2025-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