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姜齐

姜齐

姜齐(前1044年-前386年):古代齐国的别名,因姜子牙被封于齐地而得名,与后来的田齐作区别。姜姓齐国,是春秋时代的一个重要诸侯国,首封国君是姜子牙。到公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孙田和废齐康公,并于前386年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建立田齐,史称田氏代齐,姜姓齐国灭亡。姜齐自太公望立国至康公贷失国,凡20世,32位国君,享国665年,《史记·齐太公世家》讲述了西周公国春秋时期姜姓齐国兴衰史。

词语信息

拼音:jiāng qí

注音:ㄐㄧㄤㄑㄧˊ

词语解释

对“田齐”而言,指周太公望吕尚所传姜氏一姓的齐国。太公佐武王灭商,封于齐,传至康公,为田氏所代。

姜太公,即吕尚(史称太公望;史书皆称吕尚、吕望;俗称姜太公、姜子牙),河南汲县(今卫辉市太公镇),一说为安徽临泉姜寨人。为炎帝之后本为姜姓,因其先祖伯夷为尧帝四岳,在舜帝时为宗伯,典朕三礼,佐大禹平水土功劳很大,为禹帝的股肱重臣,受封为许文叔,被赐姓姜。周代建国之后,吕尚因灭商有功,被封于齐,都城营丘。吕尚在齐国政局稳定后,又开始改革政治制度。他顺应当地的习俗,简便周朝的繁文节。大力发展商业,让百姓享受鱼盐之利。于是天下人来齐国的很多,齐国成为当时的富国之一。在姬诵时,管叔蔡叔度作乱,淮河的少数民族也趁机叛乱(参见周公东征),周王下令给吕尚说:“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岭,北到无棣县,无论是侯王还是伯男,若不服从,你都有权力征服他们。”从此,齐国成为大国,疆域日益广阔,使之成为后来的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之一。

故齐国又称“姜齐”。

历代君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