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别名广西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医院。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东葛路89-9号,始建于1941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是南宁市医保和新农合定点医院,是中医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卫计委内镜与微创医学心胸血管外科内镜培训基地。现任医院院长为谢胜。
1942年,广西省政府将南宁、梧州市、桂林市3个省立医药研究所合并,改称广西省立医药研究所。1970年,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更名为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95年,医院被评定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2001年,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挂牌”广西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医院同时使用三个名称。2003年,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增广西红十字会中医医院院名。2009年,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推拿学科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在2020年中国全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中,广州中医药大学位列中国全国中医综合医院第12位,考核等级连续三年为A+。2021年中国全国中医医院中,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广西排名第一。2023年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唯一一家入选中医康复中心建设单位的医院。2024年4月21日,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创伤救治联盟成员单位”签约启动仪式举行,标志着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式成为中国创伤救治联盟授牌的创伤救治联盟成员单位。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有东葛院区、仙葫院区、仁爱分院、康复院区(筹建中)及四个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中心。有编制床位2233张,在职员工3568人,高级职称人员698人,博士生导师30人。在2022届艾力彼全国中医医院100强榜单中,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位列第20位。
历史沿革
1941年,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院前身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院在南宁市正式挂牌成立。1942年,广西省政府将南宁、梧州市、桂林市3个省立医药研究所合并,改称广西省立医药研究所。当年冬,创建附属医院,命名为”广西省立中医院”,院址设在南宁市中山路中段,当时医院面积仅100平方米,设病床15张。1945年夏回迁南宁,”广西省立医药研究所”改名为”广西南宁高马级中医职业学校”,这是当时中国唯一一所公立中医学校,医院也包同时改名为广西省南宁高级职业学校附属医院。
1950年初,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由南宁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陆续召回部分医务人员,因学校停办,医院恢复了”广西省立中医院”原名。1955年9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迁至共和路122号(原省立医院门诊部),增设留医部,设有综合病房,开放床位20余张,职工增至110余人,同时成立了党支部。1956年9月,南宁中医学校(广西中医学院)成立,作为学校实际上的附属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招聘一批在社会上有一定声誉的中医来院工作。1958年秋,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后,医院定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中医医院,医院再次扩建并搬迁到建政路一里1号(现东葛路医院第一生活区),建筑总面积6922平方米,病历床数增加到113张,年住院病人数600多人次196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中医院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1970年,广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名为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92年,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恢复增挂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医院。
1995年,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被评定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1996年,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购置仙葫开发区土地21亩,特色医疗健康中心成立。2001年,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挂牌”广西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医院同时使用三个名称,分别为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西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医院。开放病床630张,年门诊量85万人次,住院病人1万余人次。2003年,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增广西红十字会中医医院院名。2009年,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推拿学科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是中国推拿学科第一批重点学科,标志着广西推拿学科建设已经进入全国第一。
2010年,仙葫分院建设项目获得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立项批复,并被列入了“广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本级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2011年,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获得国家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建设项目,脑病科、肝病科、中医心血管内科等3个专科获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广西壮瑶医院"初步拟定落户在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仙葫分院,医院本部阳门诊楼拆除改建的工作筹备进行。2012年,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仙葫院区正式开工。2017年7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成开业。2020年春,作为广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救治专家组组长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院为广西及国内外疫情防控做出贡献。在2020年全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中,广州中医药大学位列中国全国中医综合医院第12位,考核等级连续三年为A+。2021年全国中医医院中,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排名第一。
2023年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唯一一家入选中医康复中心建设单位的医院。2024年4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仙葫院区第九党支部被评为“五星级公立医院党支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第十一党支部、仁爱分院第一党支部、内科第八党支部、机关第一党支部、仙葫院区第十党支部共5个支部被评为“四星级公立医院党支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急诊第二党支部、教学教工党支部共2个支部被评为“三星级公立医院党支部”。4月21日下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创伤救治联盟成员单位”签约启动仪式举行,标志着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式成为中国创伤救治联盟授牌的创伤救治联盟成员单位。
规模条件
整体规模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编制床位有2233张,在职员工3568人,高级职称人员698人,博士生导师30人。培养了国医大师3人,全国名中医3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8人,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5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青年岐黄学者2人,”桂派中医大师”20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名老中医、广西名中医88人,广西岐黄学者4人,广西青年歧黄学者7人。
院区分布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有东葛院区、仙葫院区、仁爱分院、康复院区(筹建中)及四个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中心。
科室数量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设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5个,国家中医重点专科1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培育项目1个,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单位1个,国家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建设学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6个,以医院为主要依托的中医学获批广西一流学科。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个,国家中管局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2个,韦贵康国医大师工作室1个,班秀文国医大师疑难杂症工作室1个,黄瑾明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1个,全国名中医工作室3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13个,广西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22个。建设二级传承站20个。
设备设施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拥有3.0T磁共振成像系统、医用直线加速器(LA)、GE256排CT、宝石能谱CT、数字化血管造影系统(DSA)、体外膜肺氧合系统(ECMO)、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等一系列高精尖设备,具有较高的现代医学诊疗技术。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设8000余平方米的制剂中心,共有获批文制剂百余个,常用协定处方300余首,近3年开展新制剂研发项目70项,院内制剂临床应用达到2亿元。
科室设置
全部科室
重点科室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设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5个,国家中医重点专科1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培育项目1个,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单位1个,国家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建设学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6个。
以上信息参考: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脑病科
脑病科拥有一支由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桂派中医大师、广西壮族自治区名中医、教授、博士组成,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层次合理的人才梯队,研究生以上学历占90%。科室目前开放编制床位65张,现有医护人员35人,其中医生17人,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3人;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人;医学博士5人(含在职1人),其余均为医学硕士。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厅(局)级科研课题达100多项,累计研究经费近2000万元;拥有科研成果多项,分别达国际先进水平、中国国内领先水平,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广西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10项,共发表专业论文400多篇,出版专著6部,教材4本。
脑病科设有脑病门诊、神经电生理诊断室、神经康复治疗室、心身疾病诊室,拥有神经介入专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256排宝石CT、3.0T核磁共振、经颅多普勒超声脑血管检测仪(TCD),SRM-IVBPPV诊疗系统、前庭功能检查仪(眼震电图)、双温试验、视频头脉冲试验仪(甩头仪)、运动平衡仪,肌电图诊断仪、脑诱发电势诊断仪、视频脑电图监测仪、多导睡眠监测仪、诺和心理CT测评仪等专业检测设备,并配有经颅磁治疗仪、中低频脉冲电治疗仪、神经电刺激仪等治疗设备。
肝病科拥有1个国家重点研究室,2个科研实验室,学科近年共承担国家级、部(省)级、厅(局)级课题6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9项,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累计研究经费近3000万元,近年共承担广西科技攻关项目7项,申请项目组成员均有不同程度参与其中的研究工作,目前已完成5项,分别获得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广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项,并实现科技成果转化3项,专利分别为:简易灌肠器(用于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解毒化瘀颗粒(针对高胆红素血症)、癌痛消颗粒(针对原发性肝癌),后2项获医院院内制剂批件,已在院内制剂室生产,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获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通腑开窍法(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治疗肝衰竭/肝性脑病技术被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重大传染病专项中的慢性重型肝炎项目组采纳,在中国16家医院推广应用。共发表专业论文600多篇,参编专著10余部。本专科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肝病协作组”肝厥(肝性脑病)”的牵头单位,制定全国肝性脑病的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引领行业发展。拥有住院病床60张,目前年门诊量达50000人次,年住院病人近5000人次。
心血管病科
心血管内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广西壮族自治区实力最强的中医心血管病治疗中心。科室开放床位55张,其中CCU床位11张,配备有2个心导管介入室,美国GE数字平板血管造影机、多导电生理仪及射频消融仪、主动脉球囊反搏仪、心电图运动平板测试仪、美国惠普监护除颤仪、中央监护仪、日本光电遥测心电监护仪,美国GE多功能床边监护仪,临时心脏起搏分析仪、Drager呼吸机、沙立文多功能无创呼吸机等一系列先进的专科诊疗设备。
心血管内科拥有1个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1个心脏康复治疗中心和心脏生物医学实验中心。同时拥有全国名老中医、广西壮族自治区名中医,教授、博士、硕士等高素质人才构成的医疗护理技术团队。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该科目前已经发展为除病房和门诊外同时拥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重症监护室(CCU)、心脏介入治疗中心,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拥有全国名老中医2名,桂派中医大师 1名,广西名中医2名,主任医师、教授6名,副主任医师、教授9名,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2名,其中博士6名,硕士10名及专业素质高的护理人员形成了以高学历、高职称为主的人才梯队。
儿科是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及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区域中医(儿科)诊疗中心、广西区域中医(儿科)诊疗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广西中医药大学学会儿科专业主任委员单位、中医儿科学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广西重点中医专科。专科拥有一个团结进取的学科团队,人才结构梯队相对合理;目前专科有博士生导师2名,主任医师 (教授)6名,副主任医师10名,主治医师20余名;其中博士研究生6人,硕士研究生30余人。专科的临床、科研、教学整体水平较高,综合能力较强。
小儿科东葛、仙葫两院区共126张病床,现新装修的东葛院区儿科住院部实际开放床位66张,环境优美、设施先进、功能齐全,开设有儿童普通病区、肺系专科病区(内设PICU)、新生儿病区(包括NICU)、小儿生长发育诊疗康复部4个病区;专科拥有新生儿、儿童呼吸机、高级暖箱、儿童纤维支气管镜、儿童肺功能检测仪、血气分析仪、C13呯气检测仪、儿童智慧营养信息平台系统、语言训练系统(AAC-002)、脑功能治疗仪、吞咽治疗仪、肌电反馈治疗仪、数码经络导平治疗仪、肌肉痉挛肌治疗仪、熏蒸治疗机等一大批先进的现代、中医诊疗设备,同时依托我院技术科室开展肾活检病理检查、肌肉和组织活检、MRI、CT、彩色多普勒等检测,技术水平达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先进水平。在诊治新生儿、儿童危重症、新生儿肺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咳嗽、儿童肾病综合征、血尿、紫癜,生长发育相关疾病及情志疾病方面具有明显的中医特色和疗效优势;在婴童经方和小儿扶阳具有特色优势;挖掘、整理中医壮医特色疗法十余种,运用于临床。
脾胃病科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谢胜教授,为广西中医脾胃研究所所长、脾胃病科及中医治未病中心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现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执行会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擅长脾胃病的诊治及中医治未病工作,专注经方与中医外治疗法联用,重视四时膏方的应用,创新提出”四象脾土六气调神论”,构建”四象脾士和五脏治未病模式”。荣获第六届”中国医师奖”。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项,省市级科技进步奖7项,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21篇(SCI论文2篇),编写专著4部,参编著作7部,获国家发明专利近20项。
脾胃病科一区科室主任为陈国忠主任医师、教授,为留学归国人才,双博士学位,博士及硕士生导师,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名中医。副主任为彭卓嵛主任医师、硕士学位,硕士生导师。科室现有医护人员33人,其中医师15人,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1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7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1人;护理18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6人,现有编制床位66张。
国家中医重点专科
针灸科
针灸科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具有中医传统特色的重点发展科室之一,是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广西基层中医民族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针灸科平台协作组组长单位,广西医联体”广西针灸联盟”带头单位。科室拥有全国名老中医黄鼎坚教授、广西壮族自治区名中医庞勇、邓柏颖教授在内的20多位针灸专家团队。其中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5人;博士2人,硕士12人;硕士导师4人。该科室近年来发表论文论著近百篇,承担科研课题2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省厅级课题10余项。有1项科研成果达到中国国内领先水平,并获广西卫生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三等奖。
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肾病科
肾病科定期聘请全国肾脏病名老中医讲学,不断引进新的诊疗技术,开展肾脏穿刺活检术、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超声介入引导球囊扩张术及取栓术、中药离子导入、中药放射性肠炎透析、中药药浴、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等多项肾病科诊疗关键技术。
耳鼻喉科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中医耳鼻喉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西医结合耳鸣耳聋中心,广西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专科联盟牵头单位。耳鼻喉科设东葛和仙葫两个病区,病床数50张。拥有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6名,主治医师7名,住院医师3名,硕士研究生学历15名,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常委1人、委员3人;及省级学会副主任委员、常委多名。是拥有广西名老中医张勉教授、桂雄斌教授等知名专家的高水平中西医耳鼻喉科团队。拥有先进的德国狼牌鼻内窥镜系统,OLYMPUS鼻内镜系统,现开展鼻腔和鼻窦各种手术,包括:鼻内窥镜下鼻息肉鼻旁窦炎手术、鼻中隔偏曲及穿孔修补术、鼻腔鼻窦肿瘤及囊肿切除术、鼻腔止血术等、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经鼻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阻塞性泪囊炎),鼻甲消融术等。
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培育单位
重症医学科
重症医学科(ICU)是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危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位于医院新大楼四楼,现有病房面积1100平方米。目前设有标准病床20张、收治院内所有临床科室的危重病人并进行封闭式管理。近几年来主持省级课题6项。发表论文20余篇,著作3部。目前科内有教授(主任医师)1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4名。每床均配备高级全功能床边监护系统,可连续进行心电、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等监护;每床均配备多功能进口呼吸机,能熟练进行各种复杂多变的呼吸支持;科室还配备电除颤复律仪、picco仪(容量分析仪)、血气分析仪、心电图机、心肺复苏仪、ECOM、体外震荡排痰仪、输液泵、营养支持泵、微量注射泵等多种先进监护抢救设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
推拿学
推拿学拥有广西名老中医1名,广西名中医1名,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6人,副主任护师2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4人,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人,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人1人,全国第七批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人3人,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1人,桂派中医药师承教育继承人1人,广西中医药大学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青年拔尖人才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博士1人,硕士11人。目前已形成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结构相对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的推拿教研团队,团队成员共10名,9名均为多年教学经验双师型教师,1名为教学科研管理人员。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作为广西区域内主要推拿、养生人才的培训、进修和实习基地,长期为德国针推研究生院、香港中文大学和各大知名养生机构培养技术型人才。
从2006年获批广西推拿首个国家级课题——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课题以来,至今获批了国家行业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共11项,省部级项目20项,厅局级以下课题55项。科研成果上,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二等奖1项;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项,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广西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奖多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2项,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70余部。
中医急诊学
急诊医学科成立于1987年,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急诊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急诊医学重点专科单位,广西中医药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广西中西医结合急诊学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广西医学会急诊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广西全科医学培训基地。本科室拥有合理的职称结构、高层次的学历结构和最佳的年龄结构,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9人,初级职称8人;硕士16人,学士6人。形成了学历及职称结构相对优化,兼顾学科发展和创新科研团队建设的稳定学科队伍。承担20余项国家级和省、厅级的科研课题。
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建设学科
骨一科(脊柱外科)科室开放床位50张,年门急诊量超过20000人次,年手术量约1000台次,其中微创手术超过600台。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3名,全国名老中医1名,广西名中医3名,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5名,主管护师4名,博士、硕士10名,组成了人才梯队合理的优秀团队。近年来参研科研课题20项,主持省部级及厅级课题5项、校级课题3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一、三等奖5项,在专业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研究论文112余篇,参编专著3部,主编高校通用教材1部。已培养硕士研究生 12 名。
骨二科(骨病创伤骨科、股骨头坏死专科)有全国名老中医1名,广西壮族自治区名中医3人,主任医师(教授)5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2人,主治医师(讲师)4人,其中博士后1人,博士1人,硕士4人;现有病床41张,年门诊约15000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近1000人次;年手术量500台以上,近3年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4项、省(部)级和厅局级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SCI收录论文3篇,出版专著3部,教材3本。
骨伤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拥有以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创始的骨伤医师团队15人,其中国医大师1人,广西名中医1人,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4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博士3人、硕士9人。运用多项中医特色诊疗技术项目:韦氏整脊手法、针刀微创技术、壮瑶医骨伤特色治疗技术、现代物理治疗技术等治疗骨伤科常见病。现有病床35张。门诊开设有微创针刀治疗室、手法医学诊疗中心、物理治疗室。承担广西中医药大学的《中医骨伤科学》《筋伤学》《手法治疗学》的教学任务同时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及省部级课题20余项。
骨四科(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外科)团队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助教2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8人。学科专科特色鲜明,人才梯队完整,技术娴熟,治疗理念先进。医院配备有先进的核磁共振的各关节线圈及关节镜等相关设备,同时康复科配备有专门的运动医学康复团队。
广西卫计委重点中医建设专科
内分泌科
内分泌科设有病床52张,现有专科医师12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4人,广西名中医2人,博士1人,硕士8人。有护士19人,其中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6人,本科以上学历17人。诊疗资源齐全,配备有进口胰岛素泵、迈能神经血管治疗仪、超声清创仪、欧视博眼底照相机等先进的医疗设备,能开展各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近年来承担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9项、厅级及院级课题40余项,出版论著3部,发表SCI论文5篇,在国家级及省级医学刊物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近160篇,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三等奖1项。
妇科年门诊量达10万人次,住院部开放病床55张,年住院人数2500余人次,采用内镜、阴式、腹式等手术方式完成各类大中型妇科手术1200余例。对妇科各类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危重病症有独特、成熟、完善、有效的中西医诊疗体系。开展了中药保留灌肠、宫颈上药、穴位贴敷治疗、艾灸、烫熨治疗、中药阴道灌洗、盆底穴位康复治疗等中医特色治疗项目。配备有腹腔镜、宫腔镜、妇科能量平台、Leep刀、电子阴道镜、盆底康复治疗仪、蓝氧冲洗机、离子导入治疗仪、电子监护仪、微波治疗仪等多种现代诊疗设备。对手术后康复期的病员,该科充分发挥中医特长和优势,辨证使用中医综合疗法并与现代诊疗技术相结合,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及降低术后复发率。
科室拥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6名,主治医师6名,其中硕士研究生6名,业务包括孕期保健、产前检查,妊娠并发症、产科合并症的治疗,各种产科急重症的救治,计划生育手术,及具有中医特色的产后康复、盆底康复治疗、专业的母乳喂养支持等。
眼科
眼科为广西卫生厅重点中医专科、广西中医民族医眼病防治中心、广西红十字天使计划”光明行动-儿童眼病”定点医院的科室,设有眼科病区、眼科门诊、视光学中心和儿童眼病诊疗中心,负责东葛及仙葫2个院区的眼科临床诊疗工作。现有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4名,副主任医师、副教授3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5名。其中博士1名、硕士10名。现有在研课题共15项,其中国自然1项,省级课题11项,院级课题3项,发表论文48篇。
医学成就
医学贡献
”四象脾土和五脏”治未病模式构建与应用
2022年5月23日,2022年广西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南宁召开。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研成果”‘四象脾土和五脏’治未病模式的构建与应用”荣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四象脾土和五脏’治未病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是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谢胜教授团队历经了近20年的理论研究、临床研究与推广应用,形成的重大标志性研究成果,实现了规模化推广应用,并在新冠肺炎防治中取得显著成效,为行业中医治未病实践提供了科学的范式。
”四象脾土和五脏”治未病理论,丰满了”脾胃为枢的天-地-人”时位辨证观和脾胃”时枢调衡”,出版《四象脾土六气调神论》等专著,是当今较为系统地传承张仲景”四季脾旺,不受邪”的治未病思想。形成了”五行藏象中医外治疗法”,实现了外治疗法的规范与”靶向”治疗。
中壮药保护GM性聋机制及相关细胞技术应用
中壮药保护GM性聋机制及相关细胞技术应用是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宣伟军教授团队从中壮药保护GM性聋设计及相关细胞技术研发入手,系统开展中壮药对抗GM性聋细胞形态学、听力学、分子机制及相关细胞技术应用研究。该项目构建了基于中医肝脾肾瘀的防聋治聋理论新体系,实现了自创形态学多重免疫荧光细胞新技术,应用于耳蜗并推广脑神经细胞领域研究,首先发现并揭示了在脑损伤和特定光动力生物调节条件下,脑神经细胞和突触损伤与修复、神经细胞发生和迁移等过程与现象,以及中壮药保护耳蜗感音神经细胞药效作用,调控径路新机制。在国外发表相关成果论文18篇,其中SCI第一区期刊13篇, 被SCI他引487次,高被引论文5篇,被SCI他引358次。在中国国内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相关成果论文17篇,相关中文成果论文获他引100次。
中西医结合诊治难治性颈椎病的研究与推广
成果”中西医结合诊治难治性颈椎病的研究与推广”是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钟远鸣教授团队历经13年攻关,运用颈椎动态MRI早期诊断CSM并指导手术入路选择、采用颈肌”四方抗阻”静力功能锻炼、中药”脊髓伤方”辨证用于CSM的脊髓型颈椎病,创立了”动、静、方、术”四维诊疗体系;并开创了包括辨证运用CSR中药特色制剂、依据颈椎动力位影像制定”反失稳方向”的颈椎顺向牵引、结合壮医经筋疗法于四肢远端选穴治疗CSR、”四方抗阻”静力操改善颈部肌肉功能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构建了”辨证方、顺向牵、经筋推、远端穴、静力操”五步综合防治系统,探索出一条颈椎病”简、便、廉、验、壮”的防治新路。该项目发表论文50余篇,获国家专利14项。
医学实践
2020年8月17日,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功实施首例双侧冠状动脉—肺动脉瘘介入栓塞术,亦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介入科强强联合填补了又一项心血管介入手术技术的空白。
教育科研
医院教培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建于1934年,是广西首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直属附属医院,广西临床医疗、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医疗保健的中心,是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卫生计划生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人文爱心医院、全国爱婴医院,是中国—东盟医院合作联盟主席单位、中国—东盟医学人才培养合作单位。医院综合实力引领广西壮族自治区赶超一流,2020年、2021年、2022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分别位列第44名、第43名、第41名。医院拥有国家重点专科(含建设项目)17个,广西临床重点专科(含建设项目)32个,广西各类重点学科34个,36个学科(共收录45个)位列复旦医院排行榜华南区前五(2022年)。
2010年,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为广西首批”广西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并于2014年成为广西首批国家级住培基地,目前承担25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学员的培养,累计培养住培学员近1500名,着力打造卓越医学人才培训基地和平台,围绕”聚焦质量、提升内涵”的目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2024年内科、全科专业基地荣获自治区级重点专业基地;2022年我院全科住培专业基地荣获全国首届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医师教学查房和教学门诊技能竞赛奖励;2021年内科、康复医学科专业基地荣获国家级重点专业基地,超声医学科、放射科、耳鼻咽喉科、骨科专业基地荣获自治区级重点专业基地;2020年全科、儿科专业基地荣获国家级重点专业基地;2019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年度业务水平测试全国百强;2018年荣获全国优秀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关联院校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广西及面向东盟的医学人才培养培训的核心基地,拥有临床医学本、硕、博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12000㎡的临床医学模拟培训中心,是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首批国家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医院、中国医师协会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基地、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医师培训基地、”一带一路”医学人才培养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国家卫健委人才交流中心”中国—东盟医学人才培养合作单位”、吴阶平医学基金会模拟医学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培训基地。负责管理8个国家级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5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的培养培训,形成了集教学、培训、考试、科研一体化的临床能力培训体系。
科研
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个,名中医传承工作室52个。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2个、国医大师班秀文疑难杂病临床研究室1个、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1个、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3个、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13个、桂派中医大师传承工作室4个以及广西名老中医、广西名中医传承工作室28个。医院还拥有一批自治区级重点专科、学科和诊疗中心。
科研成果
医院搭建了高精尖的现代医学平台,拥有3.0T磁共振成像系统、医用直线加速器(LA)、GE256排CT、宝石能谱CT、数字化血管管造影系统(DSA)、体外膜肺氧合系统(ECMO)、单光子发射时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等一系列高精尖设备,具有较高的现代医学诊疗技术。医院高标准建设8000余平方米的制剂中心,目前共有获批文制剂百余个,常用协定处方300余首,近3年开展新制剂研发项目70项,院内制剂临床应用达到2亿元。医院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1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95项,取得科研成果486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37项,出版学术专著470余部。获第二届”广西创新争先奖”集体奖。
声誉与排名
排名
在2022届艾力彼全国中医医院100强榜单中,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位列第20位。在2020年全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中,广州中医药大学位列全国中医综合医院第12位,考核等级连续三年为A+。2021年全国中医医院中,广中医稳居广西首位。
荣誉
院内专家
以上信息参考:
资质认定
1995年,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被评定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除此以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还是中医全科医师培训基地、中医住院医师临床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中医临床实践技能考试中心、中医类别实践技能考试与考官培训国家基地、卫计委内镜与微创专业技术培训基地、卫计委内镜与微创医学心胸血管外科内镜培训基地。
相关事件
2021年7月7日,许女士因早孕到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做人流手术。当天上午9时48分,她被实施手术麻醉,之后出现口唇紫绀及肌肉紧张、肢体抽动等症状。约一小时后,她的血压异常,此后出现烦躁、四肢抽动、口吐白沫等情况。当天中午12时许,许女士被转入ICU治疗,同年7月29日转入康复科。次日,许女士出院,出院诊断为癫痫持续状态等。同年7月至10月,许女士被分别送到另外的三家医院诊(治)疗,诊断为缺血缺氧性脑病后遗症、症状性癫痫等。出院后,许女士出现神志不清,吃饭、大小便均无法自理。经许女士及家人、院方一致同意,南宁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委托湖南师范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就院方的诊疗行为与许女士的损害是否有因果关系、原因力大小及她的伤残等级等方面进行鉴定。2022年4月6日,湖南师范大学司法鉴定中心作出司法鉴定意见,认为许女士目前情况符合重度非肢体瘫运动障碍,构成二级伤残。历经一审二审,2024年9月,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维持一审法院对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赔偿许女士残疾赔偿金、被抚养人生活费等6项的判决,许女士医疗费由4.5万余元变更赔偿7.1万余元,并赔偿许女士护理费36.4万余元,即共赔偿许女士残疾赔偿金、护理费等费用157.8万余元。
参考资料
医院简介-医院概况-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西中医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官网.2021-04-06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2024-09-11
喜讯!一附院院训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健康文化精品遴选活动”机构优秀标识奖.广西中医药大学.2024-09-11
历史回眸.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4-09-10
建院80年·医道传承⑯ | 黄锦军名医工作室:十指传承济苍生,以推拿匠心诠释医者初心.微信公众平台.2024-09-10
守正创新传瑰宝 踔厉笃行向未来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院80周年综述.微信公众平台.2024-09-10
【喜讯】广西唯一!一附院获批国家中医康复中心,助推一附院三塘康复医院建设发展!.广西中医药大学.2024-09-11
加入“国家队”!我院正式成为中国创伤救治联盟成员单位.微信公众平台.2024-09-11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举行2023年中国医师节庆祝表彰大会.人民网.2024-09-10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星级公立医院基层党组织评比中喜获佳绩.人民网.2024-09-11
科室导航.科室导航.2024-09-10
科室介绍 - 脑病科一病区.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4-09-10
科室介绍 - 肝病科一病区.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4-09-10
科室介绍 - 心血管内科一区.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4-09-10
科室介绍 - 儿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4-09-10
科室介绍 - 脾胃病科一病区.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4-09-10
科室介绍 - 针灸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4-09-10
科室介绍 - 肾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4-09-10
科室介绍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4-09-10
科室介绍 - 重症医学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4-09-10
科室介绍 - 推拿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4-09-10
科室介绍 - 急诊科.科室介绍 - 急诊科.2024-09-10
科室介绍 - 骨一科(脊柱外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4-09-10
科室介绍 - 骨二科(骨病创伤骨科、股骨头坏死专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4-09-10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室介绍 - 骨伤病区.2024-09-10
科室介绍 - 骨四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4-09-10
科室介绍 - 内分泌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4-09-10
科室介绍 - 妇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4-09-10
科室介绍 - 产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4-09-10
科室介绍 - 眼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4-09-10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项科研成果获广西科学技术奖.广西新闻网.2024-09-10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功实施首例双侧冠状动脉—肺动脉瘘介入栓塞术.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4-09-10
128人!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4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收简章.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4-09-10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非中医类别医师中医药培训基地2024年招生简章.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4-09-10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4-09-10
一附院荣获全国中医冬病夏治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广西中医药大学.2024-09-11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感染性疾病科获2022年“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百家号.2024-09-11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再次被评为自治区级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广西中医药研究院.2024-09-11
女子做人流手术致二级伤残,家属索赔200多万元!判了!.百家号.202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