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绘
黑绘是一种在陶器胚胎上使用素描绘制黑色图案的技术,通常被称为黑绘。在中国,磁州窑的陶瓷制品采用了这一技术。而在希腊,黑绘则常见于瓶画上,其中图像呈现黑色。黑绘的著名艺术家包括活跃于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的埃克塞基亚斯和普斯亚克斯。
希腊黑绘
题材
希腊黑绘的主题主要源自希腊神话故事和荷马史诗中的情节。这些作品展现了古人对神灵的信仰以及对人神共存的崇敬之情。同时,它们也反映了吟游诗人讲述的历史事件的真实性。黑绘采用写实技巧并夸大变形人物和物体的形象,从而创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此外,通过阴刻技法勾勒出人物的轮廓和服装,赋予作品一定的立体感,使得画面既古朴又生动。
艺术风格
黑绘风格始于公元前6世纪,特点是将主体人物涂成黑色,背景保持陶土的赭色,从而使形象轮廓鲜明,宛如剪影,细节处略加勾勒。相比之下,红绘风格出现在公元前6世纪末,与黑绘风格相反,它是在背景上涂黑,保留主体部分的赭色,人物细节则用线条描绘。这种风格在古典时期尤为流行,瓶画的内容多为情节丰富的场景,涉及神话主题和日常生活的题材。
艺术效果
在美术领域,黑绘被视为瓶画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尽管它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但由于受限于器皿的形状和尺寸,因此无法充分展现画面。近年来,有人尝试在平面介质上绘制黑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并且感觉创作空间得到了扩展。黑绘作为一种绘画表现形式,不应局限于特定的形式,它可以应用于任何媒介,如建筑或自然景观。这是因为黑绘是由引人注目的黑色画面和动态的白色线条组成的简单之美。
中国黑绘
磁州窑
磁州窑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民窑之一,以其朴素的艺术风格和简洁的工艺特点受到国内外收藏家的喜爱。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都有磁州窑的珍贵藏品。近年来,磁州窑的作品在国际拍卖会上频频亮相,价格逐年攀升,人们逐渐意识到其不追求华丽、洒脱奔放的陶艺风格,正是中华古陶瓷艺术的典范。磁州窑对中国陶瓷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具有划时代的深远意义。
艺术品
磁州窑的古陶瓷工艺品种类繁多,其中最具代表性及艺术特色的特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白底黑绘的传统绘画艺术,绘画内容涵盖历史故事、戏剧故事和民间传说,尤其丰富且具史料价值。二是诗歌和书法装饰艺术。宋代的苏轼和黄庭坚倡导诗书画三位一体,称其为“三绝”,磁州窑则是这一理念的实践者,其书法艺术和诗词与绘画相结合,构成了磁州窑装饰艺术的重要特征,这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特色。
磁州窑瓷枕
磁州窑的历史故事瓷枕包括“尧王访舜”、“文姬归汉”、“伍子胥过昭关”、“陈桥兵变”、“赵汴入蜀”等多个主题。其中,“陈桥兵变”画枕现藏于河北省磁县文物保护研究所。据专家介绍,该画作描绘的是赵匡胤在公元960年在陈桥被拥戴为皇帝的情景。最近,作者也收藏了一件类似的瓷枕,尽管破损严重,但它独特的水墨绘画艺术和历史人物故事深深吸引了作者。这件作品以中国画写意手法为主,线条简洁,形神兼备,生动传神,体现了制瓷工艺与绘画艺术的完美结合。
延伸阅读
豫让故事
豫让,春秋末期晋国人,是晋卿知瑶(即荀瑶)的得力助手,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知名的义士。他生活在一个诸侯争霸、战争频繁的时代,晋国公室衰微,晋侯已成为傀儡。晋国四大卿知、韩、魏、赵联合击败范、中行二卿,知氏势力急剧扩张,知瑶的野心也随之膨胀。晋哀公五年(公元前447年),他胁迫韩康子、魏桓子两家攻打长期盟友赵卿赵毋恤,围困赵姓于太原市孤城。他们挖开堤坝,用水淹晋阳古城,企图一举消灭赵氏。然而,由于晋阳城经过董安于、尹铎的精心建设,储备充足,城墙坚固,三家联军久攻不下。此时,韩、魏两家担心自身命运,转而与赵襄子密谋,决定内应外合,消灭荀瑶,分割其领土。于是,战局发生逆转,韩、赵、魏三家联手,最终在晋阳城下击杀知瑶,灭其全族。赵襄子用知瑶的头盖骨制成饮酒器具。豫让作为知瑶的宠臣,侥幸逃脱,隐居深山。
豫让感慨:“‘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智伯知我、信我,我一定要为他复仇。如此,即便死后,也可无愧于鬼魂。”于是,他更名换姓,伪装成刑徒潜入赵毋恤的宫殿,伺机行刺。一天,赵襄子上厕所时,发现一名刑徒神情异样,目光凶狠,行为可疑,便下令逮捕审讯。这名刑徒自称豫让,是荀瑶的旧臣,前来为智伯复仇。赵襄子的随从建议将其处决,但襄子认为豫让是个有情有义之人,表示会小心提防他,没有必要杀害他。豫让获释后,依然不死心。一段时间后,他剃眉除须,改变面貌;吞食木炭,改变声音;涂抹毒漆,导致全身溃烂,改变体型。接着,他沿街乞讨,甚至妻子路过都不认识他。某日,一位朋友认出了他,问道:“你不是豫让吗?”豫让回答:“是我。”这位朋友看到他的模样,十分震惊,劝他说:“以你的才能和本事,加入赵毋恤的阵营,必然能获得重用。你可以先接近他,再寻找时机下手,何必如此折磨自己呢?”豫让回应:“既然投身他人门下,就要忠心耿耿。如果一边效命,一边谋划杀人,岂不是背信弃义。我这么做,是为了不让后代臣子因背叛君主而蒙羞,否则就与盗贼无异。”说完,他离开了。
不久,豫让得知赵襄子出行,便躲在必经之路的桥下等待时机。赵襄子来到桥上时,马匹突然受惊嘶叫。他对随从说:“一定是豫让。”随即派兵抓捕,果然抓住了豫让。襄子质问他:“你以前不是范昭子、荀寅的家臣吗?为何荀瑶灭掉他们后,你不为他们复仇,反而成为智伯的家臣。现在智伯已亡,你却一心一意为他复仇,这是为什么?请解释清楚。”豫让回答:“我在范氏、中行氏手下时,他们视我为普通臣子,所以我也会以普通臣子的身份回报他们。至于智伯,他视我为国家栋梁,厚待我,所以我必须以卓越的行为回报他,为他复仇。”赵毋恤被豫让的忠义感动,感叹道:“豫让啊,你为智伯尽忠,名声已显赫;我对你宽大处理,也算仁至义尽。今天我不能再放过你了。”于是下令包围豫让。
豫让平静地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会埋没别人的优点,忠诚的臣子有为义而死的责任。上次您已经宽恕了我,天下人都称赞您的贤明。今天我虽死无憾,但我希望您能赐予我一件衣物,让我刺几下,以此完成我对荀瑶的承诺。我知道这样做很难成功,但这是我作为一个臣子应该做的。我不奢望您能同意我的请求,我只是斗胆告诉您我的心声。”
赵毋恤赞赏豫让的义心,便给了他一件衣服。豫让拔剑三次跳跃,刺向衣服,高呼:“我已经在九泉之下报答智伯的知遇之恩了。”说完,他自刎身亡。
豫让殉义当日,赵国的仁人志士无不哀伤。后人对他推崇备至。至今,太原市赤桥村西边仍有人们祭拜豫让的聂氏宗祠——豫让祠。赤桥村还保存有豫让刺杀赵襄子的遗迹——赤桥遗址。
故事与瓷枕
通过对豫让刺杀赵襄子历史故事的描述,我们可以了解到相关情节。再观察元代瓷枕的绘画内容,画中有一人持剑站在桥头行刺,而骑马的主人显得镇定自若,毫不惊慌。四个手持仪仗礼器的士兵中,其中一个指着刺客,表情轻松,似乎在嘲笑另一位士兵:“这个刺客又来了,他怎么就不肯悔改呢?真是死心塌地。”士兵们的表情并没有上前阻止的意思,对于这个刺客似乎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从元代瓷枕的绘画故事情节来看,大致与“豫让刺赵襄子”的历史故事相符,而与“陈桥兵变”的故事有些牵强,特别是画中持剑拦路的人物,难以解释。通过欣赏历史故事和元代瓷枕的绘画艺术,我们对磁州窑的艺术家们倍感钦佩。他们不仅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熟悉各个朝代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还具备娴熟的水墨绘画技艺。这不是一般的工匠所能企及的,他们之中必定有不少文人墨客,将诗文、书法和绘画的艺术与陶瓷巧妙结合,形成了磁州窑独特而持久的艺术风格。磁州窑的陶瓷艺术在世界古陶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荣耀。
参考资料
红绘与黑绘名词解释.百度文库.2024-11-27
二千多年前,古希腊人独特的绘画技法使它们成为稀世之宝.百家号.2024-11-27
二千多年前,古希腊人独特的绘画技法画出如此稀世之宝.腾讯网.2024-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