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祖师洞
达摩祖师洞,位于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乡其宗行政村驻地西北约6千米的达摩山(阿海洛山)的山壁之上。为藏传佛教帕竹葛举派寺院,由祖师洞、达摩寺及来远寺三部分组成。又称“达摩乃”。祖师洞依山势洞壁而建,始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光绪二十九年(1903)重建,依山势洞壁而建,有四层楼阁,计大小僧房40余间。洞中保存达摩面壁影像、足印、藏文碑、僧墓、壁画等宗教文物。1998年11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达摩洞本为天生岩洞,藏传佛教传入迪庆藏族自治州后,民间传说达摩祖师在此山洞中面壁十年而成佛,在洞壁上留下面壁影像、留下顿足成洼圣迹,此洞由此便得名。洞高30米,深10米。相传达摩祖师曾云游到此,在山洞中面壁,洞壁上留下了面壁影像和顿足成洼的足迹,山洞因此而得名。清康熙元年(1662) ,洞中始筑寺院。信仰佛教的人们沿崖壁叠木为基,依洞筑成禅房数间,达摩祖师洞就成为佛教徒们朝拜的圣地和修炼的场所。禅房、僧舍等依壁叠木,依洞造型,形成石洞与寺院互为一体的奇特景观。
"文化大革命"期间,达摩洞内建筑遭到破坏。1984年后由人民政府资助重修。其大经堂中供奉释迦牟尼、莲花生祖师、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以及直贡噶举和噶玛噶举两派祖师的造像,并珍藏有相传是达摩祖师“顿足成洼”的圣迹,以及达摩祖师和弟子的遗物灵塔。。每年农历四月初一,维西塔城和丽江塔城、五境乡及德钦拖顶、霞若等地的信众纷至沓来,以洞口为起点围绕山顶举行转山节,场面浩大,是该洞最为隆重的佛教节日。
历史沿革
清末,开始修建达摩祖师洞外的经堂和僧舍,其样式为沿悬崖叠木而成,据说修建过程历时三十年,足见其艰险之状和虔诚之心。这种在悬崖上建成的建筑,让人叹为观止。远远看去,仿佛悬挂于崖壁上的一种装饰,可谓巧夺天工。以达摩祖师洞及洞外经堂僧舍为中心,山下的来远寺和达摩寺恰好在其左右,形成三足鼎立、互为倚角之势。
达摩祖师洞在历史上几经毁坏而又重修,人们始终把此当作一个佛教朝拜圣地。香客们常进行转山活动,路线以洞口为起点绕山顶一周,路程约3公里。因转山活动历来已久,已形成转山的小径。相传每年农历四月初一是达摩的成佛日,届时,香格里拉市、德钦县、维西、丽江市的香客们汇聚而来,不惜长途跋涉甚至风餐露宿,以完成转山活动为己愿。
景区现状
现今的达摩祖师洞,是1980年以后由省、州、县三级人民政府拨款、信徒们捐款而重建的。1984年8月,选址祖师洞左侧山顶重建的来远寺竣工,达摩祖师洞的香火又旺盛起来。祖师洞大经堂内供奉有释迦牟尼像、莲花生像、宗喀巴像以及止贡噶举派和噶玛噶举两派祖师的造像,还珍藏有达摩祖师“顿足成洼”的圣迹和达摩祖师遗物灵塔、达摩祖师弟子遗物灵塔。
建筑风格
“极目悬崖万丈高,巍峨古寺接云宵”,洞上建有五层楼,洞前寺院赫然在目。红墙黄瓦,金碧辉煌,海拔3080米,寺院凿石架木,叠木成寺,寺内壁画、雕刻惟妙惟肖,可见独具匠心。刀仞山中一古刹,十分空灵飘逸。
相关传说
达摩寺不同于内地的其他寺庙。该寺有着巧妙的传说故事、悠久的历史、达摩碑刻等。相传当年达摩祖师从印度云游中国,走遍大江南北最后到此,见此地甚合佛心,便登上山去,在洞中面壁修行十年在此圆寂,悟道成佛了。至今,在洞 中还印有祖师的影像和得到后“顿石成洼”留下的圣迹。洞内灵塔中,葬有祖师使用过的器皿、衣冠、拐杖等。此洞由此便得名达摩祖师洞。
参考资料
维西达摩祖师洞石质文物保护工程.云南文物考古研究所.2024-03-14
达摩祖师洞.携程.2024-03-14
维西达摩祖师洞.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3-14
云南迪庆转山胜地达摩祖师洞的烦恼.m.toutiao.com.2022-06-23
云南迪庆转山胜地达摩祖师洞的烦恼.m.toutiao.com.2022-06-23
云南迪庆转山胜地达摩祖师洞的烦恼.m.toutiao.com.2022-06-23
【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藏传佛教主要神山圣地.mzzj.yn.gov.cn.2022-06-23
【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藏传佛教主要神山圣地.mzzj.yn.gov.cn.2022-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