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长尾虎猫

长尾虎猫

长尾虎猫(学名:Leopardus wiedii),为食肉目猫科虎猫属哺乳动物。

长尾虎猫体长45~70厘米,尾长35~50厘米,体重4~9千克。体色呈黄褐色,有黑色斑点和条纹,尾巴上有环纹,眼睛比较大而且呈深褐色。它们前后脚的脚可以左右转动180度。长尾虎猫是独居动物,分布在中美和南美地区,栖息在繁茂的丛林之中,擅长攀爬和跳跃,平时极少下地,基本上只在树上活动。

长尾𫛭虎猫主要猎物包括小型啮齿动物,如短尾茎鼠、大耳攀鼠、松鼠以及鼠等小型有袋类动物,大型猎物包括黑耳负鼠豚鼠、长尾刺豚鼠无尾刺豚鼠属森林兔,此外,长尾虎猫常捕食的猎物还包括小型雀鸟、冠雉类、蜥蜴和蛙类。长尾虎猫主要在夜间觅食,活动高峰大约在晚上21点到次日5点之间。长尾虎猫的繁殖没有季节性,孕期76~84天,雌性长尾虎猫只有一对乳头,每胎通常产崽1只(很少有2只)。幼崽8周左右断奶,雌性6~10个月大时性成熟,但通常到两三岁时才会产下野外第一胎。长尾虎猫在圈养条件下能存活24年,在野外时其寿命较短。

长尾虎猫是拉丁美洲遭受捕猎最严重的动物之一。由于人类的捕猎行为、栖息地的减少以及非法当作宠物售卖,其生存受到严重影响。长尾虎猫于2014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列为近危(NT)物种。

形态特征

长尾虎猫是一种体毛图案精美的猫科,头体长43-80厘米,尾巴长30-51厘米,体重3-9千克。它们很像较大型的虎猫,但头部较短,尾巴及四肢较长,尾巴上的斑点也不同。它们的脚跟可以旋转180°,前肢与后肢也可以牢牢抓住树枝,且能跳跃一段远距离。可以用一肢来挂在树上。垂直跳高达6米及跳远8米。

体毛颜色从黄褐色至灰棕色,上标有黑排纹和开放的花圈纹。头部、颈部和喉部都有黑色线条,耳朵背部呈黑色,中部有白色斑点。下体胸腹部白色,尾巴长有相当密集的黑色环。皮毛比较厚,柔软,在脖子后方异常地向后倾斜。雌雄大小和外观相似。

栖息环境

长尾虎猫喜欢栖息在雨林的深处,原住在中美洲南美洲。长尾虎猫以树栖为主,它们只在森林地带生活,有时在咖啡和可可种植园的高大树林间也能偶尔见到它们留下的踪迹。它们过去曾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生活过,如今它们的家园最北端只限于墨西哥,经中美洲,往南延伸到乌拉圭

生活习性

长尾虎猫独居,夜间活动。是攀树的能手,可以一生都在树上生活,穿越树间追捕鸟类及猴子。它们是猫科中两种拥有灵活的脚跟来攀树的物种之一,另一种则是云豹

主要吃小型的哺乳动物、鸟类、蛋、蜥蜴及树蛙属。也吃草及其他植物,来帮助消化。它们也会追捕松鼠,所以肯定了它们能完全在树上觅食。由于长尾虎猫很稀少,大部份有关它们食性的研究都是从其胃部剩余及粪便来分析。

分布范围

分布于阿根廷、伯利兹、玻利维亚多民族国、巴西、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萨尔瓦多、法属圭亚那合作共和国危地马拉、圭亚那、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共和国巴拉圭秘鲁苏里南乌拉圭委内瑞拉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

繁殖方式

长尾虎猫全年可繁殖,孕期长达约84天,每胎产1-2仔,雌猫每2年繁殖一次。人工饲养的长尾虎猫寿命为24岁。长尾虎猫在野外比较喜欢独居生活,但圈养的长尾虎猫之间即便在非求爱期,雌猫雄猫也会乐意待在一起。妊娠期大约是76-85天,不过通常只生一只宝宝。宝宝一般在2个月左右断奶,成长需要8-10个月。圈养的长尾虎猫寿命大约是20年。

亚种分化

种群现状

长尾虎猫由于毛皮美丽,又成了人类疯狂捕杀的对象。在20世纪80年代末,人们终于对长尾虎猫皮毛贸易进行了限制,然而偷猎仍然层出不穷。除了因贪婪引发的屠杀以外,还有两个原因让它们的种群数量日益堪忧。一是无节制的森林砍伐。长尾虎猫是害羞胆小的动物,当森林由于砍伐出现断带后,它们的胆怯性格使它们无法在求偶季节穿越这些危险的人类断带去寻找幸福,于是后代越来越少。另外,美妙的皮毛又让它们和虎猫一样成为宠物市场的宠儿。因此濒临灭绝。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近危(NT)。

参考资料

The Red List Partnership.iucnredlist.2024-03-28

Leopardus wiedii.The IUCN Red List.2017-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