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豚鼠(拉丁学名:Dasyprocta punctata;英文名:agouti),俗称中美洲刺豚鼠,为刺豚鼠科刺豚鼠属啮齿动物,分布于墨西哥南部至阿根廷北部,并已被引入开曼群岛。
刺豚鼠的背部颜色从淡橙色到几种棕色或黑色,腹部颜色从黄色到白色。臀部颜色形成对比。在某些个体中,可能有不太明显的条纹。这种动物的皮毛粗糙但有光泽,从身体前部到后部毛发逐渐变长。体长为415-620毫米,尾巴长度为10-35毫米,体重为1.3-4.0千克。刺豚鼠的基本社会单位是由一对终身交配的个体组成。每对个体占据约1-2公顷的领地,领地内包含结果实的树木和水源。当其他刺豚鼠进入已占据的领地时,通常由雄性将其驱逐。领地防御有时包括激烈的争斗,导致严重伤口。
刺豚鼠通常被人类在其活动范围内猎杀,作为食物来源。刺豚鼠被认为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许多类型果树的种子传播。刺豚鼠也很容易驯服,是非常亲切的宠物。
分类
刺豚鼠属(拉丁学名:Dasyprocta)是啮齿目刺豚鼠科中的一属,包含11种:南美刺豚鼠(Dasyprocta azarae)、魁巴刺豚鼠(Dasyprocta coibae)、冠刺豚鼠(Dasyprocta cristata)、灰刺豚鼠(Dasyprocta fuliginosa)、沼刺豚鼠(Dasyprocta guamara)、加氏刺豚鼠(Dasyprocta kalinowskii)、兔形刺豚鼠(Dasyprocta leporina)、墨西哥刺豚鼠(Dasyprocta mexicana)、顶冠刺豚鼠(Dasyprocta prymnolopha)、刺豚鼠(Dasyprocta punctata)、洪都拉斯国家男子足球队刺豚鼠(Dasyprocta ruatanica)。
特征
刺豚鼠的背部颜色从淡橙色到几种棕色或黑色,腹部颜色从黄色到白色。臀部颜色形成对比。在某些个体中,可能有不太明显的条纹。刺豚鼠的皮毛粗糙但有光泽,从身体前部到后部毛发逐渐变长。体长为415-620毫米,尾巴长度为10-35毫米,体重为1.3-4.0千克。刺豚鼠体型纤细,耳朵短小,后脚有三个蹄状爪,雌性有四对腹侧乳腺。
分布
分布范围
刺豚鼠分布于伯利兹;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国家男子足球队;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共和国;巴拉圭;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并已被引入开曼群岛、古巴。
栖息环境
刺豚鼠栖息在森林、灌木丛、稀树草原和农田中。在秘鲁,它们仅限于亚马逊平原地区,在低山雨林区的各个部分以及高山雨林区的许多部分(海拔高达2000米)。刺豚鼠通常栖息于水源附近,经常出现在溪流、河流和湖泊的岸边。它们常常在空心树干、石灰岩巨石下、树根或其他植被中建造洞穴和多个睡眠点。
习性
刺豚鼠的基本社会单位是由一对终身交配的个体组成。每对个体占据约1-2公顷的领地,该领地内有结果实的树木和水源。当其他刺豚鼠进入已占有的领地时,通常由雄性将其驱逐。领土防卫有时包括激烈的争斗,导致严重伤口。在表现出攻击性行为时,刺豚鼠有时会竖起臀部的长毛,用后腿拍打地面或发出多种声音,其中最常见的是类似幼犬叫声的声音。刺豚鼠基本上是昼行性的,但如果受到猎捕或经常被人类打扰,则会将活动时间转移到夜间。它们以趾行方式行走、小跑或奔跑,并能从静止状态垂直跳跃至少两米。它们常常坐成直立姿势,必要时可以从这个姿势迅速逃跑。如果遇到危险,它们会静止不动并抬起一只前爪。刺豚鼠能够以惊人的速度和敏捷度移动。刺豚鼠花费大量时间梳理毛发以去除寄生昆虫、真蜱目和欧洲尘螨。它们使用前爪梳理毛发并将毛发拉到门齿可及的范围内,然后用门齿作为梳子(斯迈斯,1978年)。伴侣之间相互梳理毛发偶尔会发生。
沟通与感知
气味在刺豚鼠的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雄性和雌性都拥有肛腺用于标记不同类型的环境。刺豚鼠还具有良好的视力和听力,并通过梳理毛发进行触觉交流。
饮食习惯
刺豚鼠主要以水果为食,在日常的探险中寻找结果实的树木。记录显示,刺豚鼠能够听到远处果实从树上掉落的声音,成熟的果实落地声会吸引它们。当食物充足时,它们会仔细埋藏种子,以便在水果稀缺或不在季节时食用。这种行为在许多森林树木种子的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个体常常跟随猴群,捡拾从树上掉下的水。刺豚鼠有时还会啃食螃蟹、蔬菜和其他多汁植物。刺豚鼠通过坐在后腿上,用前爪握住食物来进食。然后它们会多次转动果实,用牙齿剥皮。如果用餐结束时还有未吃完的部分,它们会将其埋起来。
捕食
刺豚鼠在其分布范围内,会受到中大型捕食者的捕猎,包括人类。它们通过在密集的灌木丛中保持警觉和灵活来避免被捕食。
生长繁殖
繁殖
刺豚鼠为单配制。在求偶过程中,雄性会向雌性喷尿,这会使雌性进入“狂舞”状态。经过几次喷尿后,雌性允许雄性靠近。刺豚鼠全年繁殖,但大多数幼崽在水果最丰富的时期出生,即每年的三月至七月之间。一些刺豚鼠种群每年交配两次。妊娠期为104至120天。一胎通常包含两只幼崽,但有时也有三只,甚至四只幼崽在圈养环境中被记录到。
生长
雌性挖掘洞穴为幼崽提供庇护,或把它们带到以前建造的老巢穴中,这些巢穴通常位于空心树干、树根之间或杂草丛生的地方。这些巢穴的大小通常与幼崽完全匹配。随着幼崽的成长,母体会将它们转移到更大的巢穴中。雌性有自己的巢穴,与幼崽分开。新生幼崽全身被毛,眼睛睁开,并在出生后的第一个小时内就能奔跑。母乳喂养通常持续20周。当新一窝幼崽到来、由于父母的攻击性行为或食物短缺时,幼崽会完全与母亲分离。在果实季节出生的幼崽比在非果实季节出生的幼崽存活率要高得多。雌性刺豚鼠性成熟平均年龄为487天。刺豚鼠平均寿命为10年。
人工饲养
笼舍环境
刺豚鼠的笼舍由内外笼舍构成,内笼舍分为两间,每间面积约10平方米,水泥地面,地面上垫有木屑,放置有木质笼箱、油
汀,外运动场约50平方米,土质地面,四周为玻璃参观面,运动场内种有大量草本植物和部分灌木、乔木。
饲喂管理
食物的数量可通过影响啮齿动物的繁殖性能而限制种群质量,所以首先应供应足量的饲料,饲料品种以芹菜、青玉米等高纤维饲料为主,胡萝卜、黄瓜、苹果等为辅,单只日粮重约750克。分上午和下午2次投喂,因啮齿类动物在野外有分散贮食的行为,在投喂饲料时选择将部分饲料埋藏在运动场内供动物自己寻找。为了满足刺豚鼠野外喜生活在水边的习性,饮水应为流水状态,既可满足清洁水的供应,也可满足动物的自然习性。日常观察发现,刺豚鼠会啃食运动场中植物的嫩芽和根部,这与White[5]的研究结果相符,即动物采食植物的幼芽、茎秆、花序、果实等可提供高水平的必需氨基酸,有利于动物的繁殖性能,所以在日常饲养中需要提供新鲜的植物枝条供刺豚鼠啃咬。
日常管理
保持环境安静:刺豚鼠性情胆小,当突然受到外界干扰时,会四处乱撞,寻找空间躲避,严重时会导致其撞击异物死亡,所以饲养员工作时要保持安静,尽可能减少日常操作对其带来的应激,喂食前先给信号,然后再将食物放入,减少刺激。亦可先将动物移出笼舍后再做卫生,随着饲养员与刺豚鼠熟悉程度的增加,可以逐渐同笼操作。
加强消毒:刺豚鼠抵抗力相对其他动物较强,只要做好日常消毒,不易患病,一般选择消毒液对内笼舍水泥地面进行喷洒消毒。
做好防暑降温与防寒保暖:相对与原产地的热带雨林气候,南京的夏季温度过高,冬季温度过低,因此需要及时做好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工作。当环境温度高于30℃时,须开启内笼舍的风扇加强空气流通以便降温,当温度高于35℃时,须提供冰块进行降温,在外运动场种植树木遮荫,提供长流水等也是有效的降温措施;当温度低于5℃时,开启油汀进行加热。
繁殖
发情与交配:刺豚鼠属于常年发情动物,当雌鼠发情时,雄鼠会追逐雌兽,并嗅闻雌兽的女性外生殖器,采取爬跨式交配。妊娠与育幼:刺豚鼠的怀孕期为100d左右,临产前雌鼠采食量下降,精神紧张,幼仔出生时通体黄褐色,出生后就可行走并寻找母体吃奶,1月龄时开始采食饲料,哺乳次数开始减少,2月龄时完全断奶。
生态作用
刺豚鼠是中大型掠食者,如鹰和美洲豹的重要猎物。刺豚鼠通过其藏种行为也在促进热带结果树木的再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保护
在一些地区,由于狩猎和栖息地破坏,刺豚鼠数量大大下降。2016年,刺豚鼠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等级为无危(LC)。2019年,刺豚鼠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版附录Ⅲ。
用途
刺豚鼠通常被人类在其活动范围内猎杀,作为食物来源。刺豚鼠被认为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许多类型果树的种子传播。刺豚鼠也很容易驯服,是非常亲切的宠物。
相关研究
为了探索贵州矮马、西南马、伊犁马刺豚鼠信号蛋白(Agouti signaling protein,ASIP)基因与马品种毛色之间的关系,采用缺口PCR技术分析了141份贵州矮马、西南马、伊犁马的ASIP基因型,并进行克隆测序。结果表明,扩增出的793bp和385bp2个片段为ASIP基因,793bp片段中缺失一段11bp的核苷酸,定义为a基因型,385bp片段结构完整,定义为A基因型;3个马群体中A等位基因在骝毛中占优势;但aa基因型对应的毛色只有小部分为黑毛,绝大部分为栗毛、骝毛和复色毛,与已知的aa基因型决定黑毛的规律不相符,说明aa基因型可能不是中国马品种黑毛的决定基因型。
澳大利亚的一个国际科研小组称,他们在对刺豚鼠的研究中第一次找到了动物后天特征可遗传的确凿证据。这个科研小组负责人、悉尼大学科学家怀特劳说,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后天特征会发生改变,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会出现一些小的相应的“修正”。过去认为,这类“修正”在下一代身上会消失。怀特劳说,他们就此对刺豚鼠进行了研究,刺豚鼠有黄色和黑色两种。
参考资料
Dasyprocta punctata.animaldiversity.2025-03-23
Dasyprocta punctata.protection.especies.cn.2025-03-23
Central American Agouti.IUCN.2024-09-21
Dasyprocta agoutis.animaldiversity.2025-03-23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4-09-21
[科普中国]-刺豚鼠.科普中国网.202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