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风岩记》是明代文学家张明弼的一篇散文,出自《晚明小品选注》卷六。这是一篇别出心裁、寓意深刻的游记,通过叙述“避风岩”一词的来历及作者在官场上历尽波折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繁文礼、恶习颓风的深恶痛绝,以及急欲在大自然中求得解脱的心情。

作品概况

作品名称:避风岩记

创作年代:明代

作者:张明弼

作品体裁:散文

原文

避风岩在肇庆市之北三十里许,或曰与砚坑相近。古未有是名,余避风其下,故赠以是名也。

余何以避风其下?崇祯己卯中秋节,余供役粤帷。二十五日既竣事,则遍粤之大吏。大吏者,非三鸣鼓吹不启户,非启户则令长不敢入。余东驰西鹜,左右需,目厌于驺卤簿旗朱帽之状,耳厌于笳鼓引赞殿喝之声,手足筋骨疲于伏谒拜以头抢地之事。眩瞀车上,至不择店肆而解衣卧之。凡六日而毕,则又买舟过肇,谒制府。制府官厌贵,礼愈绝,控拜数四,颔之而已。见毕即登舟,将返杨山。

九月朏,宿三十里。力引数步,偶得一岩。江回峰抱,风力稍损,乃息焉。及旦而视之,则断崖千尺,上侈下弇,状如檐牙。仰而睨之,若层衡之列烟上,崩峦倾返,颓石矗突,时有欲落之势,栗乎不可以久留焉。狂飙不息,竟日居其下。胥仆相扶,上舟一步,得坐于石隙草际。听怒涛声,若奔走败马;望沸波,若一群大天鹅鼓翼江心,及跳沫山足,又若千百素鳞跃上岸。石崖磔,不沾土壤。面紫茎缠带,青芜数尺,一偃一立,若青狮奋迅而不得去,又若怒毛之兽,风过毛竖,不能自休。身往江坳,目力相界,不能数里,而阴氛交作,如处黑帷。从者皆惨容而相告曰:“日复夕矣,将奈何?”余笑而语之曰:

“第安之,第安之。吾视夫复嶂重峦,缭青纬碧,犹胜于院署之严丽也;吾视夫复崩崖倾石,怒涛沸波,犹胜于贵人之颐颊心腑也;吾视夫青芜紫茎,怀烟孕露,犹胜于大吏之绛骑彤驺也;吾视夫谷响山啸,激壑鸣川,犹胜于高衙之呵殿赞唱也;吾视夫藉草坐石,仰瞩云气,俯视重泉,犹胜于拳跽伏谒于尊宦之阶下也。天或者见吾出则伛偻,入则簿书,已积两载矣,无以抒吾胸中之浩浩者,故令风涛阻滞,使此孤岩以恣吾数刻之探讨乎?或兹岩壁立路绝,猿徒党,犹难托寄,若非习金丹火龙之术,腾空蹑虚,不能一到。虽处大江之中,飞帆如织,而终无一人肯一泊其下,以发其奇气而著其姓字;天亦哀山灵之寂寞,伤水伯之孤清,故特牵余舟,与彼结一日之缘耶?余年少有志,养二龙于水壑,调一鹤于中峰,与羽服思玄之徒,上烟驾,登月馆,以望四海三山,如聚米萦带;而心为时夺,至堕俗网,往返数千里,徒以充厮养之役,有才无时,甘于下人。今日见此水石,若见好友,犹恐谆芒、卢生诸君,诋余以井之识,而又何事愁苦于兹岩之下乎?”

从者皆笑,余乃纳以兹名。

岩顶有一石,望之如立人,或曰飞来之塔顶也;或曰当是好奇者,是崖之巅,如昌黎不得下,乃化而为石云。岩侧有二崩石,一大一小,仅可束两缆。小吏程缨曰:“当黑夜暴风中,舟人安能择此,神引维以奉明府耳。”语皆不可信,并记之。

注释

肇庆市:治所在高要县(今广东肇庆市)。出产端砚。

砚坑:端州境内有柯烂山,中有砚坑。

崇祯:明思宗年号。己卯:公元1639年。

竣事:了事,完事。

大吏:泛称大官。

令长:指县令、县长。

诇(xiòng):探询。需:等待。

阍:司门者阍人的简称,掌门的昏晨启闭。驺:大官驾车的从吏。卤薄:天子车驾的仪仗。朱帽:指衙役。

眩瞀:眼睛昏花,视物不明。

制府:总督。厌:极。

朏(fěi):农历每月初三日的代称。

侈(chǐ):张开的样子。弇(yǎn):覆盖,遮蔽。

胥:古代官府中的小吏。

第:但。

颐颊:此处指以面颊表情示意人。心腑:即心腹、亲信。

金丹火龙之术:道家炼丹飞升的法术。

柅(ní):止。

羽服思玄:即学道术仙的人。

谆芒、卢生秦始皇时博士,曾怂始皇求仙。

井甃(zhòu):砖砌的井,井甃之识:指井蛙之见。语出《庄子•秋水》。

如昌黎不得下:相传韩愈登华山顶峰,见山势奇险,惊恐而哭。

明府:唐以后多用以尊称县令。

作品赏析

文章开篇简单交待一句,作者因避风于一处无名岩石,便赠其名为“避风岩”,表面上平淡无奇。继而叙述作者临时“供役粤帷”后,遍谒官吏、倍感屈辱的经历,以及急欲避开官场颓风的心情,遂使“避风”二字有了双重含义。至此,文章极力描写避风岩的险峻环境,以至于使“从者皆惨容”,随后笔锋一转,写作者一大段“笑而语之”的话,将避风岩自然环境的特点一一与官场所遇的情形加以类比,概括出避风岩“胜于”官场之处,得出了“今日见此水石,若见好友”的结论,引得“从者皆笑”。全文构思巧妙,借景言情;多用骈散相间的排比句、比喻句,也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作者简介

张明弼(1584—1653)明代末年金坛区人,1633年(崇祯六年)中举人,1637年(崇祯十年)中进士。授揭阳市令,政绩卓异。当时揭阳有绅士派遣仆从擅自征收私税,张明弼抓捕了这些仆从并绳之以法,自此私税被革除。又作“三不便”、“四大患”奏书,但宰相郑三俊听信谗言,不仅未升他的官职,反而将他降级贬为浙江省按察司照磨。朝中大臣皆不服,纷纷议论不平,张明弼才得以调升台州市推官。一年多后,朝廷提拔他任户部陕西司主事,由于他愤懑马士英、阮大执掌朝廷政权,坚决推辞不去赴任。六十九岁时去世,葬在今金坛城西长竹埂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