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河流袭夺

河流袭夺

河流袭夺(又称河流抢水)是一个地理学上的名词,指在河流发育的过程中,相邻的两条河由于侧蚀或向源侵蚀的关系,“低位河”越过分水岭抢夺“高位河”上游集水区的现象。

袭夺高位河的低位河称为“袭夺河”,被袭夺的高位河上游称为“改向河”,剩余失去源水的高位河河段则称为“断头河”。

河流袭夺反映了河流发展和水系变迁的历史。划分出不同时代的河流流向和河道的位置,弄清河流发育的历史,这对寻找冲积砂矿很有意义。另外,河流袭夺往往是由于挽近地壳运动所致,因而在地震地质工作中,为查明活动构造,往往对河流发育历史进行分析和研究。

名词

袭夺高位河的低位河称为“袭夺河”,被袭夺的高位河上游称为“改向河”,剩余失去源水的高位河河段则称 为“断头河”。改向河与断头河的旧河床形成的新分水岭,称之为“风口”。

形成

条件

两条河间要发生河川袭夺现象,必须要有三个初始条件:两条河川间的距离不能太远;其中一条河川的侧蚀或向源侵蚀强烈;必须一条为 高位河、另一条为 低位河。

过程

首先,低位河主流或支流向源侵蚀或侧蚀至与高位河分界的分水岭,然后侵蚀位置的分水岭产生断崖并造成岩块崩塌,接着,侵蚀越过原本的山陵线使得山陵线下降并改变,进而侵蚀位置的分水岭消失,高位河上游河水改流入低位河形成河川袭夺。

影响

袭夺河汇入改向河后流量增加以及改向河落差增加使得侵蚀基准下降,抢水河及改向河流水侵蚀力会增加而产生峡谷或河阶断头河则因失去集水区,呈现谷大水小的“无能河”情形,容易发生堆积,部份断头河因河道平缓产生埤塘,例如台湾宜兰的双连埤,而其支流汇入处则容易形成冲积扇。集水区河道改变使得下游水源分配发生变化,对于用水量较大产业如农业、居民饮用水以及河道运输造成冲击。

实例

约在十数万年前,台湾省东部位于海岸山脉东侧由西向东流的古秀姑峦溪向源侵蚀切开海岸山脉在瑞穗袭夺位于花东纵谷由南向北流的古花莲溪上游。约在六万年前,台北丘陵陷落形成台北盆地,原由东向西流在林口区入海的古新店溪转向北由淡水入海形成古淡水河,同时沿着林口台地边缘向南侵蚀在三万年前于石门袭夺原由东向西流在桃园市入海的古大汉溪。另一支流古基隆河则向东侵蚀分别在二万年前于八堵、瑞芳连夺两条原由南向北在基隆、瑞滨入海的河流,汇集成今日的淡水河流域。现在,在台湾省中部玉山东北侧的陈有兰溪正向南侵蚀,在八通关大山及玉山北峰的陵线以北形成金门峒断崖,目前已开始越过山陵线,将来有可能到达荖浓溪源流河道,届时高位的荖浓溪现有源流将会被低位的陈有兰溪袭夺。不过由于被袭夺点以上的流域面积不大,对于荖浓溪流量影响甚微。。

金沙江本独流入南海,古长江本发源于巫山东麓。距今十几万年前,古长江不断进行向源侵蚀,切穿巫山,形成三峡后,将四川盆地古湖放空,进而向西南,在今云南石鼓处,切夺金沙江河道,使金沙江成为当曲

美国俄亥俄州西弗吉尼亚州的Teays河上游与俄亥俄河袭夺。

日本广岛县太田川流域的根之谷川与可爱川袭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