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斯·克勒(Georges Jean Franz Köhler,1946年4月17日—1995年3月1日),生于慕尼黑,德国生物学家。
人物经历
乔治斯·克勒在弗莱堡大学攻读生物学,后到英国医学研究院生物学研究所的米尔斯坦研究室留学。
他在1976年至1984年在巴塞尔市免疫研究所工作。
1984年起在马克斯·普朗克免疫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86年起在弗莱堡大学担任教授,直到1995年因肺炎逝世。
1984年,他与尼尔斯·杰尼(Niels Järne)和色萨·米尔斯坦(Cesar Milstein)因建立免疫系统调节机制理论和开发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方法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的研究工作为开发用于诊断、治疗和许多其他科学应用的抗体奠定了基础。
乔治斯·克勒与米尔斯坦共同研究出一种技术,将鼠细胞和人细胞聚合,产生一种称为“杂种瘤”的细胞,然后让这种鼠细胞进行天性繁殖,诱发产生大量抗感染的抗体。这项技术被认为是“七十年代生物医学方面最重要的一项方法论进展”。他们的遗传工程研究为从癌症到感冒等疾病的治疗方法提供了可能。因而同丹麦医学家耶恩共同获得了1984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金 。克勒是生理学及医学奖获得者中最年轻的一个,获奖时年仅38岁。
获得荣誉
1981年,盖尔德纳基金会国际奖
1982年,卡尔·兰德施泰纳纪念奖
1984年,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
198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